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①《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②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④如切如磋者,道⑤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傈⑥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⑦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⑧不忘也。

大学之道明德新民于至善(大学之止于至善)(1)

【注释】

①邦畿(ji)千里,惟民所止∶引自《诗经·商颂·玄鸟》。邦畿∶都城及其周围的地区。止∶有到、停止、居住、栖息等多种含义,解释该词应该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结合语境。此处指居住。

②缗(mín)蛮黄鸟,止于丘隅∶引自《诗经·小雅·绵蛮》。缗蛮∶即绵蛮,是一种鸟的叫声。止∶栖息。隅∶角落。

③"穆穆"句∶引自《

·大雅 ·文王》。穆穆∶仪表美好端庄的样子。於(wū)是一个叹词,没有实际意义。缉∶继续。熙∶光明。止∶语助词,无实际意义。

④"瞻彼" 句∶这几句诗引自《诗经 ,卫风·淇(qi)澳》。淇∶指淇水,在今河南北部。澳∶水边。斐∶文采。瑟兮僴(xiàn)兮:庄重而胸襟开阔的样子。赫兮喧兮∶显耀盛大的样子。諠(xuān)∶遗忘。

⑤道∶说话,言语。

⑥恂(xún)傈∶恐惧,戒惧。

⑦於戏!前王不忘∶引自《诗经·周颂·烈文》。於戏∶叹词。前王∶指的是周文王、周武王。

⑧此以∶因此。没世∶去世。

大学之道明德新民于至善(大学之止于至善)(2)

【译文】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当朝老百姓居住的地方。"《诗经》中又说∶"一直在绵蛮叫着的黄鸟,它们栖在山冈上。"孔子说过∶"连黄鸟都知道自己应该栖在什么样的地方,难道我们人类还不如一只鸟儿吗?"《诗经》中讲∶"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他一生为人光明磊落,做事更是庄重谨慎。"要想做个合格的国君,必须要仁爱;做臣子的,就应该恭敬;做子女的,就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做父亲的,对子女要慈爱;和他人交往时,应该讲信用。

《诗经》里也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长得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专心地研究学问,就好像加工骨器一般细致,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就好像打磨一块美玉,反复琢磨。他看起来庄重而又开朗,仪表堂堂,一表人才。如此文质彬彬的君子,真让人难以忘怀啊!"这里所说的"好像加工骨器一般,不断切磋",就是指我们做学问的态度;而《诗经》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则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此人内心谨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此人看起来很威严;"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说的是此人品德高尚,达到了完善的境界,所以让人难以忘怀。

大学之道明德新民于至善(大学之止于至善)(3)

《诗经》里也说∶"啊,前代的君王真让人难忘啊!"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君主贵族们大多将前代贤德的君王作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对百姓也是广施恩惠,使百姓享受安乐,获得最大的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们都已经去世,但后世的人们仍然尊敬爱戴他们。

【读解】

这一段主要讲的是"在止于至善"的道理。要想真正地理解这个道理,首先应该知道的就是"知其所止",即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地方停留。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鸟儿休息的时候,尚且知道寻找一个较大的林子,为什么人不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地方停留呢?所以,"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说的就是大都市及其郊区自古便是人们向往聚集的地方。不过这只是我们的身体寻找到"知其所止"的地方,并不是经义所讲的真正道理。经义所讲的"知其所止",真正的"止"在于"至善"。

大学之道明德新民于至善(大学之止于至善)(4)

可是"至善"的境界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达到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最后实现的无非就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经过不懈努力,最终达到"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成为能够流芳百世的人。当然,这也是一种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追求不朽,崇尚伟大,有朝一日成为令人敬仰的英雄。对于当今的读者来说,这样的论调不具有普适性,倒是文中的"知其所止",即找准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对年轻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