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平六年,何进听从袁绍的建议,征召董卓等外地将领进京来铲除十常侍。董卓走到半路,京城里就发生大乱,何进被杀,十常侍被灭。董卓听到这个消息,下令让军队加速向洛阳进发。

东汉末年历史真实事迹(东汉末年白骨露于野)(1)

董卓是将东汉送上末路的重要推手,他出生在汉族和羌族杂居的陇西。据史书记载:董卓勇猛过人,善于骑射,性格非常好爽,和羌人的关系处得很好。

在进京路上,董卓遇到被贡闵护送的刘辩和刘协。此时,朝中不少公卿大臣也赶来接驾。有的大臣看到董卓霸气外露,害怕他到京城难以控制,就对董卓说“有诏却兵”,意思就是皇帝已经下令,让你们这些外来的兵马退兵,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董卓听后非常生气,痛斥这些大臣说:“你们都是国家的重臣,却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天下动荡,凭什么让我退兵。”董卓说得理直气壮,样子十分凶悍,吓得这些大臣不敢再多言。

东汉末年历史真实事迹(东汉末年白骨露于野)(2)

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董卓看到了控制朝政难得的机会,决定留在洛阳不走。那他做了哪些人神共愤的事招来十八路诸侯讨伐他?

刘协即位,成为东汉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史称“汉献帝”。董卓因拥立有功,坐上太尉的位置,同时享受“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殊待遇。

东汉末年历史真实事迹(东汉末年白骨露于野)(3)

董卓是个土军阀、野心家,他把控朝政后,洛阳不少官员纷纷逃跑,地方上的实力派也纷纷串联,谋划讨伐董卓。面对这些不利的局势,董卓做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决定,就是迁都长安。

迁都遭到许多大臣的反对,不过董卓要做的事,无人敢拦。他先让刘协和群臣西迁,自己就在洛阳“善后”。所谓的“善后”就是杀人放火,烧抢掠夺,放任手下军队对洛阳进行大洗劫,繁华的洛阳城瞬间变成人间地狱。他还强制洛阳百姓西迁,许多人死在路途之中。蔡文姬就因此次浩劫被劫持后卖到匈奴的。

东汉末年历史真实事迹(东汉末年白骨露于野)(4)

董卓将天子迁于长安后,自为太师,号曰“尚父”,与周武王时的姜尚相比,地位仅次于天子。

董卓的所作所为遭到群臣的憎恶,不过也只能敢怒不敢言。张温的死加重了群臣的畏惧之心,有些大臣则认为与其等着被董卓所杀,不如想办法除掉这个“恶魔”。此时,在众大臣中司徒王允脱颖而出。

东汉末年历史真实事迹(东汉末年白骨露于野)(5)

王允,字子师,是东汉末年的大臣。王氏家族是山西的名门望族,世代担任州郡的重要官职,在当地影响很大,威望颇高。王允自幼聪慧,心思通透,长辈们都喜爱和赏识他。因此,在家族与亲人的熏陶下,他立志要在将来为国家、为东汉、为社会、为百姓作出有价值的贡献。

王允为了实现自己伟大的志向,他没有迷恋家族带来的荣华富贵和奢侈生活。反而利用从小的优越环境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修养,广泛阅览书籍。在认真学文之余,王允也坚持习武,逐渐成为一个文武双全之人。

王允19岁便开始为官。为官之初,他就办了一件令人叫好的案子。王允将一个由于有后台而在当地横行霸道的人逮捕,并斩首示众,这可谓是为百姓除去了一个祸害。事后,王允收获了不少的称赞和拥护,也更坚定了他要秉公为官的信念。此后,在刺史邓盛的帮助与提拔下,王允被逐渐迁到中央朝廷为官,开始更好地实现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东汉末年历史真实事迹(东汉末年白骨露于野)(6)

王允性格非常耿直,初入仕途时得罪过大太监张让和灵帝刘宏,因此宦海沉浮,几次差点丢了性命。在官场上,经历的事多了,政治上变得越来越成熟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人进入了他的视线,这个人便是董卓的义子吕布。吕布杀对自己有恩的丁原投靠董卓,并得到董卓的信任,收为义子并做贴身侍卫,有吕布在,一般人刺杀不了董卓。不过,吕布最大的特点就是见利忘义,卖主求荣。这也正是王允可利用的。

东汉末年历史真实事迹(东汉末年白骨露于野)(7)

一次,王允去董卓府上奏事情,看见董卓向吕布发火,怒火冲天时,拔出手戟掷向吕布,吕布急忙躲闪,跪地谢罪后,董卓才肯罢休。王允看在眼里,心中顿时生出一计。

此后,王允开始计划如何接近吕布,很快二人的关系变得密切起来。在《三国演义》中,“东汉被董卓所操纵后,貂蝉表示愿意为此而分忧,王允从而定下计谋,用貂蝉来离间董卓与吕布之间的关系。王允私底下将貂蝉许给吕布,之后又故意将她献给董卓。嫁给董卓之后,貂蝉周旋于董卓和吕布之间,使得吕布对董卓的不满日渐加深,最终被王允说服,共同铲除董卓。”此段故事非常精彩,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不过正史却没有这样的记载。

