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的特点,在于等级森严,这种等级森严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说穿衣服,老百姓只能穿黑白二色衣服,因为彩色衣服属于官服,老百姓不能擅穿,并且,官服的颜色也有着不可逾越的规定。

在古代读书也是如此,秀才和举人之间虽然只是差一个等级,但是福利待遇却完全不一样,因此,《儒林外史》中,穷秀才范进中了举人之后,手舞足蹈兴奋异常,其主要原因就是,成为举人,意味着自己也拥有着一定的特权:当然从贵族老爷眼里看来,这点特权不值得一提,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些特权可是连做梦都不敢想的。

宫中贵人的级别(贵人晋升为嫔)(1)

在后宫也是如此。在清朝,后宫的贵人如果能升格为嫔,虽然看似只提升了一个级别,但是,其身份的变化可以用飞跃来形容,并且,随着身份转变的,还有三大特权。

而这一切,要从清朝的后宫制度变化说起。

清朝后宫演变

在清朝皇帝的世系上,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有清朝皇帝尊号的人里面,最早的皇帝是孟特穆,孟特穆在世的时候,明朝的朱元璋还在世。虽然追尊祖先为皇帝的事情在历朝历代都有发生,不算稀奇,但是,追封到前朝开国之初时候的祖先为皇帝,不得不说,这是一件脑洞大开的事情。

宫中贵人的级别(贵人晋升为嫔)(2)

不过,在孟特穆时代,爱新觉罗家族其实就是一个渔猎部落的酋长,酋长的生活当然没那么多讲究。这一切,一直延续到努尔哈赤时代。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汗国,不过,成为后金大汗的努尔哈赤,并没有完全从部落酋长的身份中转换过来,因此,努尔哈赤的妻妾们,其地位划分较为粗糙:即统称为福晋,不过好在当时努尔哈赤后宫的人数相对较少,频繁和明朝以及蒙古各部交锋的后金汗国,也没有太多精力去顾及后宫制度确立的事情。

宫中贵人的级别(贵人晋升为嫔)(3)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皇太极在位时期:皇太极在位期间,改大汗称号为皇帝尊号,并且粗糙仿照明朝的制度,在后宫建立了后妃间的等级制度,而这个制度的完善,是在康熙时期。

当时,大清朝彻底消灭了南明的势力,取得了“天下太平”的成就,帝王的后宫也开始膨胀,因此,不论是客观需要还是皇帝的精力方面,都具备完善后宫制度的必要和条件。

宫中贵人的级别(贵人晋升为嫔)(4)

因此,康熙时期,清朝后宫的等级得到确立:至高无上的皇后只有一个,皇贵妃有一个,贵妃则有两人,妃四个,嫔则有六个,至于嫔以下,则是贵人、常在和答应们。而贵人及以下的人数,则是没有固定规则的,即想册立多少就册立多少。

其实熟悉现代职场情况的朋友肯定对这个规则不陌生,甚至可能发现端倪:那就是,“嫔”及以上,属于皇帝有编制的老婆,是名额有限的,同时意味着具备稀缺性;而贵人及以下,则是具备临时工属性,而且由于可以无限册封,意味着不具备稀缺性。

宫中贵人的级别(贵人晋升为嫔)(5)

诸位看官不知道是否记得上个世纪的电视剧《戏说乾隆》?那部电视剧里面,随着乾隆帝到处游山玩水的春喜,其实就是一个答应——不过,这个细节细想起来细思极恐:乾隆帝带着春喜玩,说明钟爱春喜,但是在爵位上却没给春喜“提干”,这似乎又是在戏弄春喜感情。

嫔的特权

当然,贵人升格为嫔,虽然看似升了一级,但是,嫔升格为贵人,其意义要远比常在升格成贵人大很多。

因为嫔,存在着三大特权。

宫中贵人的级别(贵人晋升为嫔)(6)

首先,是有资格做母亲了。当然,封建皇权虽然不能剥夺贵人以下生儿育女的权力,但是,生下来的儿女不能认自己为母亲,需要交给别人来抚养,试想一下,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而在清朝,只要升格为嫔,那么,自己生育的孩子,就可以由自己来抚养,甚至等到皇帝驾崩后,自己又多了一个保障。因为对于贵人来说,即便自己生儿育女,但由于儿女往往和养母之间朝夕相处,自然而然就会和生母没什么感情,而这种局面持续下去,就意味着,贵人的儿女长大后,即便是想起乌鸦反哺,也会优先想起养母,生母只是路人而已。可叹贵人们十月怀胎,只是为人作嫁。

宫中贵人的级别(贵人晋升为嫔)(7)

其次。在古代社会,不同的级别配置不同的福利保障、生活资源。在清宫里,皇后住在正宫,而嫔妃们则相应住在东西十二宫,至于贵人们,则没有这样的居住环境。这就意味着,成为嫔以后,自己就有了独立的宫殿,就可以理直气壮自称“本宫”了,并且,自己的宫殿里,还有相应一系列的宫女服饰,虽然嫔和贵人只有一级之差,但是,福利待遇方面,可谓十万八千里的差距。

宫中贵人的级别(贵人晋升为嫔)(8)

第三。从大概率的角度来说,嫔妃的寿命往往比皇帝长很多——当然,遭遇康熙、乾隆那样长寿的帝王是例外情况。在清朝,其实很多嫔妃都是历经几个朝代的存在:比如说康熙的嫔妃,有的是在乾隆初年才去世,而咸丰帝的嫔妃,除了慈禧太后以外,还有多名一直活到18世纪结束——庚子国变期间,慈禧太后裹挟光绪帝跑路,后宫里就有咸丰帝的其他嫔妃,被丢在紫禁城里。而同治帝的几位嫔妃,一直活到国民党主政的时代。对于皇帝的女人来说,最可怕的事情不是皇帝在世的时候得不到宠爱,而是皇帝死后自己靠谁养老。而按照清朝的规矩,先帝的嫔,及以上的后妃,可以在皇帝死后,继续住在宫里,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而贵人以下,则没有这个优待。

宫中贵人的级别(贵人晋升为嫔)(9)

因此,对于皇帝的后妃们来说,熬到嫔,才意味着“上岸”,意味着余生有了保障,反之,自己的余生也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这便是后宫宫斗题材,总是被搬上电视屏幕的原因之一。没办法,毕竟资源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