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我是观观,咱们又见面啦

1934年8月8日,辽河入海口附近约10公里外的一片芦苇丛中,散发出了一股浓烈的腥臭味。

看管芦苇塘的工人顺着怪味寻找,发现大片被压倒的芦苇,里面赫然躺着一个巨大生物的尸骸。这名工人吓得转身就跑,回到家便大病了一场。

——《营口市志》

龙骨现世

1934年营口坠龙事件的龙骨(2004年81岁老人上缴未知生物骨片)(1)

2004年6月16日,家住辽宁营口的81岁老人孙正仁老人带着一件神秘的东西来到了营口市史志办公室。

面对工作人员的热情询问,老人缓缓地将自己手中的一个红色锦盒递了过去。盒子打开后,里面呈现出五块不起眼的骨片。

老人说,这是龙骨……

1934年营口坠龙事件的龙骨(2004年81岁老人上缴未知生物骨片)(2)

1939 年,16 岁的孙正仁来到大连给人做管家,女主人的丈夫是营口商会会长的弟弟。孙正仁深得主人的赏识,1941年离开大连时,女主人把一段“龙”骨当作奖赏给他。

龙骨大约有三斤多重,呈白色条状,骨头底端约有碗口大小,慢慢向上延伸越来越细,直至最尖端。骨头表面的白色釉面很亮,大家说是‘龙’牙。女主人告诉他,这是曾经在营口展览的龙骨。

孙正仁老人把自己保存了整整六十三年的五块“龙”骨捐献给了市史志办公室,同时他还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鉴定一下他手中的骸骨是否真为龙骨。

此事一经披露,便在营口引起了巨大反响,甚至还涌出了不少“见证者”给史志办打电话,说要提供线索和资料。

营口人民对“龙”的青睐非比寻常,这并非仅仅是从孙正仁老人上缴的几个骨片而来,实际上,早在70年前,他们就对龙有着特殊的感情。

1934年营口坠龙事件的龙骨(2004年81岁老人上缴未知生物骨片)(3)

1934年8月8日,一名卢姓工人在看管的芦苇塘里发现了一个巨大生物的白色骸骨,工人吓得够呛,直接转身就跑,回到家便大病了一场。

附近的村民将这件事报告给了当时政府,很快,伪营口第六警署赶至现场,将此生物的尸骸交给当地防疫医疗人员进行处理。

医院人员穿着白大褂, 给已经生了蛆的生物骸骨喷射消毒水,随后将其抬了出来。现场有人用4个船锚系上绳子将骸骨围成一圈,供大家参观。

因骸骨外形与传说中的“龙”很相似,在当时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前去参观的民众络绎不绝。营口本埠的一名水产高级中学教授听说后,也兴致勃勃地前去想要一睹“真龙”风采。

对这个未知生物的骸骨进行鉴定,判断:确系蛟类,因今夏降雨过暴,回流入河,搁浅苇塘泥中,因而涸毙者云。

于是8月14日,《盛京时报》以该教授的判定而发表了一篇《营口川坠龙研究之一:水产学校教授发表“蛟类涸毙”》的文章,也是“营口坠龙”事件中最著名的一篇报道。

这篇报道还配了一张有史以来唯一一具“龙骸”的照片。

1934年营口坠龙事件的龙骨(2004年81岁老人上缴未知生物骨片)(4)

这具曾经存在的骨骼,当年被当地的水产学校收藏,但遗憾的是,由于当时东北局势混乱,水产高级中学也几经搬迁,偌大的骸骨就这样丢失了。

如今龙骨现世,对营口人来说无疑是件令人激动的大事,这说明那些目击证人看到的神秘生物真的是龙,而世上,真的有龙存在!

这个意外发现自然也惊动了央视。

“坠龙事件”始末

2004年和2005年,央视节目组曾两度在营口市史志办公室的帮助下对“龙骨”开展破解报道,有趣的是,这两次破解真相的结论完全不同。

1934年营口坠龙事件的龙骨(2004年81岁老人上缴未知生物骨片)(5)

在2004年播出的《走进科学》里,“龙骨”成了“鲸骨”,唯一的“龙骸”照片是以“须鲸的骨骼”拼接而成。

央视最后在节目的结尾和新闻稿中总结道:经过科学论证,它不过是一个流传了 70 年的神话。当水退潮去,迷失方向的巨鲸,搁浅在辽河边的芦苇丛中,成就了这个七十年的神话。

