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国剧坑得有点怕。
开头都很好,到后面就莫名其妙开始崩。
所以这次,哪怕是山影、正午阳光、孔笙团队出手,肉叔也悠着点,先自己刷了17集。
这回好,剧情精彩程度全程在线一点没崩。
不得不服啊,“国剧门脸”这个title,人家扛得住——
大江大河Like A Flowing River
先不说故事(当然剧本够硬,这个等下再说),这个常年自带建筑工程队的剧组,服、化、道你一个都不用担心。
大的,够手笔。
现在找不到70、80年代感的村庄了咋整?
造一个。
作为剧情主场景之一的“小雷家村”,1:1搭建还原也就算了,关键是,作为一部展现40年历史的年代剧,这座小村落,还从最开始的茅草房、毛坯房,随着剧情的推进,一点点变成了砖瓦房。
整个场景,都保证了剧情发生时间的时代质感,以反映人物的剧情推进。
大树还都是提前一年就移植过来的
肉叔印象最深的,是雷东宝家的院子,最开始是木栅栏门和土坯墙头,后来慢慢变成了板门和砖砌墙头,窗户也翻新过——
一丁点变化,就能看出来他们家开始奔小康了。
这手笔不服可还行?知乎用户@Leo 惊叹:
诚邀大家来看看片尾的置景木工名单,我粗略数了一下大概有240多位,真是服了
小的,见功夫。
大场景,考验的是钱;小细节呢,考验的就是剧组的心了。
一个细节就足够证明《大江大河》细节抠得多深:
王凯饰演的宋运辉,顶着大太阳,愣背了一百多遍新闻,汗如雨下。半天过去,被叫进办公室,褪色的旧红背心胸口还汗涔涔的,下面已经结了一层层汗碱。
就冲这卖相,说实话,至少肉叔这两年是没见过这么好的剧了。
再看剧情,更是没掉过链子,肉叔自己追了17集,摸着护心肉给你们打包票:不怕你不追,就怕你追了停不下来。
肉叔总结了一下《大江大河》的剧情,四个字:化大为小。
原作是《欢乐颂》作者阿耐的《大江东去》,小说全景式表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精神面貌的变迁。
(说个题外八卦:制片人侯鸿亮当年就只是想买《大江东去》版权,捎带手地买了《欢乐颂》,没想到《欢乐颂》都播完一年多了,“正主”才上线)。
怎么拍大时代?
只能把时代背景投射在人的身上,让人作为时代的缩影。
故事起于1978年,十年浩劫结束没多久,改革开放的决策刚出,谁也吃不准政策。
小雷家生产大队书记雷东宝,率先带领社员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搞村集体经济,收购水泥钢筋加工成预制板出售,被“恶人告状”:倒买倒卖国家紧缺生产资料。
县里来人把雷东宝带走,村里老人义愤填膺,商量着要去砸断恶人老猢狲的狗腿。
一群老头提着镐把子、马扎子,声势浩大的来到文革时曾经兴风造浪的老猢狲家。
眼瞅着到家门了,带队的老头一回首:
嗯,大部分停了脚。
镜头再切回屋内,老猢狲根本没带怕的:你们敢?
老猢狲有自己的底气:雷东宝倒了,接下来村里是谁的天下,各位父老自己心里没点数?动我,那不就是把刀子递到我手里?
果然,镜头再一反打,门口早都散得空空荡荡。
通过几个配角,寥寥数笔,就把大时代“变与不变”的背景勾勒出来:
改革的春风刚刚吹来,但刚从十年走过来的老人还是心存余悸,所有人都在将信将疑地试探着春水的深浅,不敢直接踏进去。
那种迟疑啊,不需要多说,迈与不迈的步子,透着的是刻骨的记忆。
故事背景,是这般化大为小,但故事的内核,是反过来的以小见大。
《大江大河》有三位主人公:进入国企的大学生宋运辉(王凯 饰),带领小雷家集体企业的雷东宝(杨烁 饰),卖馒头起家的个体商户杨巡(董子健 饰)。
明显,他们分别代表着国营企业、集体经济、个体商户三种经济模式,他们也被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1978年,宋运辉高考成绩全县第一,姐姐宋运萍(童瑶 饰)同样过了分数线,本以为打倒四人帮了,新政策出了,姐弟俩能携手上大学了,结果,被卡在政审。
曾经的造反派老猢狲,反反复复地说:
社会主义的大学,不是给你们家这种人办的
解放前,宋家姐弟的父亲,被国民党抓了两个月壮丁,从此戴上了“黑五类”的帽子抬不起头来。
宋运辉不服,还想跟争辩,被批斗怕了的老父亲赶到镇上,二话没说直接把姐弟扭回家。
还是不服,宋运辉跑去镇革委会理论,给主任背《人民日报》关于恢复高考的重要评论,主任笑了:
-别说一百遍,你就是背一千遍也没用!
