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仪陇县人社局“火”了。只是这个“火”,相当不光彩。怎么回事呢?该局工作人员上班时间迟到、工作态度懒散。而面对网友的“吐槽”,短短400字的官方回复文件竟然出现多处错别字。最恶劣的是,官方文件连本单位名称都写错。

单位把名字写错了怎么出证明 连单位名都能写错(1)

最新消息显示,有媒体从南充市纪委监委获悉,当地已责成仪陇县纪委监委介入此事件调查处理。

如果不是新闻报道,恐怕很难想象仪陇县人社局工作人员,究竟有多么“懒散”。一个细节是,一名网友反映,其和母亲下午1点20分左右就到达准备办事,门卫表示3点工作人员上班,但直到3点也不见有工作人员开门办事。而后,甚至有其他办事群众在电话中与工作人员发生争吵。下午3点25分左右,一名男性工作人员才到达。

上班迟到、让办事群众等着暂且不说,还与等候办事的群众发生口角争执,怎么看,都不应该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态度。政府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其身份角色是对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这一点是最基本的常识。如果让群众眼巴巴候着等着、眼里无视上下班的规则,这样的政府工作人员,无疑是不称职、不合格的。

这几年,中央一直在深入扎实推进基层工作的办事效率和作风,强调基层工作需要练本领、勇担当、真抓实干。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文件、改革措施的效果如何,最终都需要落实传递到具体细致的基层工作中去。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和国家的政策好不好,有什么需要发扬的,有什么需要规避改进的,都依赖于人民群众直接参与“评分”。而这背后最需要纠正杜绝的,就是如此懒散、粗糙的工作作风和方式。

单位把名字写错了怎么出证明 连单位名都能写错(2)

如果说办事懒散、态度恶劣已经是一个错误,那么官方回复错字连篇则是连续“翻车”,错上加错。这其中,有些错字几乎是小学生都能避免的。比如将“愉快”写成“愉协”、将“工作”写成“江作”、将“赓即”写作“康即”。甚至,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写成“人为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这种低级的“错上加错”行为,又让人不免怀疑,难道官方回复是相关人员卡着“点儿”下班,心不在焉、匆忙了事而发出的?堂堂一份带有单位公章的官方回复内容,没有人审核把关吗?所有这一切,不会又是“临时工”的错吧?

其实,不论是上班迟到、工作懒散,还是如此错漏百出的回复,背后都指向一个问题——绝不只是简单的马虎大意,而是工作责任心涣散、对具体工作麻痹、对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轻慢。而这也说明了,当地在各项日常工作中,仍旧没有压实责任,没有将工作抓牢抓实抓到位,浮躁骄躁之风仍然存在。

而回望过去的一些事例,正是此类工作作风,贻害不浅。眼下,南充市纪委监委已责成仪陇县纪委监委介入此事件,期待这一次不是简单地处理人员就完事,而是能够深入反思、找准病根,好好地刮骨疗伤。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对我们各项工作的一次集中“大考”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像仪陇县人社局这样浮躁粗糙的工作作风,应当果断制止、严肃问责,被坚决扫进“垃圾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