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奉贤海湾新区规划(奉贤海湾镇举三区联创)(1)

中国发展网讯 海湾,正如它的名字一样,伴海而生、因海而成。上世纪50年代,随着上海第一家国营农场——五四农场的建立,上海在沿海滩涂围垦造田的伟大序幕正式拉开。经过几十年的围垦造田,又陆续兴建星火农场、燎原农场,成就了今天奉贤区海湾镇的版图雏形。

多年来,这片土地一直在默默积蓄能量,等待腾飞的契机。2019年8月,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海湾镇全域纳入这项国家级战略的规划范围内。三一重机、宁德时代、道生天合、君实生物、和元生物、康希诺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接连入驻,生物医药、高端智造、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集群呈现聚拢态势。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而海湾镇紧紧抓牢了它,迅速实现并轨提速,驶入了发展快车道。2021年,海湾镇税收总量突破10亿元关口,较2016年末增长49%;实现地方税收2.97亿元,较2016年末增长49.4%;地区生产总值由2016年的12.28亿元,增长为2020年的20亿元,年均增长13%。提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际生态商务区、低碳发展实践区”三区联创发展大格局以来,海湾镇正重点发展医药研发、先进制造、文化旅游等产业,全力打造最现代、最活力、最生态的“幸福海湾”。

从一片滩涂到如今的“新片区西大门,南上海后花园”,海湾镇谈不上经历沧桑巨变,却也实现了华丽转变。这座拥有文化底蕴、富有独特品质的现代化生态魅力湾区城镇正以宜居、宜业、宜游的全新面貌出现。

寻根铸魂 走好新时代农垦长征路

说: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回首过往,赫然发现,海湾镇的城市历史既是一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刻着无数青春梦想的奋斗史。

沿着奉贤最美绿色生态长廊——随塘河路一路奔驰,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映入眼帘,上海农垦博物馆坐落在园内。诺大的博物馆略显空旷,安静的大厅内一张张黑白图片、一样样农垦老物件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杂粮饭”“咸混水”“滚地龙”“芦苇床”……这些是老一辈农垦人开荒拓土的日常。自1954年以来,由一大批军人、知识青年、工人、农民等组成的农垦大军,用“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热血与豪情,凭借心血和智慧问大海要沃土,让盐碱地出庄稼。他们脚踩淤泥,就地取材,割芦苇、搭芦棚、建食堂、打水井,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故事,展现了农垦战士们不畏艰苦、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近年来,海湾镇深入挖掘和弘扬农垦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用好农垦文化资源,积极推动海湾镇农垦文化研究立项,形成农垦理论研究成果集;创作《沧海桑田》原创话剧、《芦花飞处红旗飘扬》微型舞台剧,录制《滨海纪事》农垦题材纪录片,拍摄反映农垦人故事的微电影《那片海》《圆梦》。开展“农垦故事会”、“助老农垦圆梦”、“常忆难忘农垦情圆梦海湾再出发”等主题齐贤修身实践活动。举办“芦花飞处是家乡”市民文艺展演、“锈红镌刻向海新生”市民书画摄影展等农垦主题系列活动。推广农垦菜、农垦包子,打造属于海湾的独特记忆和独特味道,不断弘扬“不畏艰难、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包容”的农垦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不忘初心、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推动海湾市民通过农垦文化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心同向的行为习惯和情感认同。

千年杭湾潮起,百年芦花情深。老一辈农垦人不负青春、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以尺寸之功,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在艰苦卓绝的创业中形成的农垦精神激励了几代农垦人。时代的年轮碾压着岁月的轨迹,这种精神将由新一代农垦人继承并发扬,在这片战天斗地的神奇之地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续写城市发展的不朽华章。

创新联动 探索特色产业新路径

去年冬天,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在小红书、抖音等各平台火了,成了红极一时的网红打卡地。秋冬时节,年轻漂亮的女生携家人、朋友游湖自拍,引来了百万级的关注和点赞。置身于红衫林的中央,感受鸟儿的歌声,大自然的宠爱,放下心中所想,尽享静逸之美。上海市民惊讶地发现,南上海还藏着这样一个“神仙景点”。

海湾镇拥有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和独特的生态禀赋,拥有“最美岸线”和“最美公路”,具备建设体育、文旅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优势,也是奉贤区唯一的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奉贤区第五次党代会上,党委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将“深入推进化工区、海湾旅游区、海湾大学园区、柘林镇、海湾镇‘三区两镇’联动融合发展、建设提档升级”以及“发展海湾体育休闲小镇”。

