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约 2100 字
阅 读 需 要
6 min
—
文 | 吴是生非
那些网络上群起而攻之的胜利不过是把狭隘发挥到极致的杠精“美学”。
终于有学生在语文课上问到这个问题:
钟南山院士得到“共和国勋章”,他女儿却给骂上热搜,我们要怎么看?
这件事来的有趣,9月8日,就在钟南山院士拿到勋章的当晚,他的女儿钟惟月给人骂上了热搜。缘起是之前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钟南山的子女们周末回家看望父母,大家在视频中看到了钟南山的外籍女婿。
这已然让某些人感到别扭了。更让他们激动的是,视频中钟惟月夫妇接受采访,“竟然在说英文,而不是汉语”。群情激奋,恶意突然降临。
有人酸“精英家庭都是外国人”,有一脸愤怒要求钟家女儿“说中国话”,有人不解钟南山的女儿怎么能嫁给外国人,“我觉得中国人挺优秀的”,还有揣着无聊恶意的人,翻出钟南山的儿子钟惟德使用爱马仕皮带的图片,大加挞伐。
从左至右:钟惟月丈夫、钟惟月、钟惟德
这些人的情绪基本指向一个方向:你们是钟南山的子女,怎么能崇洋媚外?!
这种论调看着是否似曾相似,这些莫名其妙激愤起来的愤怒者,像给盲目情绪驱赶的羊群,只需要情绪,不顾及事实,看上去不像是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良好的教育,要造就的是理性、温和、宽容的人,没有学会如何分辨事实和情绪,谨慎地表达观点,从容地面对世界。
钟南山的女儿和张文宏的牛奶纠批钟惟月的这些杠精,他们的生存法则是:山上有任何一棵树长得不符合他们的审美,都要揣测一下这座山有没有思想问题。
在他们看来:你们是钟南山的子女,你的价值观都要符合“我们”的想象。至于讲英语、嫁外国人的背景是什么,不重要,不需要知道,他们只需要情绪,不在乎真相。
我和学生们一起追索了一下这个视频的源头,大家发现,这段“拉仇恨”的视频其实是美国探索频道出品的纪录片的片段。钟惟月接受外媒记者的采访,自己英语表达无碍,原本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民国期间的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一生精通十余种外语,据说,他在欧洲旅行,到一地,和土著聊天,用的都是当地方音,当地人总以为他是战后回乡。
按照这批杠精的逻辑,赵元任得是多么“可耻”的多姓家奴才是。
至于钟惟月的婚姻选择,则完全是凭着杠精们的喜好来选择性攻击。中国打开国门数十年,国际婚姻已经毫不稀奇,钟惟月早年留学美国南加州大学,情感选择完全由自己的生活际遇和个人喜好决定,什么时候也需要赢得杠精的嘉许。
看着这次纠批钟惟月,很容易想起和前些日子“爱国杠精”们攻击张文宏医生的“早餐牛奶论”。他们把牛奶鸡蛋当成西式生活的标志,中国孩子的早餐搭配,怎么能让西方的生活占领,言之凿凿,大帽子加上大棒子一起降临,似乎一顿早餐的安排,就能成为他们挖出一个“汉奸”的重要线索。
我在语文课上和学生们一起读鲁迅,扔开各种过分的“解读”,最能记得鲁迅先生对中国国民性的刀砍斧劈。他眼中国人三大劣根性:精神胜利法;卑怯的奴隶根性;狭隘、保守、因循守旧和胆小怕事。
纠批钟惟月,是这三种根性的完美混合:摆出一副担心钟家子女举止不当,“甘心做洋奴”的忧虑,怀揣着狭隘群起攻之,最终收获口头惩戒的精神胜利。
钟南山对子女的两个要求杠精们纠批这件事,还藏着一个潜在的逻辑:钟南山没教好子女。这实在是一种无聊的自我臆想。这种攻击,反倒让更多人发现,一个严谨的父亲,会培养出怎样优秀的儿女。
网上搜集到钟南山给子女的一封信,读来很有味道:
短信里,钟家的优良传统首先是家学传承。钟南山曾介绍过,他是成长在一个医学家庭,父亲是儿科医生。在家里,父亲有一种严谨的身教,平日讲话不多,但每讲一句话,都一定要有根据。
