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国才有家、国是千万家”爱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学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已经将爱国两个字,深深地刻入骨髓,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毕设故事梗概?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毕设故事梗概(大学生毕设子归火了)

毕设故事梗概

“有国才有家、国是千万家。”爱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学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已经将爱国两个字,深深地刻入骨髓。

大学生毕业论文的最后,是致谢环节,不少大学生在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后,也不忘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去感谢精心哺育我们的祖国。

还会有一些大学生的爱国情怀难以用语言来表达,于是他们将自己的情感制作成毕业设计,既是给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也借着这个机会,表白祖国。

大学生毕设《子归》火了,将“兔首”描绘成小女孩,细节让人破防!

兔首在圆明园被烧后流落海外,它的知名度虽然不如马首、龙首那么高,但也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2013年兔首终于回家,入藏国家博物馆。

兔首从流失到回归的过程,正是我国从低谷到振兴的过程,对外国学生来说可能会轻描淡写,但是对接受着优秀爱国教育的中国学生,却是一段不堪回首有不能忘记的心酸往事。

郑州轻工业大学的几名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将“兔首”描绘成小女孩,并给毕业设计取名为《子归》,通过小女孩的遭遇去生动展示兔首离家的日子。不得不说,细节着实让人破防。

第一个破防细节,是一群小朋友生龙活虎地在玩躲猫猫,仿佛在述说着在圆明园被烧之前,兔首在温暖的家庭中成长。不过从小女孩一个惊恐的眼神中,不难猜到当时的惨状!

第二个破防细节,是大火下人们落荒而逃的情景,虽然事情过去百年,但祖先的遭遇怎能不让当代大学生撕心裂肺。同时也是这场火,让小女孩不得不离开热爱的土地,整日以泪洗面。

第三个破防细节,是小女孩被关在笼子里。其实我们知道兔首在国外是被十分珍视的,这里的笼子其实是内心的笼子,是阻碍她回家的笼子。同时不免让人想到,有多少学生,因为那一场火而有家不能回。

第四个破防细节,是兔首在“被拍卖”,又被送回国的镜头。只见小女孩紧紧抓住了一只手,并被他带到了她心心念念的家。而不难猜测,这双手指的就是捐赠兔首的皮诺家族。

第五个破防细节,显然是大学生精心设计的,在小女孩回家后,她又看到了从前陪伴自己的伙伴,仿佛再告诉我们有些铜首已经回家了。随后小女孩收到礼物“子规鸟”,蕴意“子归”。

大学生毕设《子归》火了,这就是00后的家国情怀,这就是爱国教育的重要体现。而就在大家为郑州轻工业大学学生的毕设作品拍手称赞时,清华美院再被提及。

清华美院被提及,同为作品,为何给人的感受大相径庭?

清华美院作为我国顶尖的艺术殿堂,必然汇聚着国内顶尖的教师团队,不过让大学生觉得意外的是,清华美院少见这种富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却常有让人质疑爱国教育的作品。

外行人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去评论他的作品好或者是坏,但是毕业设计中的眯眯眼、毕业生设计出的教材插图、教授画出的“扎眼睛”人物画,一幕幕都仿佛是发生在昨日的事情。

同为作品,为何给人的感受大相径庭?因为两人融入到作品中的感情是不同的。当代大学生们更希望看到的不仅是别出心裁的作品,还是融入了积极向上的感情的作品。

而且有的自学生之手,有的出自教师之手,难免会在肯定多数学生接受了爱国教育的同时,又让另一部分教师,被质疑无法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能力。

爱国教育不仅要出现在课本里,还有我们的生活中

从中小学生的课本中不难看出,爱国教育的教学内容是占有很大比例的,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学生并没有爱国精神呢?除了与这些学生上课时可能并没有认真听讲,与生活周边也有关系。

比如,就有些老师在讲课时会崇洋媚外,就有些家长会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再加上大荧幕中出现的爱国教育元素也并不是特别多,所以学生可以在教材外接受到的爱国教育并不多。

笔者寄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小时候读只觉得是离别之情,长大了再读,竟读出了归来之意。希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受爱国教育的影响,创作出更让人惊艳的《子归》。

今日话题:你觉得我国的爱国教育到位吗?

(为大家分享最新最热的教育资讯,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