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光輝动人的形象,是曹雪芹最敬重和赞扬的人物,所谓“悼红”、“千红一哭”,黛玉应為第一人自这一人物形象诞生,感染了千百万读者,多少男女与之共鸣共情,泪水涟涟,出现了难以统计的诗词表示忧伤痛心清代一女子读《红楼梦》至黛玉身亡时,痛感心肺,作诗哀悼,最终她自己也因伤感而亡了可惜那首诗,我如今已记不得原文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黛玉的性格什么样的?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黛玉的性格什么样的(黛玉思想性格特征)

黛玉的性格什么样的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光輝动人的形象,是曹雪芹最敬重和赞扬的人物,所谓“悼红”、“千红一哭”,黛玉应為第一人。自这一人物形象诞生,感染了千百万读者,多少男女与之共鸣共情,泪水涟涟,出现了难以统计的诗词表示忧伤痛心。清代一女子读《红楼梦》至黛玉身亡时,痛感心肺,作诗哀悼,最终她自己也因伤感而亡了。可惜那首诗,我如今已记不得原文了。

“两弯似蹙⾮蹙烟眉,⼀双似泣⾮泣含露⽬。态⽣两靥之愁,娇袭⼀⾝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动如弱柳扶风。⼼较⽐⼲多⼀窍,病如西⼦胜三分。”此其外貌神态,栩栩如生,一个天然忧郁的清秀柔弱美人。

她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多愁善感,敏感任性,具有对当时社会最强烈的叛逆性。

黛玉自幼生长在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发生发展的姑苏,由于父母膝下无儿,既万千宠爱,又享受了男孩子一样的待遇,得以读书识字,书香门第的清高感,不受拘束、比较娇惯的童年,养成了她高傲、孤僻的性格。后来父母双亡,不得不依靠贾府,步入了寄人篱下、依人为活的命运,为了防范他人对她不尊重,“恐被人耻笑了去”,而变得更加孤高自许。同时在内心深处,她又时时感到惆怅,别人家的温情笑语,乃至自然界的花飞花落,秋风秋雨,无一不在她心中引起无家可归的哀痛。在终生寄居的处境中,她多愁善感敏感多疑的思想性格更浓重了。同时,仍是由于防范他人对她不尊重,加上她超人的诗情才气和对愛情追求纯而又纯的思想主导,她时时处处显出了敏感任性以至尖酸刻薄的性格。《红楼梦》的读者,对此都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吧。

谈黛玉不能不谈及她的爱情,宝黛爱情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其他作品中人物的爱情。这爱情从两小无猜的友谊深化而成,重在志同道合,心心相印,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础,是一对封建阶级叛逆者的爱情,是充满了美的人性的儿女真情。它比崔莺莺、杜丽娘的爱情要纯真圣洁高尚许多,突破了郎才女貌金榜题名的巢臼,具有深刻进步、超历史的社会意义。

黛玉的思想性格,还有极其重要的一个特征,也是有些红学专家忽略的一面,即黛玉的叛逆性最强烈,对现实有她独特的感受和探索性。此点可从黛玉的几首代表诗作清晰窥探出来,如与宝玉有关的作品。《葬花词》在感叹自己悲戚无奈的命运的同时,表达了对那个社会的强烈控诉。这首词与宝玉的《芙蓉女儿诔》,堪称《红楼梦》中诗词作品的巨制双璧。“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淋漓尽致的抒情,如泣如诉的语句,饱含血泪,发自肺腑,令人五内铭感,无一字不发自肺腑、无一字不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示得淋离尽致,入木三分,表现出她对命运、对生命价值的担忧、思考,她已深深感受到大观园的“秋高忧不尽”的逆境了,她已清醒认识到大观园是没有她的出路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无疑是一种悲愤的呐喊。后期的《五美吟),特别是《红拂》一诗,“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这首七绝用词侠气,通篇引用红拂的豪爽事迹,赞美红佛堪堪為女中伟丈夫。其词陈词慷慨,磅礴有力,是《五美吟》中格调最为昂扬的一首。黛玉赞美红拂有“巨眼”,也说明她同样有着非同凡俗的“慧眼”。这与现实中的她,慢慢耗尽自己的生命形成对比,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反差,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悲剧意味。一扫贵族小姐的娇柔纤弱,肯定了红拂闯出杨公府毅然跟随李靖出走的叛逆道路,表现出她对逆境的愤怒和渴望战胜现实、实现自己追求人性至美、叛逆封建的爱情,以及希冀爱情胜利的强烈愿望。在这方面说来,黛玉比宝玉更富叛逆性,是敢于向现实斗争的进取性人物。此点还需我们认真阅读原著,以对林黛玉这一典型形象有更正确更全面地认识和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