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建立与展示权威的时期,人们借助艺术安全地揭示这个世界。

巴洛克美术是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巴洛克美术因热情奔放、运动强烈、装饰华丽而自成一体。其在文艺复兴美术之后,一定程度上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传统。这种风格最先产生于意大利的罗马,以后遍及欧洲各地,成为17世纪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其代表艺术家有: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开兹(Diego Rodriguez de Silva y Velazquez)、安东尼·凡·戴克(Sir Anthony van Dyck)等。

巴洛克绘画的最伟大代表(内蒙校尉带您欣赏巴洛克时期的绘画)(1)

由于缺乏新韵律哲学的伟大领路者,至今许多人仍模棱两可地谈论着韵律,人们自然也就很难准确理解他们所谈论的内容。

他们认为世界(包括人的思想)始终处于变化的状态,这一论断同样适用于世间万物。远在天边的星辰在未经训练的普通人眼中似乎是完全静止的,然而事实上它们却是在字宙间移动不息的。于是,人们不断地观察、研究自然界的潮涨潮落、四季更迭、昼夜交替,试图从中找出小到分子大到高山的不断运动所遵循的规律。通过著名画家的作品,这种发展变化对于钻研艺术的学生来说非常易于理解。中世纪的人们几乎完全拋却了世俗利益,而将绝大多数的精力投入到关注永恒的宗教事务上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逐步淡化了自身的精神价值,转而关注周围的物质世界,倾向于通过日常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享受来获得各种愉悦。人们尝试着远足至更远的异地,去中国感受文化,去印度探寻宝藏;他们在早已被人遗忘的非洲海岸和今天被称为美洲的新大陆上探索;他们通过海上航道的香料贸易聚敛起大笔的财富。他们在安稳、自闭的狭小圈子里折腾了数个世纪,他们急欲从每日的粗茶淡饭、居所的阴冷简陋中挣脱出来,他们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掠夺远邻的财富,享用丰盛的宴席,一头扎进奢靡生活里醉生梦死。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逐步淡化了自身的精神价值,转而关注周围的物质世界,倾向于通过日常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享受来获得各种愉悅。也许有的人对于这种生活态度不以为意。但是要知道,终究是因为各色人群的共存,这个世界才被赋予如此多的色彩和魅力。原本这个世界上就有着这样两个群体:一类人能在摆满色彩缤纷的织锦和雕花家具的典雅大厅中,从精美的图画、漂亮的妇人、美妙的音乐中获取巨大的愉悦;另一种人,即便是置身于摆满色彩缤纷的织锦和雕花家具的典雅大厅中,也会对精美的图画、漂亮的妇人视若无物,对美妙的音乐充耳不闻,他们与世俗之乐清楚地划分开来,他们更感意以一种违背世俗的方式获取真切的幸福休验。然而,这正是世界韵律所星现出的一种必然。所以,背叛禁欲主义道德、始終迫寻完美幸福的倾向,在历经没长的中世纪精神统治后逐步走到了前台。这些时期出现的圣彼得大救堂和意大利宫殿给后人留下了完美的印象。世人在其生活的星球上以建造这些天堂的替代品来满足对天堂的强烈渴望。在接下来的整个时期,世人也开始比此前的任何时候都更加执着于对自我心灵的探求。宗教改革出现的时机如此出人意料、威力如此惊人,这种超脱世俗的新精神的具体表现几乎以摧枯拉朽之势将教会和社会的组织结构彻底颠覆。在经受住强烈的冲击之后,像教会这样经过数世纪小心谨慎建立起来的组织却显白示出足够的韧性,并未因此被时代湮没。宛如被一记重拳击中,教会并未在踉跄中倒下,而是暗聚起所有的力量在酝酿着一次强有力的反击。它深深感到,这场由一个叛逆的法国修道士忠于自己的信仰、不愿向自己的信仰妥协而引起的宗教改革,绝不仅仅是出现在局部地区的少数个案。面对教会所失去的领地(包括北欧的绝大部分),如果想收回它们,一场格外谨慎而漫长的全线战斗将无法避免。为此,妥善处理好内部事务,实施必要的改革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其次,还要千方百计笼络以前信仰基督教而现在故意反对它的人,要重获他们的信任与支持。武力可以夺取善良的人的生命,但却无法奴役人的精神,这决定了单凭强大的军队和获得诸侯的支持,还远远不能主宰这场斗争的胜负。教会急需重建稳固的联盟,竭力发展忠诚的追随者,这让艺术家有了大展拳脚的可能。艺术家们从未感到自己的存在竟对他人如此重要,更何况还可从中获得丰厚的物质回报。于是,“巴洛克时期”以这样一种方式欣然登场。米开朗基罗(如果一个名字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个重要时期的话)是巴洛克时期第一位杰出的名家。1564 年当他离世时,宗教改革基本上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未的巴洛克风格,在欧洲美洲以及新大陆的西班牙殖民地中非常盛行。直到1700年,人们意识到只有相互妥协才能结束两股相反力量(教会和宗教改革 )的冲突时,巴洛克时期才终于黯然谢幕。不过在那一个半世纪的时光中,人们可以从每一座建筑物、每一部音乐作品和每一幅绘画中感受到浓郁的巴洛克风格。以富丽堂皇的方式带给观者和听者浓烈的感官刺激,这是巴洛克风格最显著的特征。尽管文艺复兴时期这一形式也曾大行其道,即便是散步、吃饭、跳舞甚至是招待宾客的平凡事务也总能让人们清晰地感到自己正扮演着一个身处盛大庆典中的角色。而今对于演员们来说,改变的仅仅是舞台的背景和崭新的台词,表演依然在喧闹奢华中继续,然而却少了那么一点儿威康•莎士比亚爵士所处时代里人们心中极为可贵的幽默调味。人们将会注意到那个时期的绘画所反映出来的变化。也就是这些变化导致了所谓的巴洛克风格传播得如此神速,我们在欣赏这些绘画时一定要牢记这一点。当宗教改革在欧洲大陆风行时,一个政治上的新变化得以萌生,这就是民族主义。不同于今天带有种族意味的现代民族主义,这是由几个相互竞争的王朝创立的民族主义,并且他们正在为此跃跃欲试。

