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爸爸,你家元宝的牙齿很白啊,是不是每天都给刷牙的,刷牙的时候听不听话?”

带元宝散步,遇到月月妈妈,跟我聊开了。

“还好啊,他已经习惯了。”

“我们家月月,死活不肯配合,每次刷牙都像打仗一样,晚上她磨蹭一下还好说,早上要赶快去幼儿园,哪有时间和他耗,搞的我这段时间上班经常都迟到,保护牙齿的道理和他讲了一大通,可是孩子根本没听进去,一点都不配合,你有没有啥好办法?”

其实,元宝也有一段时间像月月一样,不肯配合刷牙,任凭我和宝妈怎么哄,孩子就是不肯进卫生间刷牙,弄到最后,总是会让大家都不开心。我们会跟元宝说诸如“不刷牙,虫虫会吃光你的牙”、“不刷牙,会变成大黄牙”之类的话,每天都在对着孩子重复的唠叨,但元宝不肯刷牙的情况依旧在上演,有时宝妈因为着急上班,不得不拉下脸,装作要生气的样子,孩子有点害怕妈妈,乖乖地张开嘴让妈妈帮忙刷牙。

和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沟通方式(还在给孩子讲道理)(1)

后来,宝妈想了一个办法。

她买了一套玩具,里面有个牙床,上面有八颗活动的牙齿,宝妈会在陪孩子做游戏的时候,在某颗牙齿上贴个黑点,然后说:“哎呀!不好了,不刷牙,我的牙齿上长出个大洞,医生快帮忙看看吧。”

元宝非常开心的接过牙托,有模有样的拿着玩具诊断器照了照,说:“你回去要好好刷牙,我先给你补一下吧。”宝妈趁机对元宝说:“医生,你有蛀牙吗?你每天都好好刷牙了没有啊?”,元宝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妈妈,我以后会好好刷牙“。

就这样,元宝再也不会一听见刷牙就跑了。

思想家卢梭曾说过,有三种对孩子无益却有害的教育方法: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把"讲道理”当成教育,强行的灌输给年幼的孩子,这样的做法是很多家长的通病。

和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沟通方式(还在给孩子讲道理)(2)

过多的讲道理,就是唠叨

前段时间去一个朋友家吃饭,朋友的孩子在和我打招呼后,就一直在看平板电脑,快到吃饭的时间,朋友一个劲地反复催促孩子放下平板电脑,准备吃饭。朋友不停的说着“别玩了,快来吃饭啦”、“再玩五分钟”、“还在玩,眼睛都搞坏了,到时要戴眼镜啦”、“叫你几遍了,怎么还不动,家里来客人了不知道吗?让大家等你一个,太不礼貌了”。朋友每说一次,孩子总会敷衍地说“噢”、“知道啦”之类的词,屁股却始终没挪窝。

朋友跟我抱怨道:“你看这孩子,越大越不听话,我是真没办法了,唉!”。

其实,有这样的结局,家长的唠叨才是主要的原因。

相比反复的唠叨,简单、重点突出的指令会显得更加的强力、有效,家长完全可以放下手中的事,走到孩子身边,认真地告诉孩子你的态度,让孩子觉得你很坚决,只有这样他才不会对家长的话无动于衷。

先秦儒学大家荀子把有效教育和无效教育分为“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

这段话的大意是“君子之学”是从耳朵进来,进入心中,传遍全身,影响到行为。而“小人之学”则是从耳朵进来,从嘴巴出去,只走了4寸长,所以难以影响整个人的行为。

一个人能否乐于接纳别人的意见和建议,首先取决于情绪,其次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最后才是对方的语言。我们经常会的碰到孩子屡教不改的情况,确实让人感觉无计可施。

和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沟通方式(还在给孩子讲道理)(3)

给孩子讲太多道理的危害不容小视

一、孩子会丧失倾听的兴趣,对家长所谓的道理产生逆反屏障

“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吃东西前要洗手,把细菌都吃进肚子又生病啦!每次去医院看医生你以为那么容易啊!.......”,“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这句话不知道被多少父母愤怒地说过无数遍,这句话只有一个含义,就是表达父母的怒气,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用处。

