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在北江大桥

作者:刘世安

(一)

抗美援越战士的辛酸泪(援越抗美重庆兵系列文章)(1)

1966年5月5日8时35分,敌机F-105八架,对北江大桥实施狂轰滥炸,投弹32枚,爆炸29枚,命中两枚,北江大桥遭受严重破坏。第四孔钢桁梁炸落江中,第三孔北端落水,三号墩被炸断。

北江大桥是越南河(内)友(谊关)铁路的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位于河内东北K48 731处,政治、经济、军事地位非常重要,驻守在这里的八连同六连、七连立即投入抢修战斗。八连的任务是清理残梁、整修桥墩、搭设北台枕木垛并组架一孔钢梁。

为阻止我部队抢修,敌机在轰炸的同时,还投下数枚定时弹,其中一枚,正在桥头一个口径在三十米以上、深约四十米的大弹坑里。眼看着一列列火车满载军用物资,涌在桥北,无法送往前方,并有随时被轰炸的危险,越方着急,部队首长着急,战士们更着急。

八连十六班长王道舜(重庆籍)主动请求带全班上去,排除这个“害人精”。他当即掏出身上的12元代金卷,交到指导员渠玉松的手上,激动地说:“这就是我的最后一次党费!” 说完就带着全班奋不顾身扑向大弹坑。没有路,他们连梭带滑下到坑底。为探准定时弹的深度,王道舜头手在前就往洞里鉆,副班长汪昌文(重庆籍)从后面拉住他的脚。手一滑, 王道舜掉进了洞里。定时弹摸着了,但调不了头,他出不来。战友们一个拉一个,猴子捞月似的,才把他拽了出来。

抗美援越战士的辛酸泪(援越抗美重庆兵系列文章)(2)

本照片为战斗在援越抗美战场的八连部分干部。前排左起:指导员渠玉松、连长刘万伙、一排长黄泽芳;后排左起:司务长熊龙虎、三排长周训德、二排长黄绍光、四排长卢学忠。

定时弹随时可能爆炸,他们随时可能粉身碎骨,可他们早已忘记了这些,马上进行挖掘。经过两个多小时生死拼搏,定时弹挖出来了。在其他战友的配合下,王道舜大子带领全班战士将定时弹拉到山涧作了引爆。这是入越后, 八连第一次遭遇定时弹,及时排除了这个“害人精”,为大桥抢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二)

5月7日,紧张激烈的大桥抢修进入了第三天。上午,我陪同中央文化工作队的韦丘(著名诗人)和黄伟经(《羊城晚报》记者)两位同志到达北江大桥抢修现场。四个月前,我还是八连十一班的班长,趁此机会我就回到十一班,同老战友们一起参加抢修战斗。他们的任务是,清理第三孔残梁并修复加固三号桥墩。

当时全班都在第三孔残梁上,有的配合切割,有的运输材料。战争真是锻炼人,没有几个月,1965年3月入伍的孙家锐、唐吉兴,李帮吉等几个新兵,已经成了班长刘顺明(重庆籍)、副班长钟明德的得力干将。这个班的小个子多,如重庆籍的潘南平、罗永真、朱兴全和新兵张和友,不但个子小,身体还单薄,但在抢修中都没有一个含糊的。

抗美援越战士的辛酸泪(援越抗美重庆兵系列文章)(3)

抢修紧张艰苦激烈,天空万里无云,骄阳似火,钢梁工作面的温度在70摄氏度以上,战士们不断地喝水,汗如雨下。最让大家闹心的是防空,主要是太耗费时间。每次从桥上撤到防空阵地,来回少则四五十分钟,多则一二个小时,不少次敌机或者是路过,或者是远远的骚扰,并没有临空。

为了抓紧抢修时间,昨天以来的空袭警报,他们班都没有撤离隐蔽。战士们以“活着就干,死了就算”的决心,无视头上的敌机,继续在桥墩上奋战。中午饭时,指导员狠狠地“批评” 了他们,憨厚的班长刘顺明微笑着不断点头。

我觉得他们没有错,如果我还是这个班的班长,也一定会这样做。当然,我也理解渠玉松指导员,这种“批评”,是他的责任所使,蕴含着他的关爱和无奈。如果我是指导员,也一定会这样做。

