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开无田 图/《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随着《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易烊千玺和雷佳音扮演的角色也深入人心,而剧中更是以十二时辰为时间轴,以突厥狼卫潜入长安城为引子,也让雷佳音所饰演的张小敬,一位出身于唐朝军伍,退伍之后成为唐城的“不良人”的真正长安人,大唐人有了新的任务。随着故事的展开,“不良人”这一个官职名称也出现在了大众眼中,之前很多不了解不良人的人,因为这一部热剧的上映对这一个并不是十分耀眼的官职也便有了想要了解的想法。

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为什么入狱(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是)(1)

精彩的大作,剧情跌宕起伏,为什么会提到“不良人”呢?那么不良人又究竟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成立的呢?他们又是由什么人组成的呢?

在清朝的历史学家梁章钜所书写《称谓录》引《说铃续》中有这样一句:“缉事番役,在唐称为不良人,有不良帅主之,即汉之大谁何。”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不良人这个官职在唐朝是真实存在的,这样的历史叙述证明了不良人的存在,也证明了不良人的最高领导人确实是不良帅。

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为什么入狱(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是)(2)

那么不良人的具体成立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历史学家江蓝生、曹广顺在《唐五代语言词典》中对于“不良”一条有着这样的记录:“唐代官府征用有恶迹者充任侦缉逮捕的小吏,称为‘不良’,俗又称之为‘不良脊烂’,其统管者称‘不良帅’。也就是说,所谓的“不良”一词并非是一个没有意义的词,而是一个具有真实意义的形容词,“不良”一词说的就是充当不良人的人一开始的身份。

通过上述《唐五代语言词典》中的记录,我们可以看到,不良人并非像《长安十二时辰》里所说的那样,是一群个个都身怀绝技的能人异世所成的,他们本身并不是有通天彻地之能的伟人,相反,他们都是一些曾经有过恶劣行为的人。

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为什么入狱(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是)(3)

那么,这些曾经有过恶劣行为的人为什么又会被当做是官吏呢?

这其实能够看得出来创建者唐太宗的智慧。

唐朝的社会环境相对于其他的朝代是比较宽松的,它没有像是明朝或者是秦朝那样的严刑酷法,对于一般的违法乱纪的行为处罚也并不严酷,这其实是由社会环境和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这一点我们通过唐代的一些文人的迹象就可以看得出来。

李白就曾在他的《乌栖曲》中写过:“东方渐高奈乐何!”一句,明面上是讽刺吴王夫差的,说吴王夫差只顾着和西施寻欢作乐,忘记了对于自己国家的发展,最终使本来强大的吴国失去了原本的霸主地位,但是实际上李白却也是通过这句话来讽刺唐玄宗,让玄宗不要再只顾着与杨贵妃寻欢作乐,也要顾及到唐朝本身的国运发展。这句话也曾传进过唐玄宗的耳朵里,但是唐玄宗却只是笑笑不置可否,并没有再追究。试想一下如果李白是生在明朝或者清朝的,他的下场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们通过这样的一件小事也可以看出唐朝社会环境的宽松,也正是因为君主的宽宏大量和唐朝社会环境的宽松,让唐朝人对于具有比较的恶劣行为的人也有一定的宽容之心。当时的唐太宗已堪称是一位千古明君,也正是他确立的“宽松”的社会风气才促使了大唐帝王的强盛。

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为什么入狱(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是)(4)

而唐朝的疆域范围广大,最盛时达到1400万平方千米,人口众多,在这众多的人口当中自然会有一些具有恶劣行为的人,如果将这些人全部投入狱中进行看管,那么整个刑部的压力就会非常之大,但是,如果将这些人放任不管又会对唐朝的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危害,这样的纵容如果继续下去,轻度的恶劣行为就会上升到严重的恶劣行为,到最后很有可能会威胁到唐朝的社会环境的国家的和谐,所以在这两者之间,唐太宗需要选择一个比较恰当的方式来解决这些人与社会和国家之间的矛盾。

最终,唐太宗选择将这些人集结在一起组成一对处理小型案件的不良人。即将这些人都控制在了一起,又将这些人变成了对于国家发展有利的人,通过这个细节缓和了这些本身有恶劣行为的人与宽松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实际上,不良人的成立后唐朝的社会秩序,也在唐朝强大的国力面前日渐安定,周边少数民族例如东突厥、吐蕃、吐谷浑、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丽、龟兹无不臣服。

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为什么入狱(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是)(5)

而不良人虽然并没有能够像《长安十二时辰》所说的那样,维护了大唐几百年的安危,甚至在后来大唐灭亡之时还有着保护大唐的实力,但是,不良人的成立却让整个大唐帝国里一些有着恶劣行径的人弃暗投明,给了这些人一些改过自新的机会,也给了他们一个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做出自己贡献的机会,通过这样的做法也可以让民众们看到唐太宗的仁厚之心。之后不良人也没有让创建者唐太宗失望,他们相继在几代不良帅的带领之下为唐朝破获了不少案件,并且为一些不能够运用常理来推断的刑事案件出谋划策,甚至也承担起了正常的体系没有办法承担的重任,为唐朝朝社会安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称谓录》、《唐五代语言词典》、《说铃续》、《新唐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