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树尽披黄金甲,冬风写意万点红。
轻尘纤抚金经卷,正气浩然诵《大学》
——祥云
秋日,我们一起句读《大学》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每每读到这副对联,都会在耳畔响起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
说到读书,就不得不说说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读书方法——句读法。
什么是句读呢?
一般认为,古时文章以行气为核心,文中一口气行完,并表达出一个意思称为一句,在行完一口气的过程中出现诸多的自然小停顿、间隔称之为读。
《三字经》中说“详训诂,明句读”,意思是说读古书要详细的理解每一句话,每个字的意思,明白一段文章如何断句。句读不明,则句意不通。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明明的叔叔带明明去游乐场玩,把明明送回家后,叔叔亲了明明一下后,离开了明明的家。明明的妈妈也亲了明明的小脸蛋一下,明明非常高兴。就在日记中这样写到:“今天叔叔带我去游乐场玩,叔叔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我非常高兴。”由于明明的断句没有把握好,结果闹了一个大大的乌龙。
有人说,文章中不是应该有标点吗,按照标点符号断句不就行了吗!其实则不然。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北宋活字印刷术之前,古时经书多为师徒口口相传,行气压韵的句读方式多为口传心授;北宋之后,书本印刷无断句,读者一般是以句号(。)作为一个句子的终了,相当于现代标点符号的句号;句中语气承转停顿以读号(‘,’或‘、’)表示,则相当于现代标点符号中的逗号和顿号。像这样加注句读的动作,被称为‘断句’又被称为‘圈点’,而圈点并且加上注解或注脚的动作,则被称为‘圈注’。有一句成语“可圈可点”,就是从这里来的。
而标点符号则是近代的产物。用句读法来读古文,不受现代标点符号的约束,不但能在读书中明了粗浅的文意,而且韵律较强,朗朗上口,容易记忆。
古代人读书,不叫读书,叫背书。
在没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之前,一部书要几十斤重。谁能每天背着几十斤重的东西到处走呢!如果把书都记到脑子里,到哪里也不用背那么重的书,而且随时用随时可以拿出来,不是一举两得吗?为了能够让书上的内容快一点储存到脑子里去。句读背书也应运而生。每一部书都有自己不同的韵律。通过有韵律的诵读,用五音合五行,长养人身体中的正气,既达到了健身的目的,又增长了学问。
我们句读的《大学》又是一本什么样的经典呢!
《大学》是小戴《礼记》当中的一篇。
主要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方面,强调修身是治人的前提,修己身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在文章中,不但讲了修身的目的,而且,还讲了,修身的方法和每一个阶段要达到的标准,并且用详尽的事例进行说明。也是这部经典传承2000多年,而仍能被传诵至今的原因。
句读《大学》的韵律铿锵有力,给人以向上的力量。人体通过铿锵有力的发声,宣泄出身体中隐藏废气的同时补充大自然中生发出来的正能量。使人体变的轻快,心情也随之愉悦。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此过程中了解了,世间还有一种“明明德”的大道,从修身开始!
千树尽披黄金甲,冬风写意万点红。
轻尘纤抚金经卷,正气浩然诵《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