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领域,开发到一定程度就免不了落俗。
毕竟走的人太多了,把路都走完了,后人再怎么走,也是套路。
悬疑片,同样如此。
不过好在,这类电影还有一招屡试不爽的杀手锏——反转。
最近小影挖到一部将反转得很漂亮,但又不只有反转的电影。
去年冬天与你分手
别看到这个偶像片气息满满的片名就急着开溜。
其实这是一部汇集了谋杀、囚禁、乱伦、弑父、复仇…的犯罪悬疑片!
别觉得黑暗重口的内容,起这个名字是不是有点矫情。
电影的结局会自证这个片名的意义,让你忍不住拍案叫绝:“搜噶!原来如此!”
它的故事既有《白夜行》的黑暗,也有《嫌疑人X的献身》的震撼。
反转兼具《看不见的客人》的密集,也有《消失的爱人》的层层递进。
总之就是全员变态!非常带感!
一开始把它当成纯爱片、后来当成悬疑片、最后当成犯罪片的我,全程被反转打成了猪头!
只能说这货,比东野圭吾还会玩。
层层迷雾套迷雾
其实电影的剧情,概括起来非常简单:一桩命案背后的秘密。
男主,记者男,是一位年少气盛的记者,一直在调查一个过期新闻。
盲女被烧死事件,一个盲女在给摄影师当模特拍照的时候,现场的蜡烛倒下起火,火势很大,盲女当场身亡,摄影师也被烧伤。
这起案件,最后被警察认定为意外,给摄影师判了个“援助责任人遗弃致死罪”。
但网上有很多人不服,觉得摄影师应该是谋杀。
因为坊间有传闻说,这个摄影男有着病态的偏执,曾经跟踪过喜欢的模特,还把模特监禁在自己家里。
《昼颜》的男主斋藤工饰演。
这到底是不怀好意的变态行径,还是艺术家的个人怪癖?
记者男也想知道,由于想在结婚安定下来之前干一票大的,他就抓住了这个机会,提出翻案调查。
出版社的编辑男并不看好这个策划,但还是同意让记者男先写写看。
记者男的第一次拜访,摄影男就表示“想写我的人多了去了,你算哪根葱?”
但记者男马上盯着摄影男的成名作大夸特夸,摄影男一激动直接把门禁卡都送给了他。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紧接着,记者男拜访了3个证人。
从证人那里,记者男挖到了不少劲爆信息。
摄影男,在周围人眼里就是个怪咖。
曾经用跟踪、监禁的手段抢走了同学的女朋友。
摄影男有个姐姐,姐弟总是黏在一起,关系异常亲密。
俩人小时候都曾经受过父亲非人的虐待,弟弟是挨打,姐姐是被猥亵。
后来父亲被刺身亡,姐弟俩也受了重伤。
有人怀疑当年是姐弟俩杀了父亲,因为现场并没有目击证人,只有姐弟两的证词,而他们根本查不到姐弟证词里描述的嫌疑人。
但是证词没有破绽,家中财物确实被盗,姐弟俩的伤口也确定是1米75以上的人才能造成的。
最后摄影男父亲的案件,就被定义为谋财害命,草草结案了。
好不容易搞完了这些资料,编辑男却驳回了记者男的稿件,因为都是主观臆测,没有有效的证据,这样的稿子写出来,很容易被人告诬陷的。
于是,记者男又去找了一趟摄影男,摄影男承认姐姐对自己非常重要,却否定了父亲当年的虐待。
说着说着,记者男的未婚妻打电话过来,勾起了摄影男的兴趣。
摄影男对他女朋友的热情,明显比对采访大的多。
渐渐地,记者男知道,自己不再置身之外,而是渐渐陷入了姐弟俩的黑暗生活。
虽说套路还是那一套,但这个故事里的悬念比一般悬疑片要多得多。
盲女被烧死的真相是什么?
姐弟俩父亲之死的真相是什么?
摄影男和姐姐童年到底有没有受过虐待?
记者男的未婚妻是不是也要遇害?
我只能悄悄透露,每一个出场的角色,都不是什么善茬。
记者男的调查没那么简单,摄影男的行径没那么变态,编辑男的身份没那么单纯,摄影男姐姐的戏份没那么次要、就连记者男的未婚妻、开头被杀的盲女、3个证人的设置,都别有用心。
每个人都有秘密,每个人都有故事。
在看这部电影的前40分钟里,你绝对预测不到后面剧情的走向,甚至不看到最后都看不到真相。
这海量酸爽的悬疑感,来自本片独特的叙事结构。
步步反转再反转
这部电影比较烧脑的一个地方在于,它是非线性叙事。
它不像大部分电影一样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述一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而是利用小说的章回体结构,序章、第一章、第二章……这样分段的结构,同时又融合了倒叙、插叙等手法来讲故事。
开头不是序章!是的,相信我,电影一开始就来了个第二章!