钟家的子弟,继承家风,钟南山给子女的要求也是如此,“有执着的追求”、“办事要严谨实在”。在这样的家风熏染下,被“批评”用爱马仕皮带的钟家长子钟惟德跟随父亲也走进医学大门,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成为广州第一人民医院的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钟惟德
这次舆论中心的钟惟月,没有选择医学,而是成为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在这波揭批她的风波中,很多人才了解到,钟惟月曾获得过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百米蝶泳冠军,真正为祖国增添过荣誉。至于她的英语和婚姻,大抵来自她曾去美国南加州大学读过会计学专业的经历。
看到过一句话:人们很容易任由自己心中的狭隘和怨恨滋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起初,他们以为这个雪球足以压制别人,最后被裹挟的只有自己。
看到钟南山院士给子女的要求和寄托时,一个学生跟我讲,他为什么突然有些可怜那些把钟惟月推上热搜的人。
杠精都是“美学家”每个人都有机会遇到这种貌似爱国的杠精,刚开始我们会嘲笑他们,对他们的执拗和盲目感到不解,后来,我们开始理解甚至同情他们。
每个好杠精,都有把自己心里的“狭隘”发挥到极致的本领,这个时候,他们都表现的像个美学家。面对任何一件事情,不考虑事情对不对,而是在追问美不美,就像他们批评钟惟月,嘴上说的是她说英文不对,心里酸的是,这样“不美”。
几个月前攻击张文宏的“牛奶鸡蛋”,张文宏医生呼吁疫情期间,要为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蛋白质。一个有基本常识的人,就算不理解张医生为何贬损自己挚爱的豆浆油条,最差也应该去了解一下优质蛋白对孩子的好处。
他们的愤怒来自于,豆浆油条所代表的美感和民族感情,不能被污蔑和谴责,群起而攻之的时候,甚至会忍不住说出“早就看他不顺眼”这种话。
科学作家万维钢曾分析过与杠精精神类似的“文人的膝跳反应”,乍一看,简直就是在分析杠精的情感世界。万维钢认为思维方式偏文科的人,针对事情容易做出不够克制的情感判断,或者说“文人思维的起源:针对每个特定动作做美学评价”。他进一步提出“低端文人研究道德,高端文人研究美感”。
我私下揣测,万维钢写这些想法时,心里一定闪过杠精们的影子。他很含蓄地说,这类爱追求“道德”评判和“美感”的人,“喜爱耸人听闻的消息”,容易陷入“对世界乱担心和瞎指挥”。
怎么克服这种杠精式的情绪,万维钢给出一个很有趣的参照系,杠精的思维和表达形式,像极了如今语文教学模式中的“作文”,重文采、轻逻辑,重辞藻,轻分析,他觉得,我们社会已经到了“听作文的不如听论文的”地步。
2020年,地球的混乱还没有平息下来,其实,和纠批钟惟月相似的混乱不只是停留在中国,很多之前还貌似尊崇科学精神的国家和人民,在这一波疫情冲击中,越来越保守和狭隘,他们愿意选择性相信情绪,放弃哪怕最基本的科学原则。
身为语文老师,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自己的学生中尽量少出现杠精,教会他们如何带着讲理和说理的精神去读和写,似乎成为语文老师的一种社会责任。这样看,在学校能否获得好成绩倒在其次,我希望他们遇到任何事情,像一个接受过良好训练的战士一样,迅速卧倒、分析环境、寻找目标、精确瞄准、精准打击。
-END-
责编 | 杜 普
实习编辑 | 何秋佳
版权声明
本文系“读者·新语文”独家稿件,版权及解释权归“读者·新语文”所有。
个人或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授权只针对“读者·新语文”原创文字内容。涉及非原创内容、图片、音视频等第三方合法权利的授权,请自行联系相关权利方单独授权。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