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1 12:02:06

来源:东方网 作者:刘远举 选稿:郁婷苈

为什么柴火饭会更好吃(东方时评柴火烧饭)(1)

  李子柒在国外的视频平台上火了。有多火呢?她发布的视频,几乎每一条播放量都在500万以上。截至2019年12月5日,李子柒在Youtube上的粉丝数是735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飞速增长中。相比之下,美国、乃至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媒体之一CNN,在youtube上也只有792万粉丝。

  在她发布的视频中,她采桃花酿酒、养蚕缫丝、种稻做饭,生活缓慢悠远,有人说,一般的博主,做饭、烘焙,第一个环节是去超市买米买面,而李子柒是去田里播下种子。这些视频,配上低沉悠扬的传统曲风,具有浓浓的中国乡村生活的意境。

  几乎可以肯定,这不是她的真实生活。李子柒能造茶、造纸、搞活字印刷、织造蚕丝被等等,但在实际生活中,如此多的技能,不可能集中于一个人身上,而且,每项技能的展示结果,都如此完美、精湛。毋庸讳言,李子柒的视频美化了乡村生活,放大了乡村生活美好的一面,而遮掩了乡村生活不那么美好的一面。田园生活绝不像她表现的那样惬意。

  当然,这些都不要紧。就像有人说,把她当成一档美食节目就好,或者当作一档大型真人秀,甚至,当作一个平铺直叙的电视剧也行,至少这么会做饭的女孩还是很美的。看看她的视频,自己也似乎闻到了炊烟,听到了虫鸣鸟叫,在她编造的这个虚幻却有那么几分令人向往的场景中,休息放松,又有什么不好呢?

  李子柒本身只是想做一个博主,上传一些视频,本身是个人的商业行为,不过,随着她的火爆,她的行为被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有人认为,她的视频,激起了许多国家的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是非常成功的中国传统文化向外输出的典型,是讲好了中国故事。

  果真如此吗?实际上,这类传统文化的故事,在国外的语境中,与中国人所想象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妨从“文化挪用”这个概念说起。

  几年前,NBA华裔篮球运动员林书豪扎了一个脏辫的发型,在社交媒体上遭到大量非裔运动员和网友的讨伐,称林书豪一个黄皮肤的公众人物扎这个发型是文化挪用。在美国,脏辫,基本上就是黑人特有的文化符号,其他族裔的人,留这种黑人特征的发型,就会被视为在剥夺黑人群体的身份特征。简单的说,这就被称为文化挪用。另一位NBA的退役知名球员贾巴尔在其文章《论玉米辫和文化挪用:种族身份被盗用的真相》中表示,玉米辫本来不算什么话题,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白人名人开始留这个发型,这事儿就变味了,这就类似于你把战俘的牙齿穿起来当成美丽的项链去炫耀一样。

  林书豪在一篇文章中回应了这种指责,总体上他表示了歉意,表示自己是无意冒犯,“我做脏辫的决定可能是错误的。”值得玩味地是他下面这段话:“我并没有想得那么深我只是单纯喜欢这个发型”,而后又强调自己作为另一个更少数的民族,在自身成长过程中也曾经被肤浅定义过,“大家以李小龙或者‘虾仁炒饭’来看待我背后的文化的时候,我也会感到很不爽”。

  美国是一个种族问题非常敏感的国家,在种族、文化的议题上走得很远,文化挪用的概念,已经远远的超出了一般中国人的概念,非常复杂,暂且不议。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林书豪觉得“大家以李小龙或者“虾仁炒饭”来看待我背后的文化的时候,我也会感到很不爽。这句话背后地意思就是,李小龙、“虾仁炒饭”这些文化符号,是弱势的。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类逐步脱离自然,生活在现代工业文明中的人对自然界,有了一种浪漫主义的想象。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李子柒视频的唯美画面,能唤起人们对农业社会的浪漫主义态度,这也是她能吸引粉丝的原因。李子柒的视频,作为她的个体之美,迎合了各国人民对自然界的浪漫情怀,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这很美好。

  但是,如果把她放在国家故事的宏大叙事之下,李子柒的故事,虽然美,但这种故事在技术上、思想上,都是前现代的,是一种封闭的、落后的象征,就立刻会显出弱势与不匹配。那么,这就会变为了一种文化猎奇,最终通向的是文化挪用。

  更具体一点说,如果撇开国家概念,外国人看过视频,发出的感叹是,我退休之后,也想回到农村,养马钓鱼,这就是一种朴素的浪漫主义。但放入国家语境,发出的感叹则会是,你们中国人都是烧柴火做饭吗?于是,林书豪所抱怨的“虾仁炒饭”换为了“柴火饭”,这个时候,中国人是该高兴呢,还是又会生气?所以,小脏辫、功夫、印第安人的“药袋”这些前现代的符号,永远承载不了现代意义上的文化输出,永远都谈不上软实力。

  当代社会是国际化社会,各国之间高度联系,不同的文化交流不断,拥有一个国际性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是一个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对一个国家的要求。而中国故事,也应该是现代的,而非前现代的,凑够这个角度,融入世界,才能讲好真正的中国故事。

  

*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