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帝司马衷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
至于司马衷是不是白痴,有颇多争议。
相关史料很多,但有些史料的可信度确实值得怀疑。综合来看,司马衷确实是一个笨孩子,作为一个皇帝当然是不合格的,但却不荒淫、也不暴戾。因此成为权臣手中的大玩偶。
坐实司马衷是白痴最主要的证据是他那句著名的“何不食肉糜?”
这能说明什么呢?
按照普遍的观点,这说明司马衷“生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不了解民间疾苦。但是不是可以表明在司马衷的思想中,这世界就应该是上下同体,不缺吃不少穿的美好世界呢?
“何不”就是“为什么不”的意思。
孩子们好像都喜欢问为什么。
司马衷这句话并没有那么可笑,倒是充满了孩子般的天真和无邪。
就好像现在小孩子画的画儿一样,没有纷争和饥寒,充满了和平与美好。
晋朝之后进入了长达三百年的大分裂时期,司马衷对此应该承担的责任很小,那些绝不会说出“何不食肉糜”的权臣高士才应负主要责任。但只有司马衷却被牢牢记住了。
我们每天似乎都要说很多“何不”。
我们每天似乎每天都要很多次被质问“何不”。
何不努力学习?
何不上清华北大?
何不努力挣钱?
何不先挣一个亿?
何不享受生活?
何不努力消费、出去旅游?
何不心情愉悦?
何不多多攒钱?
诸多“何不”,并不比“何不食肉糜”高明多少。
发出类似“何不食肉糜”的言论在当代社会并不少见,好像反而越来越多见了。
说到底,何不食肉糜就是典型的外行指导内行。
没见过庄稼的去指导农民,
没下过工厂的去指导生产,
没上过学的去指导教育,
没学过医的去指导医疗,
没当过兵的去指挥打仗,
没过过苦日子的去指导穷人。
碰到问题,首先便要来上一句“何不如此如此呢?”
既可表明其高屋建瓴的智慧,又可表明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菩萨心肠。
实在容易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