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

以前的手工业有哪些行业(虞城那些传统行业)(1)

图文无关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虞城黄花菜以个大肉肥,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享誉豫东。其新鲜凉拌,晒干佐以鸡、鸭、鹅、猪、牛、羊等肉类食品,焖炖、煲汤,均为上乘佳肴。

据《虞城县志》记载:当地黄花菜种植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其耐贫瘠,搞旱涝,宜栽植,粗管理,在各乡均有种植,尤以沙壤土地居多。1958年,全县收购 1.94万公斤,除满足本地需求外,还销京、津及沿海城镇。1958年后,黄花菜产量逐年减少。1980年,全县仅收购 150公斤。1982年,县供销社投资9万元发展黄花菜生产,扩大了种植面积。1986年,全县黄花菜产量达1万多公斤。

杜集荸荠

以前的手工业有哪些行业(虞城那些传统行业)(2)

荸荠又称马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适应于多种土质,喜高温,宜生长在池沼中或栽植在水田里。地上茎丛生,直立,深绿色;地下球茎可供食用。

杜集荸荠种植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经过数代人的提纯复壮,品质优良。皮色鲜红透亮,味道鲜美,甜而脆,水多无渣,亩产高达1000—1500公斤。其茎草亩产300公斤左右,用以编织苫子,柔软,舒适,保暖性好,为当地特产。

杜集荸荠及苫子,在新中国成立前便享有盛名,远销省内外。新中国成立后,种植面积减少。1980年后种植面积扩大,1986年,荸荠产量10余万公斤。

惠楼山药

以前的手工业有哪些行业(虞城那些传统行业)(3)

惠楼山药产于店集乡惠楼一带,“小红皮”品种,已有400余年的栽培历史,相传明代即为贡品。

该品种个匀,一般长约2尺许;皮色红润,与肉同煮,肉烂山药不碎;易剥皮,可一剥到头;食之不麻不涩,甜香可口,营养价值高。用为中药,可健胃,补肺肾,治泻,遗精,带下等症。乃食用和馈佳品。

民国末年,种植面积50余亩,年产4万余公斤。新中国成立初期;年产量增至6万公斤。1986年,发展到80余亩,年产量约8万公斤。

乔藕

以前的手工业有哪些行业(虞城那些传统行业)(4)

乔藕产于张集镇小乔集村3个堤窝潭坑。小乔集村基高隆,每逢雨季,村中粪便、垃圾流入潭坑。年深日久,潭底淤土积层厚,潭水终年不涸,适于莲藕生长。乔藕节长个大、皮薄肉细、晶莹如玉、脆甜可口,无丝无渣。用之做菜,当日不食,隔日色泽如鲜。

此藕种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初著名诗人闫尔梅之孙闫圻(进士)曾将乔藕进贡皇宫。相传,其中一根粗如碗口,长似扁担。

历史上,乔藕全凭地利水势自然繁洐,生生不息,产量不高。20世纪80年代投入人工栽培技术,池塘面积逐年扩大,年量连年上升,如今年产量可达上千吨。

辛家五香驴肉

以前的手工业有哪些行业(虞城那些传统行业)(5)

辛家五香驴肉,俗称麦仁滚子肉、麦仁鬼子肉,产于虞城县站集乡麦仁店村委会刘大庄,乃豫东名吃。相传隋炀帝下江南途经麦仁,地方官员以滚子肉作贡品奉上。隋炀帝食后连声赞叹:“尝驴肉乃神仙也。”由于隋炀帝昏庸无道、百姓深恶痛绝,遂毁其方,断其念想,秘方一时失传。明末清初,秘方再现,传至辛氏手中。辛氏族人精心经营,至辛志才一代才正式命名为辛家正宗五香驴肉。称其鬼子肉,有两解释:一是驴长相极丑,如地狱之鬼,故称驴为鬼;二是日军侵华时,庶民百姓残遭荼毒,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每食驴肉时,皆曰“鬼子肉”。

五香驴肉以新鲜生驴肉为主料,以食盐、八角、茴香、桂皮、生姜、花椒、白芷、良姜、小茴、砂仁、豆蔻、香叶、当归、山大、丁香等为佐料。下锅前将新鲜驴肉放入清水中浸泡,除去血污,沥水后放老汤的地锅中大火煮熟,再加入秘制佐料,改为小火焖炖,八小时左右即成。五香成品驴肉呈酱红色,肉嫩味香,香而不腻,烂而不散,具有补气、滋阴、强筋、壮骨之功效,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之肉食。

麦仁辛家五香驴肉享誉当地,销售供不应求,多次被评为商丘市地方名吃,为虞城县地方名盛特产。

以前的手工业有哪些行业(虞城那些传统行业)(6)

蔡家羊肉汤

以前的手工业有哪些行业(虞城那些传统行业)(7)

虞城县利民镇常以烧饼羊肉汤宴请亲友,“老乡见老乡,要喝羊肉汤”,已成为乡间俚语,广为流传。20世纪80年代初,利民镇蔡家以蔡天保为首的四兄弟继承父亲厨艺,用传统方法熬制羊肉汤,成为虞城县颇具特色的名吃之一。

黑京果

以前的手工业有哪些行业(虞城那些传统行业)(8)

