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以及《水浒传》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著,国人对这四本书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

这四本书能获得如今的地位并不是一时一家之言而定的,而是历经岁月洗礼经受无数文学史家的裁定才最终被确立的。

这几本书能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除了自身创作优良以及思想深刻的内因,更有后世之人孜孜不倦研习的外因。

譬如《红楼梦》就凭借自身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以及情感人性的探究吸引了无数追随者,“红学”由此诞生。

大话西游的故事更是生生不息,三国文化可以说是席卷亚洲,水浒传留下的江湖英雄观念亦是凝结着独特的东方情韵。

无数衍生创作由这四本书而来,再回望这四本书的开头与结局,似乎都拥有着洞悉红尘的超然与玄机。

四大名著你所不知道的事儿(多年后再回味四大名著)(1)

四大名著

东方哲学里的轮回流转生生不息

《红楼梦》的开头是由一块女娲补天被遗留的无用之石而起,此石头哀怨丛生凡心大动,最终落入滚滚红尘阅尽世间百态,带着一个满是荒唐的故事回到最初的地方,故事里的人也历经波折各自归位。

如此轮回流转,命运无常的首尾呼应不仅在《红楼梦》中可以窥见,其他三本书的开头与结尾都拥有着这样的命运嗟叹意味。

《西游记》的开篇也是由一块吸收天地灵气与日月精华的灵石开启,这块顽石也最终在九九八十一难的磨砺里大彻大悟成为满天神佛中的一员。由天地灵气而生最终也归于天地。

论开头与结尾的呼应,最出彩的当属《三国演义》,开篇的临江仙一阙词更是道尽世事沧桑,是非成败转瞬即逝,人世匆匆都不过是后人的一个故事而已。

刘关张桃园结义有多么的豪情壮志,就越发衬托出结局里司马家族成最终赢家的无常与荒唐。众人生死搏斗最后都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罢了。

四大名著里《水浒传》的存在感并没有其他三本高,这一点可以从衍生作品的数量上看出,但是论起这本著作的影响力却依旧不容小觑。

四大名著你所不知道的事儿(多年后再回味四大名著)(2)

水浒部分好汉

《水浒传》是这四本著作里最贴近百姓生活的作品,虽是虚构之作却流淌着普罗大众最真实的血液。它的开篇便是被镇压的三十六天罡与七十二地煞逃入人间,最终这些被世人看作穷凶极恶之徒各自完成对世间以及自我的救赎回归天庭。

轮回流转生生不息的东方哲思贯穿这四部著作,这些书的作者都以自己手中的笔作武器向各自世界的黑暗发起挑战,批判人性以及世道的不公。

不过这样首尾呼应的模式里也有着创作者的局限性体现,他们能够想到的救赎办法似乎除了妥协便是寄希望于另一个统治者。然而换汤不换药的解决之道也只能落个潦倒收场的结局。

这四本书能够成为我国地位不容撼动的著作,除了各自撰写功底以及思考深邃的加持外,更有后世之人孜孜不倦解读的推波助澜。

四大名著你所不知道的事儿(多年后再回味四大名著)(3)

三国演义

四大名著里都有着第三种悲剧内核

喜剧的结局千篇一律,不过是花好月圆皆大欢喜。这样的故事读来虽然有趣但终难在人的心上留下深刻的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发难以发出来自内心的欢笑,因为世间的困顿与悲情太多难以逃脱。

悲剧才是最能触动人心的存在,尤其是第三种悲剧。它并不是由某个恶人或是偶然事件触发而生的,而是这个故事里的人都称不上绝对的善恶,他们各有自己的情孽、执着与牺牲,却依旧算不出命运的真正结局。

自认为聪明的王熙凤狠辣绝情,手上有多少人命官司。但是当人们看到这个算计一生的女子最终也留不住丈夫的心,守护不了自己的女儿,凄惨离世时也不禁唏嘘感慨。终究不过一个世间可怜人罢了。

四大名著你所不知道的事儿(多年后再回味四大名著)(4)

王熙凤

恣意张狂的孙悟空也只能选择放下屠刀,斩断一切红尘痴念才能立地成佛。一场人间修行,将那些拥有着鲜活性格的面目磋磨成了不悲不喜的神佛模样。

三分天下之间的斗争何其惨烈,三位主君都失去过至亲爱人,年少时单纯为国为民的梦想终究也在权势的争夺里污浊不堪。他们互有胜负,也有各自的残忍与苦衷,是英雄也始终握不住命运的线。

