中国江苏网淮安讯 (张建闯 刘洪成 朱天羽 黄洁)40年前,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神州大地。周恩来总理的诞生地淮安市淮安区乘着发展的东风,砥砺奋进。古老的江淮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安区百万人民牢记“把周总理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的殷切嘱托,围绕“全市争第一,苏北进十强”目标,加快新型工业化、特色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和产业规模化进程,为打造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核心区奠定坚实基础,描绘出令人振奋的恢弘发展画卷。淮安区进入综合实力提升幅度最大、城乡面貌变化最快、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历史最好时期。

风雨兼程,沧海巨变。

4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和从未停止的探索实践,让昔日的农业大县跃升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一个由改革攻坚、开放引领、创新驱动,更加富有活力、更加独具魅力的淮安区正以弄潮儿的姿态,在新时代扬帆远航。

工业崛起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江苏省淮安市今后五年计划和目标(淮安区扬帆逐梦新时代)(1)

改革开放以来,淮安区工业经济迈入快速发展的轨道。1978年,经中央批准,淮安县(现淮安区)被列为对外开放城市,当时的地区生产总值仅为2.46亿元,2017年,这个数字达499.23亿元,年平均增长14.6%。1978年,淮安县年工业总产值为1.7353亿元,而如今,这个数字已增长到744.26亿元,是1978年的428.9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安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GDP连续迈上300亿元、400亿元大关,产业结构实现“二三一”到“三二一”的突破性转变。

近年来,淮安区委、区政府把做强做优工业主导产业作为经济振兴崛起的战略重点,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龙头,以机械电子、盐化工、教学装备、针纺织、新能源、新医药等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打造百亿元产业”,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发展质效,推动工业主导产业向“中高端”攀登。

江苏省淮安市今后五年计划和目标(淮安区扬帆逐梦新时代)(2)

工业兴,大项目是支撑。淮安区委、区政府把培植发展壮大骨干企业作为打造百亿产业规模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大实体经济扶持力度,全力打造工业核心增长极。一个个块头大、产业特、技术高的大项目成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共创人造草坪年年都有大投入、新跨越,是全球最大的人造草坪生产企业;双环齿轮技术装备世界一流,是美国百得、德国博世等世界电动工具生产前五强企业的中国最大齿轮生产商;井神盐化年产盐及盐化产品总量位居全国行业前列。施塔德电梯、惠民汽配、乔扬数控、康乃馨织造、建华管桩、海螺水泥、苏食食品等一批迅速壮大起来的企业,有的成为全国同行业瞩目的“龙头老大”,有的成为专业产品的“单打冠军”。淮安区走出了一条以大项目崛起推进工业加速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近年来,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淮安区委、区政府更加注重发展质态质效,开展重点企业“比投入产出、赛发展质量”季度竞赛活动,从设备投入、税收贡献、亩均税收、品牌创建、节能环保等方面评选“星级企业”并予以奖励;建成苏北首个工业资源集约利用信息平台,用大数据“把脉”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数据化动力。

江苏省淮安市今后五年计划和目标(淮安区扬帆逐梦新时代)(3)

江苏省淮安市今后五年计划和目标(淮安区扬帆逐梦新时代)(4)

江苏省淮安市今后五年计划和目标(淮安区扬帆逐梦新时代)(5)

工业兴,科技是第一动力。淮安区坚持开放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活力持续迸发。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称号,全区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3家,省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市级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井神盐化技术中心获评全市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百斯特农业“第五代中央厨房和一二三产融合创新项目”在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中荣获金奖第一名,共创人造草坪成为全市首家入选江苏省科技创新百强企业。全区累计引进外资项目361个,进出口总额55.8亿美元。淮安经济开发区启动国家级开发区创建,现代教育装备产业园获批国家级“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工业兴,营商环境是保障。淮安区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瞄准企业发展的“堵点”“痛点”,打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探索推行审批新模式,对项目审批实行“一窗对外、一次告知、一窗出件、一车到达”,1035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全区个私企业数突破5万家。2018年,淮安区成功入选“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区”,成为苏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

城市发展 为千年古城增添魅力

走进淮安区,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处处游园风景如画,一个个景点游人如织……一座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魅力城市展现在苏北大地。

江苏省淮安市今后五年计划和目标(淮安区扬帆逐梦新时代)(6)

翻开淮安区的历史,淮安古城物阜民丰、风光无限,是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然而,这颗运河边的明珠随着漕运的衰落而黯然失色。2008年之前,城市最高建筑是7层的中国银行大楼,全城仅有两部电梯。这座面积不足15平方公里的古城,却住着30万人口的居民,巨大的人口密度带来了设施的超负荷运行。城市形象与周恩来总理家乡的知名度极不相称。

