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经》 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诗经来源主要有两种?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诗经来源主要有两种(有关诗经的来源)

诗经来源主要有两种

一、《诗经》 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

包括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40篇。

《小雅》中另有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

二、《诗经》 的收集来源:

采诗说(汉代学者)、献诗说(产生于先秦时期)、删诗说(汉代“孔子删诗”说,司马迁提出)

三、今人对《诗经》编订的一-般看法

今人一般认为,《诗经》的编订,应是经过周王朝乐官们的筛选、整理和加工,逐步编定的。

经手者非一人,完成也非一时。

四、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含义

一般认为是所用音乐的不同作分类依据“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正声,是王朝统治地区的音乐;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五、《诗经》 的流传

先秦时,《诗经》本称《诗》或《诗三百》、《三百篇》,

到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

汉代首先传授《诗经》的,有鲁、齐、韩、四家。

鲁、齐、韩三家于魏晋到北宋期间相继亡佚,

只有《毛诗》流传至今。

六、班固、何休对《诗经》评述

班固:“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与歌咏,各言其伤。”

何休:“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七、婚恋诗代表作品

①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周礼·媒氏》《郑风·溱洧》《陈风·月出》;

②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郑风 ·将仲子》《鄺风·柏舟》《鄘风·綴棟》;

③描写夫妻间真挚情爱:《齐风·鸡鸣》《郑风·风雨》《唐风·葛生》;

④汨诗写凄子被丈夫无情抛弃:《邶风·谷风》《卫风·氓》《召南‧江有汜》这类诗歌,写妻子被丈夫无情抛弃,折射了比较深刻的社会问题,反映了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卑下、附庸的情状。

八、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的代表作品

①描述的是无端遭人谗害的人生境遇,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小雅·巷伯》

②表达了“士”的人生悲哀《魏风·园有桃》。

③悲叹家国沦亡:《王风·黍离》。

④抒发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桧风·隰有苌楚》。

九、政治讽喻诗代表作品:

①揭露宫廷丑闻:《邶风·新台》《鄺风·墙有茨》

②描写繁重的劳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魏风·陟岵》《王风·君子于役》《邶风·击鼓》

《小雅采薇》

③揭露统治集团的腐败黑暗:《大雅·瞻邙印》

④颂美统治者:《召南·甘棠》《鄘风·定之方中》

十、史诗及其他

《大雅》中周人的五篇史诗:

《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一)农事诗的代表作品:

最著名:《豳风·七月》

艺术水平较高:《周南·芣苢》《魏风·十亩之间》

(二)《风·七月》的内容梗概

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

共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等事的次第,

按月歌唱,平铺直叙各种劳作,反映农夫衣食住行的情况,有较大史料价值。

(三)《周南·芣苢》《魏风十亩之间》共同的艺术特点。

两首诗都是劳动者唱和的歌谣,具有共同的特点:以简练浅白的词语反复咏唱,各章之间只是

更换了几个近义词,而能够引发丰富的联想,情韵悠长。

(四)周人五篇史诗的基本内容

周人五篇史诗叙述了自始祖后稷ji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生民》主要描述了周始祖后稷神异的出生和天生的种植五谷的能力,以及他率民定居邰地

的历史。

《公刘》叙述周人远祖公刘带领周民从邰地迁居豳地,开荒辟地、造屋定居的历史。

《绵》主要叙述周文王的祖父古公壹父率民由豳迁岐,创业兴国的事迹。

《皇矣》先是叙述太王开辟岐山周原,击退异族昆夷;再说王季继祖德业并传位给文王;然

后着重记述了文王伐密、伐崇的胜利。

《大明》先是叙述王季与太任结婚生文王、文王与太姒结婚生武王,之后叙述武王伐纣灭商

的事迹。

五篇史诗蝉联而下,大致可以看出周人发展、兴旺的史迹。

第二节《诗经》的文学成就

(一)抒情与写实的统-

应用:简析《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

《诗经》的作品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质实率真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形成了抒情与写

实的统一。首先,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其次,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直白的。再次,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真挚感情。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1. “六诗”、 “六义”赋、比、兴与风、雅、颂原本合称为“六诗”或“六义”
  2. 孔颖达三体三用说:唐人孔颖达认为:“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依体用关系,把赋、比、兴从“六诗”或“六义”中剥离出来,认定为《诗经》的艺术表现方式。
  3. 朱熹、李仲蒙释赋、比、兴的异同:朱喜“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李仲蒙:“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者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朱熹的说法比较平实恰切,为后世普遍接受,但它对诗歌传达情感的特点未予重视。李仲蒙从情、物关系的角度解说,突出了诗歌的情感特征,可以弥补朱说的不足。
  4. 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及文学表现功能: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A.直接叙事的诗,如:大部分《颂》诗,《大雅》中的史诗,《小雅》中的宴饮诗,以及《国风》中的《七月》《氓》等,往往在叙事中熔铸着浓厚的情感;B.直接刻画描写的诗,如:《苯莒》《十亩之间》等,这些诗作,没有刻意修饰,只是平实客观的描写场面或人物,而情感自然见出。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的诗就更多,人生感慨诗、政治讽喻诗、婚恋诗中的大多数都是如此。

(2)比,一 般说就是 比喻。A.修辞意义上的手法,是《诗经》中用比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B.另-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硕鼠》《鸱鸟》。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如《溱淯》《关雎》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则往往只是起到起韵的作用。如《唐风山有枢》。

赋、比、兴在理论上虽然可以区分为明确,但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交互重叠的。

(三)四言诗的典范

  1. 《诗经》是以四言句式为主间有杂言的特点;《诗经》 是以四言为基本句式,同时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间杂二言句到八言句。这种以四言为主又不拘四言、长短参差的句法,带有明显的民歌风味。
  2. 《诗经》的音韵特点:诗经的四言诗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四)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

  1. 《诗经》语言质朴又丰富的特点。《诗经》的语言表现很有特色: -是质朴畅达;二是词汇丰富;三是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2. 《诗经》重章复沓的章法结构及其文学表现意义:重章复沓,是《诗经》的基本章法结构。据统计,《诗经》中不分章的作品只有34篇,其余271篇都分章。分为三章的最多,有110篇以上,其中重章者有近70%;分为两章的约40篇,绝大多数重章,不重章者仅有两三篇;其余分为多章的也不时出现重章。所谓重章,并不是把完全相同的字句再罗列一遍,而是改变或替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这就产生了两种情况,-是字词虽变而意义相同。《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第二种情况是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
  3. 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抒情与写实的统一。《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比,-般说就是比喻。-种是修辞意义上的手法,另一种则是整首诗用“比”。兴,就是起兴或发端,-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就其与诗歌情思的关系来看,基本有相关与不相关两种情形,它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则往往是起到起韵的作用。

3)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

A.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

B.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

C.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D.语言很有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增加了诗歌

的韵律美,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