梁山的108将最初是何等的快活人生,然而在权谋欲望的漩涡里,悉数成为献祭的贡品。

他们有的是神,有的是魔更有人中龙凤,可是他们都摆脱不了命运的拨弄,再是法力无边,聪颖过人也挣脱不了。

或恶或善,人们很难给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人物扣上绝对善恶的标签。各自行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为了生存与心中的那点念想拼命挣扎。

这不就是芸芸众生的模样,有着鲜明的个性也有着时代背景的模糊标记。是以,人们可以轻易地在这些纸上人物里寻得共鸣。

第三种悲剧可以称为人们无法挣脱的宿命感,再是勇敢倔强的人也难免有力有不逮的时候,所以当阅尽千帆后再去回望,能够念念不忘的还是这样的故事。

尤其是它们开头与结尾的轮回往复感,读完后总是能让人感到悲怆的同时又带着些许清明。好的书籍便当如此,给人阅读趣味性的同时还能让人觉察人性的温寒。

四大名著你所不知道的事儿(多年后再回味四大名著)(5)

孙悟空

引发世人最强烈的共鸣与嗟叹

这四本书看似写着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体裁的故事,其实徐徐道来的不过人性二字。关于人性之初是善是恶,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由此命题衍生出无数为人处世,世间修行的道理与观点。是恪守祖宗礼法,还是应该大胆做自己亦或是选择中庸之道超然世外。这四本书中都有各自的探讨。

譬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就是一位敢于挑战权威的人,在古代君臣礼法的氛围里,曹操在这本书里成为了奸角。

可是从现代人的客观角度分析,曹操并非绝对的诡诈者,他的狼性文化甚至成为当今社会很多领域的主流。反而是书中备受推崇的刘备成为人们眼中的伪善狡诈者。

四大名著你所不知道的事儿(多年后再回味四大名著)(6)

三英战吕布

这四本书能够流传如此长久的岁月,除了官方的推崇,其自身的悲剧内核也是独特魅力。似乎里面再是微末的人都能引发人们的强烈共鸣,他们不再是虚构的人物而是在人们的强烈共情里成为活生生的存在。

很多人便是依靠与这些书中人物的对话获得智慧、灵感以及理解。三恨红楼梦未完的张爱玲深得红楼梦的精髓,将人间情孽刻画得惟妙惟肖。是以她的作品也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流传久远追随者众多。

爱憎分明,敢走进撒哈拉沙漠的三毛更是将水浒传里江湖人的血性完美地承袭下来。无数平凡的人都经历过与书中人物共同欢笑落泪的情动。

人们为那些看似虚无缥缈的人物哭泣,如同另一个自己,但是没有人能左右他人的命运,如同书中人物的结局早已注定一般,自身的命运之线也常常脱离掌控。

只是少不更事的时候读这些故事时未曾多想,待到多年后回味,原来世间的许多道理早已读过,如同这四本书的结局早已在开篇时早早交代了一般。

四大名著你所不知道的事儿(多年后再回味四大名著)(7)

水浒好汉

初读不识书中意,读懂已是书中人

年少时读着几本书的开头与结尾,不免觉得过于平淡落寞,为何书中人就那样难以挣脱命运的枷锁。此间不称意为何不能去往别处?

只是等到自己长大后独自承受世间风雨时才察觉,原来年少时挂在嘴边的自由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它不仅需要人们的坚守勇气更需要为之付出万千的牺牲精神。

在这几本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多精明能干与勇敢果决似乎都很难得到真正的自由。他们各有自己的位置,就有不得不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他们费尽心思终究也只能得个似是而非的理想结果。

这四本书通过很多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告诉了人们无数的道理,但最隐秘的道理却以首尾呼应成为闭合的圆告诉了后世之人。

对人生命途的掌控何其艰难,诸多人忙碌半生也不过是原地打转。若是付出一切也未能得到心中期盼,那么还会有勇气去坚持?

这是个哑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与答案。有生命的书就是如此,它并不是一味地说教而是抛出一个又一个发人省醒的提问,让读到它的人能够唤醒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拥有真正思考辨识力的存在。

四大名著你所不知道的事儿(多年后再回味四大名著)(8)

思考

结尾

轮回流转生生不息是大自然的规律,在与自然朝夕相处的时光里,人们也将这样的规律融入到人世生活之中。写书创作是一种思考,更是一种交流方式。

或许最好的交流方式就是一问一答。这四部书无疑都将各自的疑惑放入其中,用不同的人物命运解答出不同的答案,亦等待着后来的人们给出新的思考与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