作为奉贤唯一的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海湾镇始终坚持的发展理念,并非盲目地开启新一轮城市建设,也不是对于现有资源的推翻重来,而是立足最优生态资源的基础上,坚持走“生态 ”融合发展之路。多年来,海湾镇连续举办梅花节、牡丹文化节等文化节庆活动,并依托滨海优势,建设全域骑行环线、水上游线等特色游线路,逐步形成越野特色主题游、时尚运动体验游等休闲旅游品牌。森林公园房车部落、帐篷营地等旅游休闲设施也在不断提升,城市徒步旅游者、房车露营旅游者等专项服务配套日益完善。除了旅游休闲,海湾镇还依托国象小镇、森林公园、最美海岸线、最美马拉松道等优质资源,通过举办赛事,做强马拉松、国际象棋等运动品牌。

探索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新路径,海湾镇正在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体育为龙头,加快推进具备奥运标准的极限运动公园落地建设,星火体育公园提档升级,嘉凯城、绿地项目转型升级全面启动,体育休闲小镇建设马力全开。同时,正在建设的海湾国际生态商务区,是以生态为基,依托森林公园和都市菜园,全面盘活沿线的存量产业空间和各类闲置资源,聚焦汽车配件、生物医药等产业,别具一格的未来空间产业园和“三园一总部”呼之欲出。正在探索的低碳发展实践区坚持“生态 ”“ 生态”,秉承差异化发展,瞄准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目标,促进科技研发、先进制造、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独具海农文化的低碳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放大。

把握机遇 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自2019年临港新片区规划发布以来,海湾镇正式纳入新片区规划范围,同时海湾东部10平方公里划入新片区产城融合区。当前,海湾镇正全力实施“东融西联”战略,深化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力争实现经济高质量联动发展新局面。

东部主动融入新片区发展,奋力抢占新片区主阵地。聚焦特色产业,积极引入智能网联汽车等相关优质项目,为企业量身定制高标准厂房,全力抢占新赛道。强化区域协同联动,全力保障蓝湾地区总计127亿元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城市开发、功能配套等重大工程建设,致力打造产业兴、商贸旺、文化荣、环境优的产城融合示范区“蓝湾样板间”。坚持创新社会治理,主动对标最高最好,探索形成蓝湾第五代国际社区治理“海湾经验”,全力打造更具现代感、更有创新力、更添国际范的蓝湾“城市客厅”。西部积极呼应“三区两镇”联动发展,不断彰显海湾地区中心引领带动作用。持续优化城市空间,积极推动嘉凯城、绿地项目功能提升和银星大厦转型升级,加快重点地块收储出让,有序推动城市开发建设。全力打造区域交通“主动脉”,加快推进浦星公路扩建、G228国道等城市主干道建设,积极争取沪乍杭、奉贤线、南枫线等城际线路站点落地,通过优化南北向交通,补足东西向短板,大大提升与新片区、市中心、长三角等区域连接的快捷度,进一步促进奉贤南部滨海地区一体化发展。

通过运用好临港新片区的穿透力政策、“三区两镇一基地”战略腹地等优势,海湾镇不断扩大临港新片区和奉贤新城后发之地的双重价值,超前布局,加大投资力度。今年上半年,克服疫情影响,海湾镇成功举办“近悦远来梦圆海湾”云招商投资推介会和“潮涌浦江悦澜海湾”海湾国际生态商务区投资推介会,先后开展54场线上线下对接活动,“云签约”东方美谷产业集聚中心8家,各园区新增注册企业795户、纳税企业719户、有效纳税企业286户、质量企业185户。实施“淘金”“淘汰”工程,全面盘活存量产业空间和闲置资源,放大、宁德时代等优秀企业的辐射效应,助力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组建7支“金牌店小二”服务分队,将区级加快经济恢复重振25条政策送上门,以“妈妈式”服务,竭诚当好助企“店小二”,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疫情期间协助蓝湾地区两家特斯拉产业链龙头企业拿到了全区第一、第二张复工证。

党建引领 统筹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

今年3月以来,新冠疫情突袭申城,上海面临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和挑战并存”,对于海湾镇来说,今年也是极其特殊的一年。

面对疫情“大考”,海湾镇有效“应变”。镇党委积极响应市委、区委要求,强化党建引领、坚持人民至上,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健全完善“零距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激活疫情期间社区治理神经末梢,让党徽在社区、楼组(楼栋)一线如星闪耀,兜牢疫情防控社区楼道民生保障“最后一米”。