虽然,没有貂蝉的记载,不过,董卓和吕布反目确实也和女人有关。吕布是个美男子,英武有型,自然受到不少女子的垂青。也包括董卓府中的小妾。不知道谁勾搭谁,吕布和小妾的关系暧昧不清,吕布心知此事被董卓发现,他的下场会非常惨烈。经常提心吊胆,充满焦虑。

东汉末年历史真实事迹(东汉末年白骨露于野)(8)

一次,吕布在王允家喝酒,酒过三巡不由感慨,说董卓怀疑自己,恐怕自己活不长了。王允略带试探:“既然如此,不如先下手将董卓杀掉。”王允的话,把吕布吓了一跳,半天说不出话来,嘀咕道:“董卓是我的义父啊。”王允看出吕布对自己的提议并未坚决拒绝,于是,王允挑拨道:“你姓吕,他姓董,算什么父子,况且他拿戟扔你时,他又顾及父子之情吗?”这话说得很到位,彻底击垮了吕布的内心,这注定了董卓的末日即将来临。

刘协生了一场病,一直未见好,直到一个月后才痊愈。按照惯例,群臣要到未央宫去祝贺,董卓自然也要参加。王允觉得这是难得的机会,提前做了精心布置。让吕布的手下李肃等人在北掖门护卫,伺机而动。又让人写了一封诛杀董卓的诏书给吕布。

万事俱备只等董卓上钩了。董卓的马车进了北掖门,吕布向李肃使眼色,埋伏的护卫一拥而上,将长戟投向董卓。董卓知道自己得罪人多,处处提防,朝服里穿着软甲,长戟并未伤到董卓。董卓一边躲闪,一边高呼:“吕布何在?”向呼叫吕布保护自己。

东汉末年历史真实事迹(东汉末年白骨露于野)(9)

吕布出现在董卓面前,然而此次,并不是来保护他的,而是来诛杀他的。吕布拿出诏书对董卓说:“有诏在此,命讨贼臣。”董卓做梦也想不到吕布会背板自己,不由对他痛斥一番。吕布怒不可遏,一戟刺入董卓胸口,不可一世的董卓就此一命呜呼了。

长安城中老百姓听到董卓被杀的消息之后高兴极了,纷纷歌舞于道,不少人还喝酒吃肉,表示庆贺。董卓被暴尸于市,继而尸体被焚烧。老百姓认为董卓一死,太平日子即将到来,却不知随之而来的是军阀混战空前爆发,一场更大的灾祸即将来临。

王允联合吕布发动宫廷政变,诛杀了董卓,在清除董卓的过程中,王允能屈能伸,充满计谋。王允没将这份政治智慧继续下去。董卓死后,王允取代了董卓掌握政权,王允和董卓也没什么两样,他开始居功自傲、刚愎自用、不讲策略,把谁都不放在眼里,以致下属离心离德,在群臣看来仅仅是换了个把持朝政的人而已,白白将大好局面葬送。

东汉末年历史真实事迹(东汉末年白骨露于野)(10)

我们来看看王允都做了那些愚蠢至极的事?

⑴许多曾经依附董卓的公卿大臣被他处死。

蔡邕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历史学家。董卓对他还算不错,他的官职不断得到提升。对于董卓被杀,蔡邕心里颇为复杂,不由得叹息一声。蔡邕不经意的叹息,被王允听见后勃然大怒,后果不敢想象,这声不经意的叹息竟为蔡邕惹来杀身之祸。

蔡邕吓得够呛,没想到自己不经意的一声叹气会引来如此大的祸端,急忙为自己辩解。王允怒气仍未消,蔡邕只能恳求王允高抬贵手,自己愿意受罚,只求留一条性命将史书编写完。

东汉末年历史真实事迹(东汉末年白骨露于野)(11)

与蔡邕一起编著史书的太尉马日䃅也站出来为蔡邕求情,他说蔡邕是旷世奇才,对大汉历史非常了解,由他来修史,定会成为一部大典,何况他罪不致死,倘若杀他,恐怕会令天下人失望。群臣也纷纷站出来为蔡邕求情,王允那股劲上来,很难听得进去别人的话,他下令将蔡邕投入大狱,不久蔡邕死在狱中。

蔡邕无论怎么看,都不可能对王允构成威胁,对蔡邕的处置,充分体现了王允刚愎自用的一面,因此,也让不少人对他感到失望。马日䃅对此愤愤地说这完全是“灭纪废典”,意思就是说杀掉罪不致死的贤才,阻断历史的记载,这样做,注定不长久。马日䃅之言代表大部分士大夫的态度。王允杀蔡邕此举是愚蠢的,令广大知识分子心寒。

