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金良祥【编者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伊核问题迎来谈判窗口期?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伊核问题迎来谈判窗口期(无论是否达成协议)

伊核问题迎来谈判窗口期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金良祥

【编者按】

近日,伊核协议恢复履约谈判正在维也纳紧张进行。2月16日,伊朗和美国方面都发出了谈判或将取得进展的信号。伊核问题为何反复折腾、久拖不决?而如今伊核问题的解决是否真能迎来曙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推出“破局伊核”系列文章,解析伊核问题症结,展望谈判前景。

伊核协议恢复履约谈判在维也纳紧张进行,牵动各方神经。笔者认为,谈判达成协议,自然是最好的结果,但并不意味着伊核问题从此画上了句号。相反,鉴于问题的复杂性,伊核问题仍将是国际社会的动态热点。谈判达不成协议,也不意味着危机升级,伊核问题的热度仍然可控。

首先,伊核恢复履约谈判即使达成协议,也不意味着伊核问题的解决。毋庸置疑,美伊双方作为主要当事方,都有强烈意愿达成协议。美国难以接受伊朗核能力提升所造成战略上的后果,事实上,伊朗核能力建设每向前迈进一步,都考验着美国的神经,也难以承受在中东地区发动另一场战争的代价。达成协议并在一段时间内以协议限制伊朗核能力建设仍将是美方最好的选择。同样,伊朗现任总统莱希将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视为重要任务,通过协议至少可以使得制裁在一段时间内部分取消或松动,有助于其实现国内议程。双方均有强烈的政治意愿,是谈判达成协议可能性上升的动力。

但另一方面,达成协议也并不代表伊核问题从此画上了句号。美国国内存在强大的反伊朗力量,如同此前奥巴马政府未能履行协议一样,拜登政府也仍将面临是否能够履行协议的问题,还面临未来的政府是否会再次退出协议的问题。这并非夸大其词,在笔者不久前参加的一个关于伊核问题的研讨会上,一位阿联酋学者刚提出阿联酋和伊朗的经贸关系已经恢复到2016年水平的观点,便立即遭到了一位美国学者迫不及待的指责,言下之意便是,阿联酋作为美国的盟友怎么能不配合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呢,怎么还能和伊朗进行贸易往来呢?再如,2月7日以美国参议员特德·科鲁兹为首的32名议员致信总统拜登,要求拜登政府将可能达成的协议在一周之内提交国会讨论,这也是美国国内反对伊核协议的体现。美国内反伊政治之活跃由此可见,仍将是制约伊核履约的消极因素。

吸取了前次教训,在伊朗方面强烈要求下,可能达成的恢复履约协议可望加入督促美国履约的条款,但即使如此,鉴于美国内反伊政治的强势存在,鉴于美国超级大国的独特地位,美国是否能够切实履行协议仍在未定之天。而如果美国不能充分履行协议,伊朗履行协议的积极性将大打折扣。而伊朗的一些反制又可能再次强化美国内对伊朗发展核武器的担忧,伊核问题仍将不时搅动国际社会的神经。

其次,达不成协议也不意味着伊核危机必然升级。从伊朗方面来看,提升核能力固然是伊朗向美施压的重要手段,但未必会发展到制造出核武器的程度。一方面,伊朗现有的常规武器和中短程导弹数量在中东地区已经处于领先地位,虽无法与美国的军事存在相比,但足以对中东地区包括美国在内的力量构成一定水平的威慑,发展核武器的必要性未必有那么强。另一方面,伊朗也深知,除了本国以外,没有另外任何一个国家希望伊朗拥有核武器。果真走到那一步,伊朗将面临来自国际社会的强烈批评,国际舆论环境可能立即逆转,这对伊朗而言显然是不利的。当然,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有着帝国历史的地区大国来说,掌握核武器可能是伊朗国内某些政治力量难以放弃的心理冲动。

从美国方面来看,打压伊朗固然是美国的既定战略任务,但其战略重心转移到所谓“亚太”已经成为其既定战略,断然不会在中东地区发动另一场大规模战争。中低烈度的以伊朗核设施为目标的军事行动又不能解决问题。实行此类军事固然能够摧毁伊朗的核设施,但并不能摧毁伊朗的核能力。伊朗不仅有硬件设施,而且有一批核科学家,在软的方面掌握了关键核材料的提炼技术和离心机的生产能力,硬件设施遭到摧毁之后,能够很快得到恢复。更何况,中低烈度的军事行动可能真的为伊朗发展核武器提供理由。

以色列当然是最想摧毁伊朗核能力的国家,但是因为同样的原因,直接对伊朗核设施实施军事行动的可能性也不大。以色列所能做的就如之前的行为一样,通过网络或者间谍行动对伊朗的核计划进行破坏,包括破坏伊朗离心机,暗杀伊朗核科学家等。虽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但难以根本改变局面。

总而言之,达成协议固然意味着伊核危机短暂实现了软着陆,但并不意味着伊核危机的终结;达不成协议也不意味着伊核危机必然升级。伊核问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作为动态热点继续牵动国际社会的神经。太阳照常升起,国际社会需要适应伊核问题的时晴时雨的状态。

(金良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郑勇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丁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