当时看得我一脸懵逼,还特地倒回3分钟前的片头,苦苦寻找第一章在哪。
实际上,序章要在电影进行到1个多小时后才出现!然后才是第一章。
为什么这么搞?
小影觉得,还是为了加强悬念。
这么做的效果,非常像《消失的爱人》 《目击者之追凶》的感觉——步步反转剧情,层层递进真相。
换句话说,就是边打脸边叫爽的那种feel!
每一段都好像逻辑严密,很快就要水落石出,下一段又会来个反转,把悬念搅浑……
就像《消失的爱人》前半部分,当时多少第一次看的人,都以为是丈夫杀了妻子,结果很快就打脸啪啪啪。
看这类悬疑片,另一个比较爽的地方在于——所有不经意的地方都是铺垫!所有给了特写的细节都会用到!
比如电影开头盲女“写”的信、记者男一直递出去的名片、编辑男看到的一本书、摄影男口中那张“燃烧的照片”……最后都成为了串联起整个故事真相的重要道具。
由于这个结构比较特别,所以上一部分我在叙述剧情的时候,并不是按照电影的顺序,而是我稍加整理后的一个顺序。
因此,大家观影时,看到的还是创作者精心加工后的叙事顺序,比我介绍的精彩多了,越到后面会越惊喜。
接下来的部分可能涉及轻微剧透
请谨慎下拉
东野圭吾的情有可原
好的悬疑片,都喜欢案件背后藏秘密,秘密深处是人性。
这一点,在东野圭吾的故事里特别常见。
虽然这不是东野圭吾的故事,但电影却颇有前者的风采。
它的核心思想是:为了爱/欲,人会变成什么样?
乍一看,整个故事里最明显的变态,就是摄影男。
因为童年缺失了爱,他和自己的亲姐姐关系异常亲密,不伦。
因为对创作欲的渴望,他看到漂亮的妹子就想勾搭,囚禁,然后拍成作品。
不过,故事里最危险的人,其实并不是摄影男,另外两位为爱成魔的角色(为了不剧透,小影就不说是谁了)。
恶龙之所以为恶龙,是因为他无所顾忌的行为冲破了道德底线。
就算斗龙的骑士出发点再光明,但也免不了缠斗恶龙太久,沉溺于黑暗化身恶龙。
沉迷于事件的真相,就如同沉溺于斗龙的骑士。
为爱扭曲人性,为欲迷失自我。
所谓的全员恶人,其实都情有可原。
除此之外,这个故事还借鉴了另外一个日本大师的作品——芥川龙之介。
芥川龙之介的焚身以火
《去年冬天与你分手》改编自芥川奖得主中村文则创作的同名悬疑小说。
芥川奖:以芥川龙之介之名设立的纯文学奖项,有点像咱们的鲁迅文学奖,但只发掘新人。
巧合的是,在故事里摄影男的书橱里,放着一本芥川龙之介的《地狱变》。
鼎鼎大名的《罗生门》,就是改编自他的短篇小说《竹林中》。
《地狱变》讲了个什么故事呢?
一个贵族的画师被要求画出一副地狱图。
可画师只能画出自己看到的东西,只能一个个找人扮演实现,才能画出来。
但有一个被火烧,被痛苦折磨的贵妇的表情怎么都画不出来。
于是贵族绑了他心爱的女儿,当着他的面烧死。
终于画师完成了一部美丽不凡的作品,第二天就自杀了。
“她的雪肤花容,在火中焦烂,满头青丝,化成一蓬火炬,在空中飞扬。”
电影《地狱变》的剧照
在地狱的烈火中,残酷升华为一种美。
摄影男偏执的把自己代入了画师,追求着所谓“极致的艺术”。
为了渲染这种病态的偏执,电影里的摄影工作室里,放的音乐是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
这首曲子在业内被公认为像数学公式一样优美,严谨,复杂、和谐。
它在电影里最有名的出场,莫过于《沉默的羔羊》里的汉尼拔从笼子里逃出生天的那场戏。
平静安宁的旋律下,反衬汉尼拔异乎常人的人格和精神状态,如同欣赏音乐一般享受着杀戮。
感性、不稳定的精神世界,配上严谨、理性的音乐,更显残酷和偏执。
日本文学影视总喜欢在两极间拉扯。
极致的痛苦,极致的光辉,极致的毁灭,极致的美。
《感官世界》剧照
跟着主角追寻着极致的真相,如同追赶着地狱中的业火。
反倒是一闪而过的美好、纯爱,其实才是这部电影最核心最动人的地方。
不知道大家看完,印象最深的是哪些?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尽量避免剧透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