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长白山地区气温骤降。

在地处老岭山脉南麓的黄柏火车站,麻铭秋清晨起床,背上三十多斤的风力除雪机,去道岔上清理积雪,没等歇歇就去煮饺子。“初三吃饺子,我们小车站也有年俗呢!”麻铭秋说。

61岁的麻铭秋是黄柏站的站长,他已经在车站过了二十多个春节。黄柏站是梅集线上的四等小站,车站四周都是山势陡峭的大山,每天只办理1对旅客列车和2对货物列车。这里的春运显得冷清,每天过往的旅客只有十几名,麻铭秋还是坚持24小时在岗,这让他感到踏实。

“我们这附近就两个村子,人越来越少,但是我们也得做好服务工作。”麻铭秋说,实施兼职并岗后,车站工作人员数量也减少到5人,麻铭秋既是站长,也是售票员、站务员,一天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新春走基层麻雀小站(新春走基层麻雀小站)(1)

麻铭秋在黄柏站的站台上指挥火车进站。 受访者供图

中午,麻铭秋叫上大伙来到锅炉房,商量解决电压不稳的问题。“安装稳压器的时候,记得问问怎么把电耗降下来。”麻铭秋嘱咐着说,“再准备点坚果和瓜子,给候车旅客发发,有点过年的气氛!”

这几天,麻铭秋的手机经常响。“麻站长,我想去通化走亲戚,能帮买个票吗?”“我得去北京看孙子,怎么中转啊?”“这火车上能不能带蜂蜜啊?”几年前,麻铭秋为附近村民建了微信群,尽可能帮助大家。春节期间,他的“手机业务”格外繁忙。

沿线的百姓对黄柏站有着很深的感情,大山里的每个孩子都是从这里坐火车去求学,他们将车站的工作人员当成家人。

几十年来,麻铭秋见证着大山里的变化,也见证着铁路的变化。“从老旧火车到空调车,从纸质票到电子票,老百姓出行越来越便利。”麻铭秋说,“后来我们还有了‘列车大集’,老百姓可以在火车上卖山货,增收致富,老热闹了!”

再过几个月,麻铭秋就要退休了,这是他在黄柏站的最后一个春运。他一有时间就拉着新来的职工到处转,认真讲解车站工作经验,哪个道岔容易夹雪、使用喷灯的注意事项、服务群众的细则要求等等。

“我们虽然是个‘麻雀小站’,但是我们也要让每一位旅客感受到温暖的服务,这是我们的职责与使命。”麻铭秋说。(记者 邵美琦)

来源: 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