针对区域内老龄化程度较高等问题,通过构建楼道一线党组织体系,形成《党员责任制清单》、党员结对的《特困家庭党员结对岗清单》,夯实社区楼道党员责任岗、党组织防护墙。通过建立“好邻·好灵”楼道服务连心群、开通疫情防控“民生圆梦”专线、开展“大疫有大爱——日日清·春之礼包”圆梦行动,兜实困难群众疫情民生责、困难保障网。通过党员楼道显示度,探索完成《非党志愿者责任制清单》《非党志愿者结对岗清单》,利用一张“群星榜”、一封“表扬信”及一张“积分卡”,充分彰显党员示范先进性,做实全民防控红色先锋楼、橙色志愿网。

封控期间,为了保障居民的“菜篮子”,海湾镇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在全镇10个居委(筹备组)设置了15个“满天星便民超市”,覆盖全镇31个居民小区。超市内有大米、蔬菜、肉类等农副产品以及各类生活日用品,并设有多个套餐。居民依照“必需必要、自愿自行”的原则,联系区域内“星管家”订购,由居委志愿者进行无接触送货上门,实现居民不出小区,就能基本解决日常生活服务需要的目标,切实解决居民购物的最后一百米问题。

镇里老人配药需求量大,海湾镇在全区率先成立了由18名机关事业单位年轻干部组成的“青年配药突击队”和“三辆车”专班,通过“一通电话管到底”“一辆专车开到站”“一组专人送到家”的服务,切实满足群众就医配药需求。“青年配药突击队”分为内、外场保障,内场主要负责居民用药需求的信息收集和协调,外场负责每天往返奔走于对接的6家医院。挂号、付费、取药、送药,每一位海湾“配药侠”以心暖心,在社区防疫一线时刻守护着生命之光。

城市焕新 奏响美好生活新篇章

海湾镇以创建上海市园林镇为契机,加快推进绿化布局建设,重点打造新型公园体系,先后建成了200余亩星火体育公园,农垦林公园,以及点状分布的口袋公园、微公园,“抬头见绿、起步闻香”的海湾景致正在逐步形成。经过长期的综合治理和改造,海湾镇主干河道之一的引淡河河边的健身步道、亲水平台已成为海湾市民闲来散步、运动的首选。引淡河因此还曾获得过“上海市首届最佳河道整治成果”“水天一色最美河道”等奖项;2020年,海湾镇也因此获得了首批“上海市河长制标准化街镇”称号。在海湾国家森林公园南部的5公里滨海岸线上,海湾镇打造芦花生态湿地,以生态修复为核心,通过保护与修复滨海湿地自然生态环境,构建起生态自循环系统。当“美丽经济”和“绿色生活”比翼齐飞,碧空万里如洗、河水澄澈如镜、草木抽枝吐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了海湾群众的“幸福增长点”。

2019年初,海湾镇把精品口袋公园建设列入实事项目之一,将“生态美”送到了居民“家门口”。于是,以四季为主题的口袋公园——春耕园、夏耘园、秋收园、冬藏园出现在了居民的身边,成了居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小幸福”。

守好生态底线的同时,海湾镇按照自贸区新片区“一主两辅”空间结构和海湾特色功能片区定位,完善特色城镇专项规划,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深入推动城市有机更新,高质量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雨污分流、天然气改造等实事工程。敬老院、市民中心、生活驿站、火车头城市书屋、星火公园等一批功能性设施相继落成开放,城市功能品质稳步提升。

经过短短17年的开拓奋进,海湾镇旧貌换新颜,从原来的农场滩涂,迅速向杭州湾北岸、上海之南的海眼小城华丽转变,城市新颜日新月异,城市天际美轮美奂,城市风景典雅秀丽,城市色彩特色明显。以农垦连队红砖墙所衍生传承下来的铁锈红,以其沉稳隽永的特色成为了海湾的城市肌理,更成为海湾立足历史、展望未来的的标志性城市色彩。

9月末的海湾还留有秋日里最后的一抹金黄,一望无垠的稻田旁,静听风吹稻浪,“强国复兴有我”在这里唱响!未来已来,幸福花开。围绕“幸福海湾”目标愿景,海湾镇以“八大工程”为支撑,全镇上下正朝着既定目标,整装待发、奋楫向前,全力解锁“幸福海湾”密码,实施“淘金”工程、“文体旅”工程和“双碳”工程,布局幸福发展新赛道;全力绣出“幸福海湾”模样,依托“萤火虫”工程、“向阳”工程和“满天星”工程,引领幸福民生新风尚;全力铺呈“幸福”海湾画卷,通过“四叶草”工程和“春风除患”工程,构建幸福奋进大舞台,真正让海湾老百姓的安全感更有保障、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