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亭山,位于杭州城的东北,离市中心约19公里,大约30分钟车程。

皋亭山,号称是杭州最北面的山,同时也是杭州最古老的山。由于行政区划的原因,西面近拱墅区半山街道的一边当地人叫“半山”(据说来源于半山腰有一座“娘娘庙”),东面临江干区丁兰街道的一边当地人叫“皋亭山”(意即水边的高地)。因此,皋亭山也可以叫作半山,半山也可以叫作皋亭山。

游三洞金盆诸峰绝句二十首其十二 一筇音穷(1)

皋亭山坐北朝南,自西向东大约9公里,依次分别是半山、黄鹤山、元宝山、皋亭山等,其中皋亭山为最高峰,海拔361.1米。历史上统称为皋亭山。它是杭州城北的天然屏障,历史上是军事要隘,是杭州城的“靠山”。山脚下的上塘河码头曾是京杭大运河入城的转运站。皋亭山有2.5亿年历史,杭州城那时候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超山探梅,皋亭观桃”。从2010年以来,政府慢慢着手恢复、打造皋亭山,现在也是国家4A级景区了。人气比较旺的是“千桃园”,还有沿山绿步道和骑行道。除了停车场需要收费外,目前景区都是不需要门票的。

景区有6个正式入口和很多小路可以上山。有一些入口会经过公墓、陵园。这一次我还是从“吴越松径”上山的。在天鹤路上看到山脚下皋城村的入口拐进去,一直走到底就是了。以前这条路是停车费也不用的,现在已经统一管理收费了,4元1小时。

游三洞金盆诸峰绝句二十首其十二 一筇音穷(2)

皋城村,以前好像叫金门槛村。村子到底会看到一个看上去古色古香的砖砌门洞,上面有红色篆字“吴越松径”。从这个门洞而出,就是一条千年古道,历史上有5公里长,据说是吴越国王去山岭后面寺庙的往返之路。现在看到的一小段独脊碎石路,想必是现代依照古法铺筑修复的。

穿过一片茶园,上坡就是骑行步道。左转过一个小桥,路右侧就可以看到"茶祖峒入口"的指示牌。由此登皋亭山顶应该是最近的线路了。

游三洞金盆诸峰绝句二十首其十二 一筇音穷(3)

游三洞金盆诸峰绝句二十首其十二 一筇音穷(4)

游三洞金盆诸峰绝句二十首其十二 一筇音穷(5)

游三洞金盆诸峰绝句二十首其十二 一筇音穷(6)

一路都是石板路。先是一个“奶娘亭”,据说与乾隆帝身世之谜的一个野史有关。我此行原本是冲着采蕨菜来的。结果一路只找到3小株毛头,应该还要过一周,我来得早了。没有蕨菜,一路就拍拍花草,感受一下浓郁的春天气息。其中一种黄花开得甚是茂盛,而且很香。一扫描原来叫结香,开花早于结叶,花都开在枝条上,稀奇。偶尔看到一些题刻,就学习一番。不知不觉就到了山顶。先是看到了高高的发射塔,应该是电视台或者气象站的。远远地就看到了登顶的标志-“皋亭”。

游三洞金盆诸峰绝句二十首其十二 一筇音穷(7)

中间又看到两个相对有名的石刻。一个是明代金湜的《皋亭山行》:“一筇(音“穷”)双不借,得得画中行;径转峰峦合,云从襟袖生;林花供樵采,山鸟唤僧耕;知有精蓝在,溪流出磬声。”这里的“筇”指的是竹杆。“双不借”你猜是啥?是草鞋或者是麻鞋。因为草鞋过于廉价,因此一般不借给别人,也不会向他人去借,所以叫“双不借”,也可以指代双脚。“得得”,是指走路的样子。“精蓝”即佛寺、僧舍。另一个就是“睾亭山”了。相传宋高宗赵构曾题了这三个字。此处是杭州的文史学者特地从赵构的书法里找出这三个字重刻的。很多游客还质疑是景区写错字了,还在网上发文,说“皋”写成“睾”,杭州一景区这三个字让人看了脸红。真是服了这些人了,整天想着什么呢。经查证,其实这是文史学者努力还原历史,人家赵构当年这三字可能就是这样写的,这两字是通用的,“睾”是“皋”的古体字。石刻中的“一”字是异体字,可不要认作是简写的贰哦,哈哈。

游三洞金盆诸峰绝句二十首其十二 一筇音穷(8)

游三洞金盆诸峰绝句二十首其十二 一筇音穷(9)

远远望去,“皋亭”掩映于山顶树枝间,景色竟透出几分秀丽。到亭子反而要往下走一段路。坐在亭子中小憩,补充一些水分和食物正好。站在山风中远眺,据说可以看到超山,甚至临平山。我很快就原路返回去了。如果体力、时间允许,也可以继续往西面半山“望宸阁”方向。

皋亭山,历史上还是一个“佛国”,南宋时曾有寺庙270多处,可惜与其他地方一样,都已不存在。其中最有名的龙居寺目前一直在重建中,就是一片工地,暂时已没有任何看头。

2022年3月12日,杭州的气温创下历史纪录,29.1摄氏度,是1951年以来第一高。挺特别的一个植树节。我又登了一次皋亭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