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干支和腓尼基字母相似性,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十二天干地支读音?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十二天干地支读音(天干地支和拼音文字的产生)

十二天干地支读音

甲骨文干支和腓尼基字母相似性

比较和分析

产生于地中海西海岸的腓尼基字母和中国的甲骨文,从地理上看距离遥远,从类型上看两者分属字母文字和象形文字不同类型,但是二者之间却有着联系。本文从分析二者的联系出发,试图拂去历史的尘埃,还原历史的真相。

约公元前 1000年,位于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在埃及圣书体象形文字基础上将原来的几十个简单的象形字字母化,创造了最早的字母文字,共22个字母,无元音,这成为拼音文字的源头。从腓尼基字母文字开始,字母数量逐渐增加,有的还发展出了元音字母,演化出了希腊文字、拉丁文字、西里尔文字和中东诸文字,成为字母文字的源头。中国的甲骨文发现于殷墟,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300年前盘庚时期。

以常识论,无论从地理还是类型,甲骨文和腓尼基字母都不应该有什么联系。但是当我们比较二者的时候,却又不能否认二者之间确确实实有联系。

在甲骨文中,作为记录时间的符号,天干和地支是常用的文字,在卜辞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天干有十个字符,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合起来一共二十二个。这二十二个字符在当时的使用率,应该是很高的,就像今天的年月日星期一样,既是认不得几个字,这几个也是能够认识的。腓尼基字母有二十二个,大致相当于英语里面的辅音字母:ZWHDGBNMLKYTHRQSP。就两种文字现在的形体来看,二者没有任何关系,如图:

但是当我们追溯到他们的原点的时候,会发现二者高度相似,如图:

首先,二者的数量是一致的,腓尼基字母一共二十二个,干支则总数也是二十二个。

第二, 二者的形态也是高度相似,腓尼基字母和甲骨文干支之间可以归纳为三种关系。

第一是完全一致,比如表中的“甲丁丑壬”,腓尼基字母和甲骨文干支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是简化,比如表中的“丙庚辛癸子寅卯申戌亥”都是通过省略笔画,从甲骨文变成了腓尼基字母。

第三是局部变形,比如表中的“乙戊己辰巳午未酉”。

对于干支和腓尼基字母两者的高度统一,显然不能用巧合来解释,二者之间一定有某种内在的关联。

这种关联不能因为甲骨文产生时间略早于腓尼基字母就断言为从甲骨文衍生出了腓尼基字母,这是不可能的。还有第二种原因,那就是二者同源。

也就是说,甲骨文和腓尼基字母是由同一种文字发展而来,这种文字便是位于腓尼基南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在众多的古埃及文字当中,腓尼基人为什么选择了天干地支用来记录语音呢?其实这很好理解。在古代,干支是用来记录年月日的,其作用相当于现在的年月日和星期这些文字,使用频率高,普及度广,即使在文明的边缘区域,比如游牧区,也接受这种记录方法。比如在蒙古草原上,尽管蒙古人没有学习汉语,但是用兔子年老虎年来纪年。当时腓尼基人靠近古埃及,在交流中接受了这种纪年的方法,在使用中尝试用这些符号记录语音,开启了拼音文字的先河。

甲骨文和腓尼基文字同源的观点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在东亚突然出现了甲骨文这种非常成熟的文字却没有发现它的发展演变的过程性证据,也就是说,甲骨文的前面有一个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并不是突然就成熟的,只是这个过程没有在东亚完成。

说甲骨文和腓尼基字母同源,并不是说二者具有同等地位,比较而言,甲骨文继承了古代象形文字的二维特性,侧重于表意,是文字发展的主干。二维文字经过线条化、笔画化、简化和规范化,形成了今天的汉字;字母文字从从象形文字的二维转为线性文字,侧重于表音,部分字母文字从单纯语音文字到发展出元音字母,形成因素文字,是文字发展的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