东汉末年历史真实事迹(东汉末年白骨露于野)(12)

⑵王允又犯了更大的错误是拒绝董卓旧部的投降。

董卓死后如何处置他的旧部就变成棘手的问题,董卓虽死,他的旧部实力依旧很强大。对于董卓旧部处置问题上,王允反复无常,他先是想全部赦免董卓的旧部。如果是这样处置的话,他可以得以善终,东汉也能维持一段时间。然而,不知什么原因,王允又不愿意赦免董卓的旧部。

董卓的旧部究竟是什么情况呢?董卓的女婿中郎将牛辅统领军队驻扎在陕县,他手下有几个将领:李傕、郭汜、张济等。王允不大看得上他们,他认为董卓死后,他们迟早会“树倒猢狲散”。于是,他先下令让牛辅等人投降,后又派李肃带着文书去处死牛辅。

牛辅手下是西凉兵,听说王允要杀他们,弄得人心惶惶,对王允的命令自然不会遵从。牛辅等人听说蔡邕不过受到董卓的厚待,就被王允杀掉,他们跟着董卓杀人放火、打家劫舍、无恶不作,投降只能是死路一条,只能奋起反抗才能得以保全。

东汉末年历史真实事迹(东汉末年白骨露于野)(13)

牛辅摔西凉兵迎击李肃,李肃战败逃到弘农。李肃是吕布的同乡和部下,因此,李肃战败令吕布感到很没面子,吕布一怒之下将李肃杀了。于是,吕布亲自率兵去攻打牛辅。听说吕布战力超强,牛辅军中发生内乱,牛辅被自己的亲兵杀死,首级被送往长安。牛辅死后,李傕、郭汜等人更觉得群龙无首,只好派人向王允求情,希望能够得到赦免。

历史又一次给王允一个机会,此时如果同意受降,将来再对西凉军分化,危机就可得到很好的解决。

然而,在关键时刻,王允总是犯糊涂,他拒绝的理由竟是“正月已经大赦活一次,按照朝廷规定,一年之内不能大赦两次”。不知王允是否是找借口,如果不是借口,只能说明王允太过于教条,而这次错误也直接导致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东汉末年历史真实事迹(东汉末年白骨露于野)(14)

当李傕、郭汜等人听到王允拒绝赦免的消息。最初反应是解散队伍,返回凉州老家。就在此时,人群中站出来一个人。此人正是“毒谋”贾诩。他颇有谋略对李傕、郭汜等人说:“你们如果放下武器散伙,那么一个小小的地方保长都可以将你们捉拿,不如打着为董太师复仇的旗号,带着军队西进攻打长安,如果事成,可以号令天下,如果不成,再回凉州也不迟。”这些将领都是粗人,本来没有主意,觉得贾诩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决定带兵西进攻打长安。

王允听说西凉兵西进的消息,派两位在长安的凉州地方绅士劝说李傕、郭汜等罢兵。他对两位绅士态度非常傲慢,结果两位绅士一出城就叛变,不仅没有劝说退兵,反而让西凉兵加快西进。

李傕、郭汜、张济又回合董卓余部樊稠、李蒙等,军队迅速扩张到十万之众。很快围攻长安城,打到第八天的时候,吕布手下士兵哗变,西凉军涌入城内,吕布见大势已去,带领手下突围,他一面将董卓头颅绑在马上,一面招呼王允一起走。

东汉末年历史真实事迹(东汉末年白骨露于野)(15)

王允见大势已去,王允在城门楼上对吕布说“如果天子祖先在天有灵,能赐福社稷,保佑大汉王朝平安无事,我就心满意足了,如果这一愿望不能实现,我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以死来报效朝廷。皇上年纪幼小,少不更事,只能靠我们来辅助他。国家遭受如此灾难,如果弃下皇上,只顾自己逃命,我实在不忍心。况且,我身为重臣,不仅不能使国家平安无事,反而导致逆贼的反叛,我的责任重大,请你出城以后,多多鼓励关东豪杰,要常常念及皇上。”

吕布看王允心意已决,只好自己突围而出。长安很快陷落,王允被杀,他的尸体被游街示众。从诛杀董卓到自己被杀,前后仅两个月的时间,王允计杀董卓,为民除害,立下大功。掌权后,居功自傲,刚愎自用,一错再错,不仅导致自己和家族遭到灭顶之灾,也让军阀混战的局面越发不可收拾。出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王允是有一定责任的。

东汉末年历史真实事迹(东汉末年白骨露于野)(16)

结语:

东汉王朝大势已去,无论谁上台,都不可能将政权交还刘氏皇帝。董卓、王允、后面的李傕,郭汜、曹操亦是如此。在对待皇帝的问题上,奸臣董卓和忠臣王允的做法是一致的,都不让皇帝掌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