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过滤,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高中化学必备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过滤

(1)实验原理: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开来。

(2)分离的物质:用于固液混合物的分离

(3)实验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含铁圈)、滤纸。

(4)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即使滤纸润湿,紧贴漏斗内壁,不残留气泡。

二低:①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②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①倾倒时烧杯杯口要紧靠玻璃棒上。②玻璃棒下端抵靠在三层滤纸处。③漏斗下端长的那侧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5)应用举例:粗盐的提纯

2、蒸馏

(1)实验原理:利用混合液或液-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

(2)分离的物质: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3)实验仪器:蒸馏烧瓶(带支管的),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支口锥形瓶,橡胶塞。

(4)注意事项: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5)应用举例:石油的蒸馏

3、蒸发和结晶

(1)实验原理: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

(2)分离的物质:蒸发: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结晶: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分开。

(3)实验仪器: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4)注意事项:①不断搅拌;②最后用余热加热;③液体不超过容积2/3

(5)应用举例: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4、萃取

(1)实验原理: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物质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

(2)分离的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不同的物质。

(3)实验仪器:分液漏斗、烧杯、萃取剂

(4)注意事项:萃取剂应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5)应用举例: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5、分液

(1)实验原理: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开来

(2)分离的物质: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

(3)实验仪器: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

(4)注意事项: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5)应用举例: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碘后再分液

习题解析

习题3:

(2018•宣威市二模)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除去KCl中混有的KI:溶于水通入过量氯气,蒸发结晶

B.除去BaSO4固体中混有的BaCO3:加过量盐酸后,过滤

C.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加热至恒重

D.除去CuO中混有的Al2O3:加过量盐酸后,过滤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分离提纯混合物的常用物理方法

【分析】

A.氯气与KI反应生成KCl和碘;B.碳酸钡可溶于盐酸;C.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易分解;D.二者都与盐酸反应.

【解答】

A.氯气与KI反应生成KCl和碘,蒸发、结晶时碘升华,可分离,故A正确;B.硫酸钡不溶于酸,碳酸钡可溶于盐酸,可分离,故B正确;C.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易分解,可加热除杂,故C正确;D.二者都与盐酸反应,因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除杂,故D错误。故选:D。

习题4:

(2018•海南)下列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

A.回收水溶液中的I2:加入乙酸,分液,蒸发

B.回收含有KCl的MnO2:加水溶解,过滤,干燥

C.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通过盛有P2O5的干燥管

D.除去乙醇中的水,加入无水氯化钙,蒸馏

【考点】

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

【分析】

A.乙酸与碘水互溶;B.MnO2不溶于水;C.氨气与水、P2O5反应;D.氯化钙与水不反应。

【解答】

A.乙酸与碘水互溶,不能分液分离,应选苯或四氯化碳、萃取分液,故A错误;B.MnO2不溶于水,则加水溶解,过滤,干燥可分离,故B正确;C.氨气与水、P2O5反应,不能除杂,应选碱石灰干燥,故C错误;D.氯化钙与水不反应,应选CaO、蒸馏,故D错误;故选: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