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主治医生是李主任,约莫四五十岁的年纪,跟小钟一样,也架着一副黑边眼镜,身材高挑,齐耳短发,清爽干练。她是这个科室的一把手,曾经被评为“全市十大名医”和“百姓心目中的好医生”称号。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与观察,李主任确不愧此殊荣。对待病人,不论身份,一视同仁,可谓妙手仁心。

这段时间一有闲暇便在电脑上东搜西搜,大致了解了关于母亲这类病的一些基本知识,知道了这种病至今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治疗,关键就是后期的护理与科学的训练。

我便厚着脸皮拿这个问题请教过她多次,并信誓旦旦地说不管花多少时间,多少钱也在所不惜,只要能让母亲痊愈。

李主任知道我们姐弟孝顺,且护士们尤其小钟也时常提起,可她也是回天无力,说这种病如果治疗的及时,年轻些的恢复的几率还是很大的。母亲毕竟年事已高,但是幸亏没有别的病,心态又极好,子女又孝顺,能恢复到日常生活自理应该不成问题。

李主任言辞诚恳,我也不再做无谓的幻想,便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护理母亲身上,日夜祈求老天能赐予奇迹给辛劳了一辈子的母亲。我们的孝顺的确已在医院传开,而临床老人的两个儿子儿媳,甚至孙子,自那天大闹一场后,直到出院,没见半个人影。

妈妈重病时间不多(母亲生病的日子)(1)

在邻床老两口相对清冷的印衬下,越发地凸显我们的孝顺。而且二嫂也没少给老两口搭把手,比如洗洗衣物什么的,反正只要能办到的的,便尽力而为。这一点别说外人,就是我这个做小叔的也打心里佩服,直竖大拇指。

二嫂的所作所为或许就是举手之劳,在老两口眼中似乎是从未有过的温暖,每次都会惹得他俩掉眼泪,弄得二嫂很为难。不帮吧实在看不过去,帮吧,老人肯定就会想起自己的两个儿子儿媳,就难过。事后我还时不时拿这个打趣她,而她至今也还在担心着老两口的处境。

我们的孝心大概真的感动到了老天。半月后,母亲的手脚不用外力刺激便能有所知觉了,说话也清楚了不少。虽然还是控制不住笑,虽然还是断断续续,然而像母亲如此严重又年逾古稀的病人,这似乎已经就是“奇迹”了,离我们天天祈盼的“奇迹”应该也指日可待了。

每每李主任还有小钟等人说是你们的孝心起了关键作用,我们都会感到羞愧难当。如果不是我们的粗心大意,母亲又怎会遭此一劫?诚然,精心护理很重要,但医生护士的心血更是病人创造“奇迹”的保证。

见母亲恢复迅速,李主任便建议去康复科做系统科学的训练,也算是为出院后的持续恢复锻炼打基础。即便李主任不推荐,我也早有此打算,最主要是想偷偷学一下康复科的按摩,。

李主任也暗示过我,并且还邀请了康复科最顶尖的医生(技师)。这大概也是李主任给我们的唯一一次作为“熟人”的待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