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通讯员 高琛琛

摄影 郭林

实习生 邓星利

年幼时他意外查出白血病,历经周折痊愈后,心里也种下了医学的种子;今年暑假,22岁的他以“实习医生”的身份归来,重回当年治病的医院学习。他大方分享出自己的经历,只为给小患儿鼓励,帮助他们走出阴霾。7月13日,小涵(化名)即将结束一个月的见习期,他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希望未来能成为一名好医生,让更多患儿看到摆脱疾病的希望。

5岁男孩患白血病爸妈放弃治疗(11年前查出白血病)(1)

小涵(化名)回到武汉儿童医院实习

11岁“小学霸”查出白血病

小涵(化名)是名“00后”,他从小聪明机灵,是大家羡慕的“学霸”。到11岁时,小涵放暑假在家,有一天突然感觉膝盖一阵阵地疼,爸爸妈妈以为他是长个子缺钙,买来一堆保健品给他吃,但效果并不见好。

当年9月开学没几天,小涵又开始髋关节疼,下地走路都困难。在当地医生建议下,一家人赶到武汉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就诊,当天就被收治入院。

“我当时还偷着乐,以为可以‘偷懒’几天不上学。”小涵说,当他看到病房里的小患儿都是光头时,这才开始害怕,担心自己得的是绝症。随后的检查更让他一度情绪崩溃,甚至不愿配合治疗。

要确诊必须做骨髓穿刺,但小涵体内的骨髓“繁殖力”差,所以量很少,医生抽取时很艰难。别人几分钟就能完成的检查,他却做了半个多小时,还只是勉强凑到基本的采集量。整个过程,小涵嚎啕大哭,吵着要回家。

检查结果很快出来,小涵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更棘手的是他属于高危型。爸爸妈妈不敢相信,好好的儿子这么会病得这么重。他们拿着结果四处咨询,结果并无变化,甚至有的医生认为小涵“可能活不过半年”,这让夫妻俩陷入了绝望。

妈妈深夜抽泣让他开始坚强

小涵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在武汉儿童医院和病魔作斗争的那几年,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也正是这段经历,他变得比同龄孩子更成熟。

有一次在病房,小涵半夜突然惊醒,他隐隐听见妈妈在抽泣。“我闭着眼睛不敢动,生怕被妈妈发现。”他说,妈妈的哭声让他真正意识到自己病得很严重,也让他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乖乖配合治疗,不能再闹脾气了。

化疗后是身体最虚弱的阶段,小涵会呕吐、难受,没有胃口,但他会乖乖地大口吃饭,甚至逼着自己多吃。小涵说,“医生叔叔告诉他,吃饱了才有抵抗力,这样就能快点好起来,再回学校上学。”小涵的懂事,医护人员看了也心疼。

小涵是幸运的,他和医护人员一起努力了三年,终于看到了希望——几轮化疗后,他的各项指标都趋向稳定。专家评估后认为,再巩固几个周期后,完全可以重返校园,小涵听了十分开心。2014年,化疗治疗结束,小涵又背上书包,过上了做梦都盼望的校园生活。

小小少年埋下学医的种子

爸爸妈妈都很欣慰,孩子生病后攒着的一股劲,现在都用在了学习上。很快,小涵的成绩在班上出类拔萃,上初中后还担任物理课代表。在同学眼里,他不仅学习好,还会玩,尤其手游段位很高,但从不沉迷。

在此期间,小涵和武汉儿童医院的联系也从未断过。只要到时间复查,他会回到病房,看望救治过他的医生、护士。也许正是这份牵绊,在小涵心里埋下了学医的种子。2019年他参加高考,填报了医学专业,并以高分考入国内一家知名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他说,“医生治病救人很伟大,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有价值的人。”

小涵的自我挑战不止于此。当他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看到一份大学生征兵信息。他征求医生建议后,主动报名,好在身体各项指标都符合条件。小涵说,“我想去部队锻炼锻炼,这样能更快成长,也给家里减轻负担。”

大家都没想到,这个曾经的“小病号”,能在部队完成高强度的训练,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也变得更强。2021年9月,小涵退伍后回到大学,开始了专业知识学习,“当一名好医生”是他努力的方向。

回到病房实习鼓励小患儿

今年暑期临床实践,小涵很想以“实习医生”的身份,再回武汉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跟着熟悉的专家们学习、实践。电话表明来意后,医护们又惊喜又激动,表示“非常欢迎”。

5岁男孩患白血病爸妈放弃治疗(11年前查出白血病)(2)

小涵(化名)回到武汉儿童医院实习

时隔几年再次见到小涵,大家惊讶他现在长得又高又壮。熊昊还记得,当年他值夜班时,小涵就坐在旁边陪着,看他写病历,“转眼小家伙也学医了,我们也有了接班人,特别欣慰。”现任武汉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顾问的李建新主任说,这孩子可是大家看着长大的“心肝宝贝”。

6月20日,小涵到科室“上岗”,跟着医生们查房、学习,同时还“兼职”社工,帮助安抚患儿和家长。7岁男孩乐乐刚被确诊为白血病,一家人很痛苦。小涵察觉家长情绪不对劲,便主动找乐乐和爸爸聊天,并用自己的经历给他们鼓励,乐乐的爸爸不敢相信,但眼里明显又看到了希望。

除了给医生当帮手,小涵还会陪小患儿们聊天、读书、画画、玩游戏,当他们的知心大哥哥。很快,小涵成了病房里的“孩子王”,家长们对他赞不绝口。

5岁男孩患白血病爸妈放弃治疗(11年前查出白血病)(3)

小涵(化名)也是白血病患儿的知心大哥哥

“我的身份很特殊,曾经是患儿,如今是实习医生。”他说,作为一个过来人,他知道血液病的患儿家庭要经历很多黑暗时刻,也许只是一点鼓励,就能帮助他们再多坚持多一会,走过这段最难的日子。小涵笑说,当年在儿童医院住院时,爸爸和医生们开玩笑:这孩子长大后如果学医,你们可要当他老师,要带着他学习。没想到,这句玩笑话竟然成真了,现在的他很骄傲,如果以后有机会还会再回来。

5岁男孩患白血病爸妈放弃治疗(11年前查出白血病)(4)

小涵(化名)也是白血病患儿的知心大哥哥

【延伸】

儿童白血病早已不是“绝症”

“像小涵这样,重回正常的孩子还有很多,我们很欣慰看到他们长大、成才,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7月13日,湖北省儿童白血病诊疗工作组组长、武汉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熊昊介绍,对于儿童白血病,目前临床治疗方式很成熟,治疗手段也很多,它不再是不治之症。

武汉儿童医院医务部主任、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李晖介绍,以小涵为例,他当年确诊的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在儿童白血病中是最常见的一种,占比约80%。按照国家卫健委的规范化诊疗方案,这类患儿首选方案是接受化疗,一般周期为2年至2年半,有超九成的希望重返正常生活。

目前,我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年生存率接近90%,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武汉儿童医院,治愈各种白血病患儿千余例,其中不少人已经上大学、工作,甚至已结婚生子。

“白血病不再是不治之症。”李晖主任解释,大家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这样一种说法,“只有移植造血干细胞才能获得长期缓解和治愈”,这其实并不符合现实,它只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化疗效果差或者是化疗缓解后又复发的小部分患者,专家才考虑该种方案,其比例并不高,可能不到10%。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