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世界历险记》

读书必读50句经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

《细菌世界历险记》是2012年1月1日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士其。该书主要讲述了“我”偶然喝了能将人变小直到是亿分之一毫米大小,可以到细菌世界做一回历险的液体,因而发生的有趣故事。

一直以来,科学都以一种神秘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姿态高高在上,令普通老百姓和小读者们望而却步。不管科学的世界有多么精彩,似乎都是曲高和寡,少了观众的掌声……在这本《细菌世界历险记》中,高士其爷爷彻底揭去了科学神秘的面纱。他用拟人化的手法,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奥、神秘的科学讲得形象生动,明白晓畅。他以其诗人的情怀和极具人性化的笔触,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精妙的科学世界,让读者在与其零距离接触的同时,又能沐浴文学的清辉,乐享知识繁荣滋养。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一起去了解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细菌吧!

#1

小朋友们,相信平常我们听到最多的爸爸妈妈的唠叨是:要勤洗手、水果要洗干净、不能随地吐痰......有时候我们甚至会听得厌烦,但是我们要知道,这每一句唠叨都是为了我们的健康着想。因为,有一个叫做细菌的微型捣蛋鬼总是在跟我们作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细菌世界,来近距离认识下这个微型捣蛋鬼,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细菌世界历险记》。

读书必读50句经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

《细菌世界历险记》的作者叫做高士其,出生在我国的福建省福州市,他不仅仅是一位科普作家,更是一位伟大的生物学家、诗人和教育家。高士其在20多岁的时候就从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毕业,然后又先后就读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但是不幸的是,高士其在一次实验中感染了甲型脑炎病毒,这场事故导致他最终全身瘫痪。在此以后的数十年间,尽管病痛不断地折磨着他,但是仍然不能阻止高士其进行创作,他凭借着顽强的信念与坚强的意志创作出了数百万字精美的科普文艺作品。

《细菌世界历险记》是他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口吻所创作出来的故事,这本书描写了一个细菌从天空到人的身体,被科学家抓走后又被扔进水中,最终搭乘蚊子大叔、苍蝇大妈的便车,到达5000米高空的故事。作者以一种童真的语言将枯燥的科学知识传达给每一个阅读的孩子们,不仅有助于孩子们卫生习惯的养成,还能够向大众传播医学科学与公共卫生知识。故事中的主人公形象生动,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清晰地将科学道理阐释出来,虽然故事中具有很多专业术语与科学知识,但是读起来却仍然朗朗上口,趣味盎然。

#2

读书必读50句经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3)

书中写到细菌最怕火,细菌的身子比苍蝇的眼睛还要小,很容易进入植物、动物及人的体内,所以我们要加强自我保护,这样细菌就不容易进入我们的体内了。我还知道细菌爱吃什么,它喜欢吃人体内的红血球,还有其他动物肠里的食物。细菌什么都喜欢吃,不挑食,只要被细菌碰到过的食物,便都会变质、腐烂、发霉、发臭等。以前一提到细菌大家就特别讨厌,细菌给所有人的印象是肮脏的,能使人生病。通过菌儿的自述,很多小朋友了解到只要讲卫生,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书中还提到了许多有益菌,比如酵母菌可以用来酿酒,酿制酱油,制作豆腐乳等。还有我喜欢喝的酸奶里就有乳酸菌的功劳,能提高免疫力。有益菌的好处还有很多很多。

《细菌世界历险记》主要想表达的是,一直以来,科学都以一种神秘的姿态高高在上,令普通老百姓和小朋友读者们望而却步,但是喜欢科学的小朋友需要勇敢地追求。不管科学的世界有多么精彩,似乎都是让人很难理解,很多儿童都无法提起兴趣学习并了解。但是,故事中所讲述的知识却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生活中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听到家长们说: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呢?这本书会给大家一个答案。

#3

大家好,我叫菌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细菌!我永远是这么的小,由一粒“细胞”出身,可是别小瞧我,我能够积成几千、几万、几亿个!人类都把我当成小坏蛋,以为所有的细菌都是所有病的祸首。但是,我也是为了生存啊,要不是为了生存,我早就不进人类的身体了!

我的生存能力永远是那么的强。不过,只要上了60摄氏度,我就渐渐没有生气了,到了100摄氏度,我就彻底消失啦,我最喜欢暖血动物,它的体温是37摄氏度,对我来讲,刚刚合适。我的食欲也是十分好的,碰啥吃啥,绝不抱怨!最喜欢吃血了,特别是那种,半生半熟的血,对我来讲简直就是美味佳肴啊!我是一个孤独的流浪者,我可以跟着风儿翩翩起舞,可以跟着水流慢慢流淌,可以躺在地上晒晒太阳……反正我是无处不在!我也是一个清道夫,替大自然清除腐肉烂尸,满世界都有我的足迹。我跟人类打仗这么多年了,最令我骄傲的,就是那场肺港之战了!刚打完这场仗时,我还以为我征服了全人类呢,兴奋的感情怎么说也说不出来!这场战斗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还有我们细菌家族的三大将领!分别是溶血链球菌,是猩红热的元凶;肺炎双球菌,是肺炎的主犯;还有,流行性感冒杆菌,是流行性感冒的祸首!我的这三个孩子,他们的行动并不是那么地单纯,有时是扁桃体炎,有时是丹毒,还有时是咳嗽……总之,他们是犯案累累!接下来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肺港之战的经过吧!

