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于未知总是恐惧与好奇并存。

往死而生以终为始(未知生焉知死)(1)

不论是声色犬马,还是兢兢业业,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个人都在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对于死亡,这个人类生命的终极命题,似乎始终都讳莫如深。

死亡真的是一个人生命的终点吗?

在布莱恩·魏斯的《前世今生》中提到了一些惊世骇俗的言论我们回到肉身前需要经过7个平面。……你过完每一生如果没有偿清这些债,下一生就变得更难;要是完成了,就会有容易的来世。……

布莱恩是耶鲁大学的医学博士,他的言论无疑一石激起千层浪,1988年起,连续96周雄踞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也常年占据亚马逊网络书店的畅销书之列。

有人惊呼,有人质疑。任何一个观点或现象、事件一旦成为热点要闻,总会引起诸多的猜测与质疑,除了先前经验的巨大反差和冲击之外,人性的弱点总会一再制造阴谋论。

这里不去猜测它的真实性与否,也不论这本书的问世是否真如作者所说想要将事实陈列在世人面前,让众人了解、知晓。

不得不承认的是,它刷新了很多人脑海中的生死观。当不再执着一世悲苦欢愉,而是发现可能可以有这样一种状态,让处在凡尘俗世中的看到了某种希望:灵魂永存

没有时间的起点和终点,只是不断地学习和进化,肉体不过是灵魂借由其不断的进步的工具,这一世可以是王公贵族,下一世可能就是乞丐贫儿。当时间维度不再局限于一世一生,而是千年万年生生世世的翻阅流转,你还会为这一世哀,这一世悲,这一世哭,这一世痛吗?

一个人的生死观是直接对照在人生观、价值观的。或醉生梦死,或埋头苦干,背后要么是“人生苦短,需及时行乐”的享乐虚无主义,要么就是“没这个命,凡是都只能靠自己争取”的实干家。

我们对于布莱尔·魏斯关于轮回的态度和我们对于宗教信仰的态度本质上是相通的。宗教让有信仰者对其信仰充满敬畏,我们恐惧死亡,所以希望生的维度里,尽自己所能,寻觅死后好的归宿。

生和死是不是全然对立,还在生的人无法体会死,哪怕是濒死体验也有太多人它的过于主观性;而死去的人又无法告诉生者是否存在种种宗教和通灵所描述的各种景象。它不像声波、磁场、射线,虽然看不见,却有种种可以间接证明其存在的证据。

不管是生还是死,我们都在动用我们的感知觉系统,思考、行动,组成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人生,有自己的个性,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视角体味看得见的客观世界,看不见的主观体验。

或许用著名心理学家欧文·亚隆的话来结束本文是最好的结尾:“死亡虽是终点,但人生的意义却不会因此湮灭;死亡虽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

往死而生以终为始(未知生焉知死)(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