这个结论流传很广,时至今日,提起“营口坠龙”事件,都还会被无神论者拿来做“科普”。

然而事实却是,这期节目在当年播出后,被亲眼见过“真龙”的目击证人给怼了。

不仅如此,“须鲸骨”作为科学解释更是受到颇多质疑。比如:须鲸脊骨56节,而照片里的生物脊骨只有29节。

因此在2005年的《龙影遗骨》中,节目组迫于压力,不敢再轻下结论,而是以专家观点去证明:“龙骨”是“野马的牙齿”,照片里的是“猛犸象门齿化石”而尴尬结束。

1934年营口坠龙事件的龙骨(2004年81岁老人上缴未知生物骨片)(6)

从“鲸骨”到化石,国内最权威的官方媒体短短一年,就用“科学解释”推翻了“科学解释”,因此,“营口坠龙”的调查结果一直无法取得民众的认同,直到今天,孙正仁老人上缴的骨片到底是什么动物的,仍旧是个迷。

真相是谜,所有答案都成了假的

1934年营口坠龙事件的龙骨(2004年81岁老人上缴未知生物骨片)(7)

龙到底是真是存在的,还是只是个传说中的生物,一直以来都有争议。

过去人因为认知有限,技术也有限,所以眼见不一定为真。

但科技发展到今天,对于几个骨片和一张照片的鉴定真有那么难吗?

难!而且很难!

判定骨片是“野马牙齿”的专家,是大连自然博物馆的高级工程师;

判定照片里的“龙角”是“猛犸象门齿化石”的是研究古生物学的专家;

判定照片里的骸骨是“须鲸骨”的研究海洋生物的专家。

不难看出,大家都是从自己的已知专业里去寻找照片中那个未知的答案。

如果有研究“龙”的专家在,那张照片,那些骨片或许就真的是龙的了。

如果对于龙的骨骼结构有详细的资料记载,哪怕不是研究龙的专家也定能说出个一二。

这就是证明“龙是否存在”非常困难的地方——无所依据,无所分类,无所是,无所不是。

央视节目组一度推翻自己,得出两种结论,最终却还是把谜题留给了观众。“营口坠龙”事件传到现在彻底成了未解之谜,究其原因,就不得不说那些见过“龙”的目击证人了。

毕竟照片和骨片由于没有相关资料,判定对错都可以理解,而多名目击证人在同时间段内同时看见“龙”的原因就不好判定了。

1934年营口坠龙事件的龙骨(2004年81岁老人上缴未知生物骨片)(8)

一名叫曹素琴的老人回忆说,在“巨型骸骨”出现之前,这个怪物还曾出现过两次。

第一次,是1934年7月份,那年她9岁。有人在田庄合田家发现一大型动物,大家都跑去围观。曹素琴的爸爸牵着马,年幼的她站在马背上观看那个动物。

当时该动物仍活着,它前部有两只爪,头如“龙”头,呈方型,但当时没有注意是否有角。其眼较圆,也较大,并发红,烂眼糊瞎的,眼睛待睁不睁。体型较大,较长,头很粗,依次变细,尾巴最细。而身体为灰白色,有鳞片,弯曲着蜷伏在地上,尾巴卷起来,腹部处有两个爪子伸着,身体有些部分已经腐烂生蛆。

人们用苇席给其搭凉棚,有的挑水往其身上浇水,为的是避免身体发干,让它得以解暑。

该动物从出现到消失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后来,下了很长时间的大雨,这条“龙”就不见了。

二十多天大雨后,这个怪物第二次又奇异地出现了,这次出现是在距离辽河入海口 10 公里处的芦苇丛中,此时它已不是活物,而是一具奇臭难闻的尸骸。

1934年营口坠龙事件的龙骨(2004年81岁老人上缴未知生物骨片)(9)

据杨义顺老人回忆:在发现“龙”骨之前,曾听大人们说芦苇荡里总有噼里啪啦的响声,而且还有“呜,呜”像牛一样的叫唤声,听起来很沉闷,还能听到挣扎的声响,后来就没有动静了。

其实第三次发现时,怪物的肉还没完全腐烂,看上去特别像“龙”。所以骸骨见报后,大家才坚信那就是“龙骨”。

前面提到,2004年的《走进科学》播出后曾被“目击证人”给怼了,那个人叫柴寿康。

1934年营口坠龙事件的龙骨(2004年81岁老人上缴未知生物骨片)(10)

柴寿康老人完全不信什么“须鲸骨”解释,因为他小时候也见过龙,对于龙的长相是这样描述的:

“和现在画上画的一样一样,头如牛头,头上有两个角,是直的,嘴上有胡子,大眼睛往外凸出,身上有鳞,四只爪,尾巴像鲤鱼尾巴……”

这就是“营口坠龙”事件和“龙骨”的真相。

是的,真相还是谜!

就像传说中的“龙”一样神秘,有关它的一切,永远没有答案。

所以,你相信龙的存在吗?

参考文献:中国知网:营口坠龙事件

欢迎关注@看观琐事让我们一起聊聊这个世界的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