-那我就背一千遍!
拧来拧去,人家烦了,赏了宋家一个名额,对,只有一个。
谁死谁活,你们家自己商量着办。
姐弟俩的大学梦,一半是靠自己的奋斗,一半,却捏在时代的手里。
宋运辉的“以小见大”,是透过为时代所伤者的牺牲和不屈,折射时代带给普通人的磨难和机遇。
还是1978年,男二雷东宝退伍转业,回到小雷家大队做副书记。
刚回来,就赶上上面发的,关于“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农村大包干”的红头文件,这大老粗一下子懵懵懂懂地醒了,但又琢磨不透具体细节。
但好在他有他的“狡黠”——
政策上,不允许分给家庭(私分田地),只允许分产到组,以保证土地的集体性质。
怎么破?
那好么,组可大可小,你可没规定一个组必须几个人,那我就把夫妻父子分成一组,曲线分田到户。
诶~我就把兄弟妯娌亲戚分到一块
我看你能把我怎么着哈哈哈
后来为他招致“罪名”的预制板厂也是。
政策上,不允许私自倒买倒卖国营大厂计划内的钢筋水泥。
怎么破?
那我可以买计划外的嘛(即国营厂生产完上级指标后,额外生产的部分)~
我买的,就是计划外的东西
雷东宝的“以小见大”,是以先行者在时代潮流中的顺应与变通,折射时代与普通人的互相成全。
男三号杨巡的出场比较晚,在宋运辉考上大学之后。
他的试探也比较谨慎,开始并没有明目张胆地卖馒头,而是兜了一个大圈:到村里叫卖鸡蛋换馒头,再把鸡蛋挑到城里去换粮票,再到粮站换粮食。
三转五转,资本主义的“投机倒把”粮食,就倒腾成了社会主义的“交易”。
他也是被逼出来的脑筋。
母亲要养活自己和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一个人赚钱五张嘴吃饭,不用想也知道他家里要穷爆了。
倒爷杨巡的发家史,起源于无奈的不变不行。
我妈一个人把我们四个拉扯大,不容易
杨巡的“以小见大”,是以践行者在时代夹缝中的挣扎和反抗,折射时代与普通人的左右互搏。
哎?好像说的有点严肃?
别跑啊同志,你回来听我说:《大江大河》真不是那种严肃刻板开会喊口号的正剧。
主人翁就这三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村干部、个体户,有啥好板着脸的嘛~
相反,它不着痕迹夹杂了很多特定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乐趣——
宋运辉惹到老猢狲,宋家老爹提着药材去给老猢狲道歉,是这么说的:
您眼袋发青、顶发稀少
我看着您好像是……
脾肾两虚
哈哈哈哈哈我用你说我肾虚啊朋友!
再有,宋运辉进大学,同宿舍三个老三届,比他老十岁还不止。
肉叔刷剧时很多人在弹幕问,那肉叔在这做个小科普:1966年取消高考,绝大部分初中、高中生下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改造,直到1977年冬恢复高考、1978年夏恢复正常高考。
1978年的大学宿舍里,同学之间差十多岁的人多了去了,当年28岁才上大学的张艺谋,就因为年纪大被同学起外号“老谋子”。
所以宋运辉一进宿舍,看着几位大叔,情不自禁地叫:
二位叔叔!别吵架啦!
甚至这三位叔叔还被网友强行组团209天团,或者相声团体安云社哈哈哈。
(剧中还有个更能贫嘴的小雷家光棍团,肉叔先不剧透,你们到时候自己乐叭!)
肉叔现在追到17集,是真的好。
混合着笑声与泪水,以时代变化中的不屈伤者、潮流中的顺应先行者、夹缝中的挣扎践行者的故事,不疾不徐地为我们展开了一部40年历史的宏伟画卷。
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的故事其实挺简单的——
当你尝到生活的甘甜时,再回首,
会突然意识到,
所有的辛苦,都很值得。
编辑:火云鞋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