淮安区委、区政府以建设好周恩来总理家乡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精心谋划着城市发展的未来。按照省委、市委确立的把淮安区打造成苏北中心城市副组团、辐射周边的发展方略,坚持以城市规划统领城市建设,建立健全了群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科学规划决策机制。在规划编制上突出高起点,确立了“保护提升古城、奋力开拓新城、全力打造名城”的总体方略,科学规划城市发展空间,谋篇布局城市面积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0万人,实现南越淮河入海水道、东跃京沪高速,北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与淮安市主城区无缝对接。一个崭新的魅力城市框架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江苏省淮安市今后五年计划和目标(淮安区扬帆逐梦新时代)(7)

以文化旅游塑造城市特色。淮安区在7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内打造了中国漕运博物馆、淮安府署等一个个令人引以为豪的经典之作。累计投入10多亿元,实施河下古镇、萧湖“三园一庄”古典园林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22个,推进“一镇、一湖、一河”三大板块连片开发,引领着淮安区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置身老城区,一条条古巷,一座座古建,处处流淌着淮安古城的韵致。漫步萧湖,湖光水色,鱼翔鸟飞。水舞灯秀如梦似幻。水绿相映、城在园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高标准建成的恩来干部学院、淮阴工学院萧湖校区成为城市新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苏北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来淮游客逐年增加,今年又荣膺长三角最具魅力旅游度假名城,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全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旅游目的地特征凸显。

江苏省淮安市今后五年计划和目标(淮安区扬帆逐梦新时代)(8)

江苏省淮安市今后五年计划和目标(淮安区扬帆逐梦新时代)(9)

以产城融合推进城市发展。以打造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核心区为目标,有序推进老城改造。将新城区作为城市建设的主攻方向,新建和在建高层建筑370幢、商住小区40个,新增道路面积160万平方米。新城区路网通畅,高楼林立,宜居宜业、繁荣靓丽。城市产业集聚发展。金地、九升等一批层次高、业态优的商业综合体竣工营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园创办运营、发展迅猛,全国快递前十强已落户8家,康乃馨布草等6家电商线上运营。引进江南农商行、华泰证券等金融机构11家,并连续两次获得全省优秀金融生态县区。大交通、大商贸、大物流、大金融、大开放……随着城市的成长、功能的完善,淮安区聚人缘、聚财源的“磁场效应”日益凸显。

农业兴旺 为乡村振兴汇聚活力

1978年,淮安县农业总产值1.89亿元,如今,这个数字超过100亿元。1978年,淮安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元,2017年底,这个数字增长为15833元,是1978年的108.4倍。这一串数字不仅折射出广袤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犹如一曲新时代的田园交响曲奏响在广大农民的心头。

江苏省淮安市今后五年计划和目标(淮安区扬帆逐梦新时代)(1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完成乡镇布局优化,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解放农村劳动力,“党建引领、一点五试”农村综合改革激活农村发展力,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宏图正在渐次展开。

产业旺,则农业兴。淮安区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不断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以推进规模经营和全程机械化为突破点,全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产业化生产基地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全区粮食总产量93.04万吨,是1978年的2倍。全区累计完成农村水利建设投资30.2亿元;投资11.2亿元建成了5.9万亩农业园区,为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良好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培育了52家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公司 农户”“公司 基地”等形式,带动农户近10万户,户均增收达4000元。

江苏省淮安市今后五年计划和目标(淮安区扬帆逐梦新时代)(11)

乡愁在,则农村美。淮安区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谋划美丽乡村建设,最大限度保留天然的肌理。全区累计打造省级试点村、美丽乡村20个,创建“三星级康居乡村”42个。

农村美,美在颜值,更美在气质。淮安区把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致力于培养新型农民、繁荣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建设优美环境,创造农民群众美好新生活。先后摘得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民间艺术(绘画)之乡、中国民间艺术(杂技)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等桂冠,这一张张闪亮的文化名片,滋养着百万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发展惠民 新增财力向民生事业倾斜

江苏省淮安市今后五年计划和目标(淮安区扬帆逐梦新时代)(12)

改革开放,让淮安区的财政蛋糕越做越大。发展的同时,淮安区坚持将新增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让百姓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感受发展的温度。一大批民生工程相继落地,获得感、幸福感在百姓心头荡漾。

投资11.4亿元实施区域供水工程,让全区百万农民喝上城乡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的“四同水”。在全国众多县区中第一个实现公办学校集体告别“粉笔黑板时代”,创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在全市首家提出并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在全省首批创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013年实现省定2003版小康目标,并通过全面小康百姓认可度省民意调查。全区贫困发生率2.89%,这部分人口也已实现“看得起病、上得起学、住房有保障”。

江苏省淮安市今后五年计划和目标(淮安区扬帆逐梦新时代)(13)

回望40年奋进历程,我们回首来路——汲取过往一次次奋斗的经验与智慧;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和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这一历史性的节点上,我们眺望未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造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核心区“两大目标”,加快建成江淮生态经济示范区、大运河文化带特色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先行区,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进一步展示建好周总理家乡的象征意义,用驰而不息的坚定信念,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决心和勇气,追逐新的梦想,书写新的传奇。

(图片由朱天羽 李正林 王 忱 陈光晰 方向东 冯 健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