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听到濒危物种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联想到这种动物非常脆弱,这些脆弱的物种往往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生存的空间非常狭隘。
如果一个物种的生存区域非常广泛,到处都有它们身影的话,那么它们的抗灭绝能力会很强,除非有某种非常强大的力量突然干预其中。
事实上,进入农业时代后的人类经常就扮演着这股强大的力量,许多抗灭绝能力很强的物种也会因为人类活动而走向灭绝。
澳大利亚有许多漂亮的巨型甲虫,它们五颜六色的非常受欢迎,但在甲虫标本兴起之后,许多漂亮甲虫因为人为捕捉而被推向灭绝的边缘。
然而,有一种巨型甲虫也经常被当作标本,也很受欢迎,只不过在人们到处捕捉它们之前,它们自己就把自己推向了灭绝,那就是澳大利亚宝石甲虫(Julodimorpha bakewelli)。
这种甲虫的濒危有一点点尴尬,它们的雄性被啤酒瓶吸引,即便雌性就在它们周围游荡,它们也不为所动,一心只在啤酒瓶上。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澳大利亚宝石甲虫雄性的行为会如此奇怪呢?
图:Julodimorpha bakewelli
澳大利亚宝石甲虫并不脆弱
这种甲虫栖息在澳大利亚西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分布比较广泛,同时由于所在的环境比较恶劣,人迹罕至,所以它们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并不是很大。
最重要的是,它们的幼虫是在桉树的根部和树干中活动的,在澳大利亚自然界,能够和桉树绑定在一起的生物一般过得都不会太差。
因为澳大利亚绝大部分树木都是桉树——大约占了澳大利亚所有树木的77%,动物绑定了桉树有点像傍上了一个大款,生活自然也就比较滋润。
图:考拉抱上桉树大腿
但是,澳大利亚的许多桉树对植物和动物都是有毒的,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能傍上,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考拉——它们能够吃桉树叶,想想考拉这样的动物都能存活下来,就知道能够吃桉树叶对于澳大利亚动物来说是一种多大的优势。
另外,这种甲虫成年之后可以长到4cm,可以说是一种相当大的甲虫了,所以自然天敌估计也不会太多。
总体来说,如果是在不受干预的自然栖息地内的话,澳大利亚宝石甲虫不应该面临濒危风险才是。
然而,啤酒瓶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平衡。
图源: Flickr
雄性迷恋啤酒瓶
每年的8月和9月是澳大利亚宝石甲虫的繁殖季节,澳大利亚的这两个月正好是冬去春来的月份,所以许多昆虫都选择在这个时期完成终身大事。
雄性宝石甲虫的体型较小,它们可以飞离地面大约1-2米的样子,而雌性的体型较大,它们没有飞行能力,一直在地面爬行。
在繁殖季节,飞行中的雄性会寻找地面的雌性,发现目标后,它们就会俯冲着陆并试着引起雌性的注意,以达到最终目的。
然而,在1981年9月的时候,两名昆虫学家——Darryl Gwynne和David Rentz(两人是夫妻)在西澳大利亚的东加拉考察时,偶然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
这对夫妇观察到,许多雄性宝石甲虫在飞行后并没有冲着雌性着陆,而是向着啤酒瓶,它们爬上啤酒瓶就像爬上雌性甲虫的背上一样。
公路两边有各种各样的垃圾,都是旅行者留下的,但是雄性甲虫似乎只被一种金 棕色的啤酒瓶吸引。
为了证明这一点,夫妻两随手捡了两个棕色的酒瓶放在空旷的地方,因为这样更容易被空中的雄性甲虫发现。
不出所料,30分钟后两个酒瓶总共吸引到了6只雄性甲虫,其中一个酒瓶上甚至爬了5只。
而且酒瓶似乎对雄性存在某种魔力,只要它们爬上酒瓶就不会离开,即便是雌性甲虫从边上爬过也无动于衷。
另外,夫妻两甚至发现一只雄性甲虫被蚂蚁撕咬,它也没有要离开的样子。
至于为什么雄性被酒瓶吸引?
当夫妻两仔细观察一只澳大利亚雌性宝石甲虫时,答案就变得显而易见了。
雌性宝石甲虫也是金棕色的,和酒瓶的颜色差不多,而且它们身上也存在和酒瓶上相似的凸起——酒瓶上的那些凸起是厂商为了防止酒瓶脱落而专门设计的。
图:雌性甲虫的背纹
显然,雄性甲虫把酒瓶当作雌性了,它们犯错了。
图:酒瓶的纹路
但奇怪的是,澳大利亚宝石甲虫属于Buprestidae族(这个族的甲虫有着各种各样的闪亮的颜色),它们大多时候是根据化学信息来寻找配偶的,酒瓶好像没有这样的信息。
不过之后的研究发现,这种澳大利亚宝石甲虫可以看到紫外线,它们可能更多的是用紫外线视觉来判断配偶,而在这种视觉下,酒瓶几乎和雌性的颜色是一样的。
但是无论如何,它们没有对化学信息做出判断还是比较奇怪的,或许雄性真的觉得酒瓶是非常优质的配偶吧,所以忽视了酒瓶根本没有化学信号。
这个说法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几乎所有雄性昆虫都会寻找更大的雌性作为配偶,因为在自然界体型大则意味着它拥有更多的卵细胞可以转化为后代,以及拥有更强大的生存能力来确保生出后代。
显然,啤酒瓶比真正的雌性甲虫要大很多,雄性甲虫有理由相信这就是它们的理想配偶。
进化陷阱:无法抗拒的诱惑
其实,在自然界这种“认错”现象非常普遍,比如我们熟悉的“飞蛾扑火”,飞蛾的趋光本能让它们直接扑向了火焰。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本质上是动物通过长期的进化训练出来的一种本能。既然能够成为本能,它在自然条件下必然是对生物生存有很大帮助的。
许多昆虫有趋光性,关于这种现象目前依然没有统一的解释,有些昆虫喜欢把一些自然光源当作一种信号,有些昆虫则利用自然光源导航,总之在自然情况下,光源对它们的生存是有帮助的,所以趋光变成一种本能。
当自然光源变成人造光源的时候,昆虫也就自然地被本能误导,最终导致飞蛾扑火这样的极端现象。
澳大利亚宝石甲虫在数百万年的进化中,已经训练出一套非常强大且高效地寻找配偶方式,可能就是通过紫外线反射寻找体型更大的配偶。
但是,当它们碰到了一些随地丢酒瓶的澳大利亚旅行者时,这个数百万年培养起来的、代表成功的本能崩溃了,它们甚至可能因此灭绝。
不结网的蜘蛛,图源:Picasa
最后
其实,由于人造产品的存在而影响动物自然生存、繁殖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海龟,它们在产卵之后会在月光的指引下回到大海,但是灯塔的存在让许多海龟无法找到回海之路。
如果人类所做的这些都是无心所为的话,那么有趣的地方就是,自然界的生物其实都在有意利用其它生物的这些本能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比如澳大利亚蟹蛛(Thomisus spectabilis),它们从来不结网,也不伪装自己以伏击猎物,它们采用完全相反的生存策略——通过反射紫外线来吸引猎物昆虫靠近自己。
许多昆虫会被紫外线吸引,这种蜘蛛就是利用了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