(三)

11日晚上,风雨交加,美国飞机又一次轰炸我大桥抢修现场。随着北江城内凄厉的空袭警报声,敌机临空了。一架敌机低空飞过,投下数枚照明弹浮在空中,将夜空照得煞白。大桥四周的高炮、高射机枪、重机枪一起开火,愤怒的子弹、炮弹,曳着红光,射杀着空中强盗。敌机慌乱地投弹,炸弹不停地爆炸。

这时,副班长董久成(重庆籍)正带领班里战士在三号桥墩上抢搭枕木垛,尽管炮声隆隆,敌机当空,他们毫无惧色,继续埋头工作。木工班长刘德明(重庆籍)正带领战士在三号桥墩下的小船上操作空气压泵机,一颗炸弹在附近爆炸,弹片横飞,炸起的溅湿全身。他们一心想到的是正在水下作业的战友生命,脸不变色心不慌,有条不紊地压泵送氧。

抗美援越战士的辛酸泪(援越抗美重庆兵系列文章)(4)

▲照片上写:北江大桥,虽被炸28次,次次破坏,均被修复!我部在弹痕累累的桥墩上又架梁修通了。——记者陈辉

北江大桥的抢修紧张、艰苦、激烈,在最后关头, 重庆籍的八连排长何光勇,副排长陈华、卢学忠,班长王道舜、刘顺明、刘德明、张宜生、廖成荣、汤维俊、贾炳如、代七、王茂林,副班长汪昌文、董久成、曾训楷、贾炳意、段凤文、罗云丰、罗树云、郭禹泉、杜贤富、邱生东、陈正明、吳克劳等10多位同志,一直战斗在现场,曾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

参加这次北江大桥抢修战斗的重庆籍八连战士,还有鄭续功、周瑞丰、罗永真、王家培、樊国海、穆跃廷、郭显华 夏长生、潘南平、陈子高、陶正洪、陶世生 黃远友、杨家林、朱兴全、曹天照、李世贵、陈昌寿等50多人。连部的重庆籍文书梁永福、理发员陈必明也经常到现场参加抢修战斗。

北江大桥抢修,由于八连与六、七连密切配合,艰苦奋战,苦战七天七夜,按与越方商定的方案,提前三小时恢复通车。此桥是越南铁路北线(河内至广西友谊关)上的一座大型桥梁,遭到的破坏非常严重。能在短短的七天内,抢修通车,在关键时刻,及时把军用物资,送到正在前方浴血奋战的人民军手上,特别令人振奋。

抗美援越战士的辛酸泪(援越抗美重庆兵系列文章)(5)

▲越南胡志明主席颁发的锦旗,一直挂在八连连部

消息传到胡志明主席那里,这位越南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十分高兴,特意传令 : 奖给中国抢修部队一面锦旗。遵照胡主席的指示,越南交通部长潘仲惠和越北军区司令员谭光忠亲自到一支队授旗,旗上绣着:“团结抗击美国侵略者”。

越南胡志明主席颁发的锦旗,是对我援越抗美部队最大的鼓励。为了激励将士,团营首长研究,决定发给抢修北江大桥的有功连队,并实行流动。营首长把胡志明锦旗送到了八连。

抗美援越战士的辛酸泪(援越抗美重庆兵系列文章)(6)

▲宣传股干事刘世安在官山河大桥桥面留影

作者简介:刘世安,四川叙永县人,1961年7月重庆大学(特设专科)毕业,任重钢设计院技术员。1962年12月入伍,任铁道兵二团八连战士、连营文书、班长。1965年11月援越抗美,12月提干任排长,曾因战负伤。次年10月任团政治处宣传干事,1970年代理宣传股长。在援越抗美前线和襄渝铁路建设中,各立三等功一次。1974年5月退伍回重钢,历任重钢工会组织千事、组织部副部长、组织部长(副处级)、重钢工会副主席、重钢纪委专职常委(处级)、重钢进出口公司、重钢产业公司党委书记。1990年1月首批获高级政工师职称,并任重钢中高级职称评委至退休。1990年2月至1998年2月任重庆市大渡口区政协委员、常委、经科专委主任。

2022年8月3日

推荐:张恒志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