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讲八卦的来历(详谈易经八卦的由来)(1)

大家总说易经八卦,只知道这是老祖宗留传下来的东西,但是否真正了解易经八卦的由来和他的历史呢?

在伏羲氏的时代里,人类生活在自然状态中,伏羲氏借由观察大自然种种景象,采用一阴(-)一阳(一)两个符号,将人类比较熟悉、相生活密切相关的八种景象,以八卦来表,告诉大家应该遵守的规矩,与必须保持的秩序。从共同认可的法则中,建立起若干制度,起了很了不起的贡献。

周文王看到商纣王暴虐无道,人民无辜受古,唯恐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政治理念和社会秩序,遭受扭曲和破坏而逐渐丧失或造成错乱 。 于是把八卦两两相重,两个单卦重叠起来,成为六十四个重卦。八八六十四,同样是排列组台的必然结果,一个不能多,也一个少不了。

他把毕生累积的宝贵心得和难得经验,透过卦辞和爻辞,分别加以注解,利用大众关心未来变化,又喜欢趋吉避凶的心理,设计出一套占筮的方法,一方面掩饰自己的用意,逃避纣王的迫害;一方面也经由大家的占ト,推广宇宙秩序的观念,使其继续发扬光大。

周朝创立之后,设置正式的占筮官员,每遇国家大事,便占ト成卦。相当于向君王作一次政治哲学的专题报告,也促使大家对天人合一有进一步的认识。由此可见,周文王以神道设教的苦心,令人由衷敬佩。

孔子生长在混乱的春秋时代,对于乱臣贼子的不守秩序,十分厌恶;看到暴君污吏的横征暴敛,更是深恶痛绝。于是根据《鲁史》而作《春秋》,目的在使乱臣贼子心生畏惧而改变作为。但是作《春秋》原本是天子才能做的事情,孔子不是天子,恐别人说他僭越,所以有“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的感慨。后来他研究易理,既欣赏周文王以神道设教的方式,又担心占ト被误用,搞不好就会造成严重的迷信一—盲目接受占ト的结果,等于放弃可贵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都有负面的影响。这才为《易经》作传,希望把《易经》的道理,说明得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

孔子出生时,距离周文王重卦,已经有五百年之久。种种变迁,使他不得不说出一些和卦爻辞不一样的话。他的重点,在把宇宙秩序和人生规律,更加紧密地连结起来,并且加强道德实践的重要性,把它视为趋吉避凶能否有效的根本要素。后人把这些注解《易经》的传,称为"十翼”。因为一共算起来,刚好有十种。好比为《易经》添加了十只强有力的翅膀,从此振翼高飞,可以发挥大作用了。 我们把易理的弘扬,当做大用;而将占ト的功能,看成小用。希望大家多多讲究易理,透过“象”、“数”、“理”的连锁作用,来掌握未来的变化,寻求趋吉避凶的有效途径。

“象”就是现代常说的现象,“数”代表我们十分重视的数据,而“理”便是依据现象和数据,推论出背后的道理。说出为什么会这样,而又必然产生哪些后果,我们现代把这种过程,叫做推理。

推理和占卜,其实可以联合运用。资讯充足,数据准确时,当然方便推理。若是资讯不足、数据缺乏,而自己又拿不定主意,或者左右为难,以致摇摆不定时,便可借由占卜,来找到自己的定位。这对寻求此时、此地最合理的平衡点,很有助益。

前述针对《易经》的介绍,是不是完全符合真实情况,我们没有十足的捉握。其实,经历如此漫长的岁月,对于历史的真实状况,恐怕谁也没有把握。作为一个忠诚的易理实践者,我们只是按照象、数、理的连锁作用,把它推论出来,为易学的传承略尽一份微薄的心力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