巴洛克绘画的最伟大代表(内蒙校尉带您欣赏巴洛克时期的绘画)(2)

《耶稣向圣伯多禄显身》安尼巴尔·卡拉齐约1601-1602年, 油画77×56cm,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明丽的乡村自然风光中,肩扛着十字架的耶稣在圣伯多禄面前显身,在被问及去往何处时,耶稣说〝到罗马,我要再次被钉在十字架上。”耶稣的坚定、坦然与圣伯多禄惊诧的神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艺术家以自然主义、古典主义相融合的特色来强调他对艺术的理解,坦荡而不做作的直率之风形成了其独有的绘画特征。

巴洛克绘画的最伟大代表(内蒙校尉带您欣赏巴洛克时期的绘画)(3)

​《河边的牧人与牛群》阿尔伯特•库普约1650年,橡木油画45x74cm,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天高云阔的苍穹之下,远处的城镇和林木汇成淡淡的轮廓;平静的河边,牧牛人和五头牛正在享受着这一时刻的宁静和祥和。河面上,金色的霞光中白帆片片;近处的小艇上,两个钓鱼者安逸地守候着他们的下一个目标。艺术家对光的感觉有着超乎常人的理解和执着,天空的云际、水面的光影以及牛背上的光泽,在柔和的光线下呈现出一种让人赞叹的美,而这种以纯朴的;感动烘托平凡生活中的美的手法,正是巴洛克风格让世人倾倒的原因之一。

巴洛克绘画的最伟大代表(内蒙校尉带您欣赏巴洛克时期的绘画)(4)

​《撒罗满之梦》卢卡•焦尔达诺 约1693年布面油画245x361cm,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画作中,艺术家呈现的是年轻的撒罗满国王躺在华美的床榻上,梦见众多天使筷拥着上帝漂浮在云端,并给予他智慧之光。而智慧女神雅典娜一手抱着小羊,一手持盾守护着他和他身后雄伟、壮丽的耶路撒冷神殿。浓丽的风格赋予画作史诗般的浑厚、壮美,光线强烈的明暗让整幅画面更具表现力,充斥着浓郁的晚期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绘画的最伟大代表(内蒙校尉带您欣赏巴洛克时期的绘画)(5)

​《厄玛乌的晚餐》卡拉瓦乔1601年 油画141×196cm 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

16~17 世纪之交的欧洲,意大利风格主义风靡画坛。卡拉瓦乔独树一帜,以现实主义为圭臬进行创作,成为了意大利现实主义绘画的拓荒者和开创者。在这幅画中可以体会到这位卡拉瓦乔朴素、真实的现实主义绘画风格。大家对基督的复活都将信将疑。这时,一个陌生人将先知们的预示和耶稣死后显示的神迹一一讲给他们听,并给与大家共进晚餐。大家才惊奇地发现这个陌生人就是基督耶稣,他已经复活了。

殉难的耶稣重生以后,在前往厄玛乌的村子途中遇到两位追随者,然而直到他们在村子中的客店中歇脚、进餐时,两位追随者才恍然发觉这个与他们同路而来的生人”竟是耶稣。艺术家以一种写实主义来呈现这幅充满着戏剧性的场面,所有的人物特征都与现实相差无几,明快的色彩和明暗光线让这惊人的神迹仿佛就出现在观者的面前。

巴洛克绘画的最伟大代表(内蒙校尉带您欣赏巴洛克时期的绘画)(6)