黑京果又名大京果、大蜜京,是虞城县传统名产。相传,清嘉庆年间选为贡品,受到皇上嘉许。

黑京果配料考究,制作精细,以优质江米、小磨香油、白糖、蜂蜜、桂花为主要原料,经过泡米、发酵、晾晒、成粉、和面、过油、化糖、吸浆、拌糖、包装等十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其特点外酥内溶,入口即化,味道香甜鲜美,具有独特的地方风味。

新中国成立前,以马牧集何兴顺杂货铺制作的大京果最负盛名,产品远销徐州、南京、上海、天津、汉口、武昌、开封、亳州等历史上的名城重镇。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厂家生产。1980年,生产厂家有县副食品加工厂,糕点厂,县综合食品厂,年产量6万余公斤。远销山东、安徽、江苏、河北、山西、陕西等省。1983年商丘地区同行业优质产品评比中,县副食品加工厂生产的黑京果名列第一;城郊糕点厂生产的黑京果被评为优质产品。

景家麻花

以前的手工业有哪些行业(虞城那些传统行业)(9)

景家麻花始创于济宁府景匡庄,已有300多年历史。相传清朝康熙皇帝御驾南巡,路过济宁府时宦官奉上当地名吃——景家麻花。康熙皇帝品尝后赞其“形如绳头,香酥可口,出类拔萃,别具风味”,后被列为宫廷御食。此后景匡庄“绳头麻花”名声大噪,制作工艺世代相传。民国期间,因遭黄河患,景家第七代传人景春河南迁至今虞城县陈店集。再经第十一代传承人景福民精心钻研改进,景家麻花名冠豫东。

馨远斋豆腐干

以前的手工业有哪些行业(虞城那些传统行业)(10)

馨远斋豆腐干又名贾寨豆腐干、五香豆腐干、贡品豆腐干。始制于贾寨镇任家,已祖传七代,近300年的历史。清乾隆年间,大臣刘统勋视察黄河至虞,将此品带入皇宫,乾隆皇帝品尝赞不绝口,又犒劳给治黄功臣。故有诗云:“锁住黄龙回朝转,任氏香干宴功臣。”

该产品以优质大豆为主要原料,磨成豆浆,用稀白布包裹后压制成豆腐干,每片如麻将大小,铜钱厚薄,用八角、花椒、苹果、丁香、桂皮、凉姜、三代、白芷等香料,配以母鸡汤煮晒,反复多次,直至香料浸透,大部分水份挤出为止。

其特点为皮色黑里透红,内白而泛青,软硬适中,富有弹性,咸淡可口,五香俱全,营养丰富。产品畅销京、扈、深圳、山东、江苏等十余个省市。

2009年,馨远斋豆腐干获河南省老字号产品称号,2012年获中原贡品称号,2013年被评为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杂技

以前的手工业有哪些行业(虞城那些传统行业)(11)

杂技,亦作“杂伎”,指柔术、车技、口技、顶碗、蹬坛(缸、桌、椅),走钢丝(绳索),变戏法,狮子舞等技艺。现代杂技指演员靠自身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的表演性节目,又称杂技表演。

杂技表演在我国历史悠久,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新乐府《西凉伎》中就有“舞双剑,跳七丸,袅巨索,掉长竿”的诗句;元微之的乐府《西凉伎》中也有“前头百戏竟撩乱,丸剑跳掷霜雪浮”的诗句。到了宋代,杂技艺术已有了40多项表演内容。当时的艺人挑着一担水,可在绳索上行走,足以证明杂技艺术水平之高。直至明清时期,杂技又与狮子舞、马戏、驯兽、高跷、车技相结合,使之达到空前繁荣景象。

新中国成立之后,杂技艺术焕然一新,许多省、市成立了专业剧团,民间杂技团体也随之发展壮大,创造了许多新节目,并增添了灯光、布景、乐队。我县乔集乡刘楼村就是由一家一户,发展到一个宗族,直至周边村庄,成为全县有名的杂技村。该村1400多人,800多人精通杂技,上至七八旬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孩童,演起杂技来生龙活虎,令人赞不绝口。一年四季,村民们凭着精湛的技艺,南下北上,东进西出,既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又增加了经济收入。据统计,刘楼村凭杂技收入人均上万元。

卷尺

以前的手工业有哪些行业(虞城那些传统行业)(12)

卷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量具。其种类为:建筑和装修用的铜卷尺、裁缝用的皮革尺,又称布尺或软尺;用于广告促销的玩具尺,也叫礼品尺;以及木工用的鲁班尺,测绘用的水平尺,学术界用的文公尺。

虞城以钢卷尺城著称,顾名思义,乃主打产品。

虞城县钢卷尺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有销岗乡南庄村首先创业,继而联户发展,抱团经营,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拥有各类钢卷尺加工企业300多家,个体工商户1800家,其中以格威工量具、江华工量具,亚东量具等企业发展最为迅速。全县年生产各类钢卷尺3.5亿只,占全国钢卷尺市场的85%以上,其产品远销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韩国、伊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产值7.5亿元,出口创汇达1000多万美元。虞城钢卷尺货值平均每年增长30%,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格威、江华、亚东、大洋等50多种产品,已成为行业中的知名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