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着“雪飞燕”之称的位于延庆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临时建筑搭建进入关键阶段,两处用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高山滑雪比赛的山地新闻中心雏形初现,而造雪也一刻没停,作为整个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的第一海拔海陀山巅“雪飞燕”明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将举行高山滑雪比赛。
造雪搭临建两不误
由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事水平非常高,因此今年2月的测试活动还不能完全达到赛时要求,目前在已没有任何测试赛的情况下,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从造雪和搭建临时建筑开始,就按照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最高标准,全力以赴让这里变成真正的“雪飞燕”。黄白相间的造雪机喷射出的美丽水雾,在空中迅速凝结为雪花,纷纷扬扬从天而降。2021年11月1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正式展开了冬奥会赛时高山滑雪项目的造雪工作,预计2022年1月中旬完成所有的造雪工作。
整个造雪期投入造雪设备170台,造雪面积约为80万平方米,造雪量约为120万立方米。为了保证比赛选手最高时速能达到130至140公里的滑行速度,国际雪联对冬奥会雪道硬度有着严格要求,因此造雪成为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根据比赛要求,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道将采用冰状雪赛道,它与大众雪场的雪道有很大不同,这种近似于冰面、硬度极高的雪道,需要通过注水及长时间的板结后,再由人工一遍一遍地清除,直至形成光滑的雪道。冰状雪可以减小雪板和雪道之间的摩擦力,使雪道不易被破坏,在运动员高速转弯的情况下,它还能保证雪道表面平整光滑,确保参赛选手们不论排在第几个出场,雪道的状态都处于完美状态,以确保比赛的公平性。
对于世界各地前来采访北京冬奥会的媒体记者而言,最重要的场所是临时搭建的山地新闻中心。2018年平昌冬奥会,高山滑雪等比赛场所就建设了临时新闻中心,方便了各国媒体记者的工作。这种临建大多采取了气膜建设方式,以便于赛后拆卸、恢复原状。延庆赛区高山滑雪赛场这次也采取了建设临时山地新闻中心的方式,但材质并非是气膜,而是更加环保的临时建筑,赛后也同样方便拆卸。
高山速降项目又称高山滑降以及超级大回转,它们都属于高山滑雪竞速类比赛项目,大回转和回转属于竞技类项目,根据项目的不同延庆建有竞速类和竞技类两处山地新闻中心,目前两处建筑已初见雏形,未来在两个山地新闻中心都设有媒体工作设施,提供5G通信网络,确保世界各地记者工作顺畅。
王冠上钻石永留延庆
高山滑雪被誉为“王冠上的钻石”,它是最具观赏性的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正因如此,北京冬奥会对高山滑雪赛道有着十分严苛的标准,而这个高标准赛场也将永留延庆,赛后它将成为延庆举办高水平国际雪上赛事和全民健身休闲的场所。
高山滑雪起源于欧洲,它将速度与技巧完美结合,尽显滑雪运动的精华和魅力。1936年第四届冬奥会上,高山滑雪首次被列为冬奥会比赛项目。2022年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比赛在延庆赛区“雪飞燕”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举行,比赛共有11枚金牌,分别是男女滑降、男女超级大回转、男女大回转、男女回转、男女全能和团体赛。滑降比赛项目的垂直落差,男子通常要达到800米以上,女子在450米以上,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垂直落差从150米到650米不等,中间设有旗门,项目不同,旗门设置也有差异。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位于延庆赛区核心区北区,其最高处2198米是北京冬奥会所有赛场第一海拔高度,是我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符合冬奥会标准的高山滑雪比赛场地,也是当今世界难度最大的高山滑雪赛道之一,总占地面积432.4公顷,全长21公里,共设有7条雪道,其中3条为比赛赛道,4条为训练道,赛道全长9.2公里,垂直落差约900米。
延庆赛区是冬奥场馆建设史上建设周期最短、施工难度最大、建设标准最高的赛区之一。广大建设者们攻坚克难,在这个曾经无路、无水、无电、无通信的“四无”山区,建起国内第一条符合奥运标准的高山滑雪赛道,“雪飞燕”在冬奥会之后将被永久保留。
未来这里将举办世界顶级高山滑雪比赛,也是国家队训练基地,还将建设成为山地体育休闲公园,春、夏、秋三季可以开展山地自行车、登山攀岩、徒步、滑草等户外项目,打造成户外运动体验基地和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延庆赛区生态修复全面完成,进入美化、优化、精细化阶段,生动践行“绿色办奥”理念,尤其是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更是“绿色办奥”的经典。
(原标题:“雪飞燕”开始搭建临时建筑,延庆赛区将成为中国滑雪胜地)
来源: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 孔宁 本报记者 潘之望 摄
流程编辑:u008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