1.静立在一旁的店主人一脸的错愕,他并不认识耶稣,也难以从这让人瞠目结舌的情景中发现一丝线索,他平静、漠然的神态与两位追随者震惊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2.耶稣背后的墙壁上有着一个明显的阴影,他的身体似乎从墙壁的阴影中探出来,既表达了耶稣从黑暗之中获得了重生,又表现了一种时间与空间上的交错感3.画作中,正面唯一呈现的耶稣恬静而自然,他按着惯例做着祝圣的手势,一张平凡的面孔将神的形象更亲切地呈现到人们面前,但这种没有胡须的耶稣形象也让当时的多数人难以接受。4.革流巴发现眼前的陌生人竟是耶稣时,惊讶之情溢于言表,他将身体缩进椅子,探着头,睁大眼睛。虽然艺术家只绘制了他的侧面,但从面颊的轮廓中,人们可以轻易看出他张大的嘴巴。5.金色面包的细节处理极为精细,对静物逼真地表现是卡拉瓦乔的拿手本领在基督教的圣餐礼中,面包和葡萄酒分别象征着耶稣的身体和血液。6位于餐桌边缘的水果盘显得极为不稳定,艺术家以透视法缩短线条逼真地再现了水果的真实感,苹果上的斑点暗示着人类的原罪,而饱满、裂开的石榴则寓意着耶稣战胜罪恶、获得新生。7.粗糙的大手伸展着,似乎要伸出画面之外,透视法缩短线条的技术增添了画面的真实感。

巴洛克绘画的最伟大代表(内蒙校尉带您欣赏巴洛克时期的绘画)(7)

​《诗琴演奏者》卡拉瓦乔约1596年,布面油画94×120cm,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晦暗的房间中,一个年轻人双手抱着一把典雅的诗琴幽幽地弹唱着,微微的卷发、红润丰满的肌肤、拨动的手指,在暖暖的光线下呈现出一种女性的柔美之感。桌边的玫瑰、百合、维菊以及散落在桌面上的水果,在黑暗中散发着甜甜的香,柔和的光线照在演奏者、琴以及桌上的乐章上,红润的嘴唇忧伤地低唱,在旋律与光的流动中,美好的青春如鲜花、水果般渐渐凋零消逝,唯有艺术在时空的尘埃间烁烁闪光。

巴洛克绘画的最伟大代表(内蒙校尉带您欣赏巴洛克时期的绘画)(8)

《圣热罗尼莫和天使》圭多•雷尼约1640—1642年,布面油画198×149cm,美国底特律艺术中心在简陋的洞穴中,以博学和雄辦著称的圣热罗尼莫依靠在洞壁的边缘,聚精会神地将《圣经》翻译成拉丁文字。在他遇到困难之际,一位天使翩然出现在他的面前,启发并协助他完成余下艰巨的译制。圣热罗尼莫花白蓬乱的须发、松弛的肌肉,烘托出重任的艰巨和他性格的坚韧伟大,而鲜红的袍子则和天使纯白的衣衫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及韵律,背离洞口的明亮光线则使《圣经》、圣哲、天使身上呈现强烈的神化共鸣,烘托出这一传说故事的神圣与壮美。

巴洛克绘画的最伟大代表(内蒙校尉带您欣赏巴洛克时期的绘画)(9)

巴洛克绘画的最伟大代表(内蒙校尉带您欣赏巴洛克时期的绘画)(10)

巴洛克绘画的最伟大代表(内蒙校尉带您欣赏巴洛克时期的绘画)(11)

《圣德肋撒的狂喜》贝尔尼尼约1640—1642年雕塑 高350cm 意大利罗马维多利亚圣母堂整个雕塑被放在祭坛上,祭坛上方安放了一些金属条,光线从祭坛顶上照下,被金属条反射,其金色的散光打在白色的大理石上,衬托出人物的形体,减弱了体积感和大理石的重量感。在这件作品中,贝尼尼可谓使出浑身解数,将自己从绘画、雕塑、建筑乃至于景观设计当中的经验全都用上了。圆熟的雕刻技巧尤其表现在圣女雕像(尺寸与真人等大)身上的复杂衣褶上。大面积的皱襞与下面表现云朵的细节,大大减轻了大理石的沉重感,一切似乎都在飘浮着。巴洛克雕刻的装饰特点是人体动作的复杂曲线和强烈的明暗对比关系在有限的记载当中,这件作品在贝尼尼的有生之年一直是他最得意的作品,艺术家以其细腻的手法、极富夸张的人物情态,向人们展现了身处幻象中的圣特丽莎看见一个天使用金色的尖矛刺中她的心,沐浴在万丈圣光之中,她的肉体与精神获得了最让人难以言喻的陶醉。这座大理石雕像人物的神情生动、自然,充满了生命力,极富戏剧性的感情与动态使其无处不彰显着巴洛克精神的精华。艺术家成功地将建筑雕塑和绘画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细腻地表现了人物瞬间呈现的情感和精神状态。

巴洛克绘画的最伟大代表(内蒙校尉带您欣赏巴洛克时期的绘画)(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