#4

读书必读50句经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4)

那一天,我的细菌军队和三大将领汇合以后,我们一起往肺门进攻,不过路上遇到了许多小分队的阻拦,让我的许多士兵战死了!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之后,我们终于杀到了肺港!肺港是一个曲折的深渊,我们刚刚才踏进肺港一步,就“呼噜呼噜”地滚下去了,先进入支气管,后进入小支气管,又进入小小支气管……反正他们一直在缩小,拦也拦不住!后来又挤进了肺叶,穿过了肺泡小管,进入了空气洞。为方便吸血,我们冲进了肺泡,抢占肺房、放毒纵兵、轰炸细胞,又冲进血管,与白细胞恶战!没过多久,人类就被我们攻下了!

#5

《细菌世界历险记》之所以能够被称为百看不厌的经典名著,是因为故事的讲述方式非常轻松、有趣,让更多的小朋友都能够提起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作者以一个细菌——“菌儿”的身份幽默风趣地介绍了细菌世界,让我们了解了细菌的生活,看到了渺小世界的众多居民。菌儿实在是小得不能再小,轻得不能再轻了。通过这本书,读者还能够了解到菌儿爱吃什么,调皮的菌儿喜欢吃的是人类或者其它动物胃肠里的残渣或者是刚刚进入肠子的食物,细菌一族见到肉啊,菜啊,不管是什么,调皮的菌儿都喜欢吃,不挑食。但是,只要被菌儿一族碰过的食物,便都会变质、腐烂、发霉、发臭等。如没有及时用水或者碘酒擦拭杀菌,菌儿它的孩子就会有机可乘。如果不及时处理伤口,那就会出现流脓、流血水、发痒、溃烂等现状,这些现状都是菌儿的“杰作”。以前,只要有人提到了细菌,我们都会觉得恶心,立马联系到腐烂的臭肉,发霉的馒头等,想想都要吐。但是,菌儿它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它认为,只要是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都必须互相生存,比如人类酿酒需要菌,制造酸奶也需要菌。而菌儿一族也需要人类,需要人类的肚肠,因为菌儿说,那里是微生物的“天堂”。但是,知道了细菌是“双面针”以后,是不是觉得细菌变得“可爱”了呢?细菌也要生存,虽然它们做了坏事,但也做了不少好事。

#6

在《细菌世界历险记》这本书中,高士其老人带着我们进入了一个科学的世界,用“菌儿”的口吻,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细菌世界,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细菌的知识。

读书必读50句经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5)

故事的主人公菌儿作为一种微生物,虽然很渺小,但是却拥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它们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亿万年,而人类认识它们的时间却不长,它是被一个大胡子的科学家在显微镜下面发现的。科学家把细菌拿到实验室进行各种各样的研究,然后人们才对细菌有了初步的了解。细菌在地球上无处不在,无论是寒冷的高山上,还是无边无际的大海里,无论是在泥土里还是在江河里,都有它的影子。它可以寄生在动物和植物的身上,还可以跟着风到处跑,它的生存能力很强,在水里、土里、动植物的身上以及空气里都能够找到它的食物。但是干旱和高温的环境不是它的乐园,会让它感到惧怕。

它能够通过空气中的灰尘和昆虫进入人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呼吸道,引起咽喉肿痛,进入肺部引起肺炎、感冒等种种传染病。更可怕的是它还可以进入人的血液、肠道,到达身体的各个部分,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病。当然人体也有自己的“小卫兵”,会利用淋巴组织、白血球等等进行抵抗,但是一旦它们大举入侵,人们尤其是婴儿还是防不胜防。在历史上细菌家族也造成了很多灾难,所以这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重视和研究。

#7

通过读这本书,我们会清楚地了解到生病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生病,告诉我们以后一定要注意生活卫生,尽量减少细菌的滋生和传染。我们要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强健自己的身体,增强自身对细菌以及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

细菌不只是人类和动物的敌人,其实它还是大自然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它可以分解蛋白质,清除大地上的腐物。它们在土壤里生存和繁殖,使土壤变得肥沃,利于植物及农作物的生长。它的发酵功能更是给大家的生活带来很多美味,比如酿酒,做酸奶等等方面,比如酵母菌,它能使面包发酵,把面包变得松软可口,是制作面包、馒头必不可少的东西;真菌和放线菌等菌类能将生活垃圾变成卫生的、无味的腐殖质物质……所以,细菌对人类有显而易见的坏处,也有不容争辩的好处,是一把名副其实的“双刃剑”。

细菌常常示人的面目,如同一群可恶的强盗,在人类身上肆意妄为,让人类患上各种各样的恶疾,使人们在痛苦中挣扎。虽然现在的科技已十分发达,但仍然有许多疾病难以治愈。不可否认,细菌是一群助纣为虐的坏蛋,但是我相信在现代科技面前,细菌将发挥它更大的价值。

这本书所带来的关于细菌的故事,不仅让我们深刻地了解了细菌的基本知识,并且提高了生活中对卫生安全的重视程度。细菌的存在也告诉我们,世界万物都是有双面性的,在生活中,我们对任何事物都应该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找到事物的优点与缺点,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