对于这样的说教,孩子早已丧失倾听的兴趣,背都可以背出来父母即将要说的内容,孩子对这些所谓的道理在心理上产生了排斥,哪怕听起来确实是有道理的,孩子也会充耳不闻。

二、直接对抗和应付了事是孩子惯用的方法

生活中经常会有类似这样的情况,父母让孩子去洗手,已经坐上桌准备吃饭的孩子会不耐烦的推开椅子,跑去洗手池随便冲一下手了事,虽然表面是听了父母的话,实际上清洁双手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孩子什么也没听进去,下一次父母还会照样唠叨一遍。

三、孩子的心态会变得过份苛责

经常被唠叨的孩子,容易对理解他人失去兴趣,他的兴趣更多的是在与父母的对抗中取得胜利,占了上风,而这样的后果会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社交。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曾说过这样的话:“在过去的专制社会中,合作的意思是按照命令做,下属要与上级‘合作’。民主为这个词赋予了新的意义:‘我们一起工作,达成情景所需的目标’。”

教育是门艺术,讲究的是简单和技巧。改变“讲道理”的思维定式,变“讲道理”为赢得合作,效果也许会好很多。

和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沟通方式(还在给孩子讲道理)(4)

怎么做?才能让言传身教发挥真正的作用

一、帮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重新定位,重建价值感

我家大宝有段时间,房间里乱七八糟,桌面上摆满了各类书籍和纸张、文具,脏衣服放在床上,书包放在地上,只要是能放东西的地方都是无序放置,宝妈进房间时每次都会唠叨并提高声调,“一个女孩子,邋遢成这样,以后住校了可怎么好呢?快点去收拾!”

可是宝妈的每次道理她好象没听进去,第二天照样重复,后来我改变了策略,找姑娘认真的谈了一次,告诉她,家里有了小弟弟后,妈妈的家务活更多了,姐姐能不能帮助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工作?把自己房间的卫生承包了,标准是什么样的。孩子认真的听我讲完,懂事的孩子明白了自身的责任,逐渐地让自己的小屋变得整洁起来。

孩子为什么会让步,因为当她不再觉得被强迫,就能恢复理智,客观地看待自身的情况需要了。 任何人被强迫时都不会通情达理,把我们的想法强加给别人,是无法赢得合作的。

和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沟通方式(还在给孩子讲道理)(5)

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行不言之教

说千遍不如自己体会一遍自己被“讲道理”后的感受。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曾经上过一堂亲子教育课程,课程的是蒙住双眼,在他人的提示下顺利绕过障碍物。老师让我们家长合作,过三个障碍,眼睛一开始是没有遮挡的,大家很顺利的通过了,没有触碰到障碍物,可是当我们的眼睛被蒙上时,旁边虽然有人指挥,但我们一遍遍的试,没有哪个家长成功,老师便用“你怎么这么笨,讲了多少遍了,让你到这个位置要抬腿,抬高一点,你怎么就是做不好呢?”这些话语来批评我们。

当时做这个活动时,有些家长脸上挂不住了,直接生气不配合了,可是当老师让我们回忆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是这样教育孩子时,下面的家长纷纷感同身受的落泪。

三、让孩子有机会在实践中获得连续不断的经验

要让孩子“明白道理”,不是仅仅把道理告诉孩子就行了,一定要让孩子有机会去体验。有段时间,我家元宝到了晚上十一点还不睡觉,故事讲了一个又一个,道理讲了一大堆,可是孩子就是吵嚷着下去玩,搞的我精疲力竭,后来宝妈说,那就穿好衣服下去呗,让他看看晚上小区里的样子也挺好,后来我把元宝带到楼下,他看到空旷的滑梯旁,没有小朋友在玩,广场上空无一人,没呆5分钟就说要回家睡觉。

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并不是一件告知与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这个原理几乎在理论上无人不承认,而在实践中又无人不违反。要使儿童“明白道理”,不要仅仅把道理告诉儿童,必须要让孩子有机会在实践中获得连续不断的经验。

和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沟通方式(还在给孩子讲道理)(6)

说在最后的话:如果真的想改变孩子们的行为,家长需要用行动,而不是用语言。家长应该尊重孩子们,不是强迫他们改变,而是让他们决定自己的行为。

我是元宝爸爸,教育实践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未经本人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