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贾玲执导的大银幕处女作,会成为春节档里一匹狂奔的黑马。

贾玲曾说,如果《你好,李焕英》的票房过30亿,她就瘦成一道闪电。

没想到,影片才上映一周,减肥这事就得提上日程。

李焕英6个催泪细节(李焕英值得注意的细节)(1)

你好,李焕英》并不是一部十全十美的影片,贾玲自己也承认,初次做电影导演,连摄影都搞不明白。

不过,这并不影响观众对于这部影片的喜爱。因为,这是一部用真情实感制成的影片。

而这种情感,体现在影片的很多细节之处。

李焕英6个催泪细节(李焕英值得注意的细节)(2)

绿色皮大衣、金项链、敞篷车

贾玲在访谈中提起过,母亲健在的时候,想要一件绿色的皮大衣,她就用打工的钱,给父母各自买了一件,父亲那件穿着正好,可母亲那一件尺码有些小了。

于是回北京的时候,她就把母亲的皮衣拿回去换,可是,没等到她把皮衣换回来,母亲就意外去世了。

这件绿皮,成了母亲未完成的心愿,也成了贾玲心中的遗憾,所以在影片中,她特地让扮演母亲的刘佳,穿上了一件绿色的皮大衣。

李焕英6个催泪细节(李焕英值得注意的细节)(3)

除了绿皮衣,影片中的金项链和敞篷车,也体现出了贾玲对母亲的心意。

影片开头,母亲骑自行车带贾晓玲,后座上的贾晓玲说,以后有钱了就让母亲戴金项链,坐豪华小汽车,过上富足的好日子。可母亲说,小汽车太闷了,她坐不习惯,也不喜欢。

到了影片结尾,贾玲就开了一辆红色的敞篷车,幻想着母亲穿着绿皮衣,戴着金项链,坐在她身边的副驾驶上。

李焕英6个催泪细节(李焕英值得注意的细节)(4)

敞篷车的挡风玻璃上映出的画面,是北京的央视大楼,这里是贾玲事业起飞的地方,她一直想让母亲看一眼。

而贾玲设计的车牌号鄂HY1012,更是让人泪目。贾玲是湖北襄阳人,那里的车牌代码是鄂F,影片中之所以设计成鄂H,是为了与后面的Y拼出“焕英”的英文首字母,1012则是贾玲母亲的忌日。

10月12日,贾玲上大学的第一个月,母亲就从堆满稻草的拖拉机上掉下来,意外去世。

李焕英6个催泪细节(李焕英值得注意的细节)(5)

母亲去世前,只知道贾玲读了中央戏剧学院,并不知道女儿毕业之后从事了什么行业,更没有见过女儿在台上表演的样子。

贾玲很想让母亲看看她的表演,所以在片中特别安排了一场戏,让年轻的李焕英,坐在台下看了女儿的表演。

李焕英6个催泪细节(李焕英值得注意的细节)(6)

母亲的梨涡

为了纪念母亲,贾玲在选角的时候,也是“别有用心”地请来了实力派演员刘佳。不仅是因为刘佳的演技好,更是因为刘佳的脸上有一对梨涡。

熟悉贾玲的观众都知道,她和姐姐贾丹都有一对甜甜的梨涡,是从母亲那里遗传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观众看到贾玲和刘佳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会觉得,她们的外形有些神似。贾玲本人,或许也想通过这种方式,再次感受到母亲的温暖。

李焕英6个催泪细节(李焕英值得注意的细节)(7)

即便如此,母亲的早逝,仍是贾玲内心永远的遗憾。结尾处那片随风飘落的树叶,也被她赋予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催泪深意。

虽然对母亲百般思念,但贾玲从来没有剥夺母亲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资格,这点可以从影片的中英文片名可以看出。

影片的英文名称是《HI,MOM》,中文名称却是《你好,李焕英》。之所以如此命名,贾玲给出的原因是:我觉得我的妈妈不仅仅是我的妈妈,她也是她自己。

李焕英6个催泪细节(李焕英值得注意的细节)(8)

父亲的遗憾

其实,母亲的去世,伤心的不只是贾玲,姐姐贾丹也受到了打击,贾父更是一夜之间白了头。

现实中,李焕英来不及救治就去世了,在影片中,贾玲给父亲了一个机会,让李焕英躺进了病房里,还让父亲在病房门口守着。

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贾父的本色出演,还是表现出了,他在失去挚爱时伤心欲绝的心理状态。

李焕英6个催泪细节(李焕英值得注意的细节)(9)

不过,贾玲并没有在影片中扩大父亲内心的悲伤,反而重现了父母年轻时的美好记忆。

影片最后,贾父与李焕英相会的大堤,是有名的汉江大堤,离贾父的老家不远。

贾玲小时候,经常和父母到大堤上玩。据说,那个大堤有三层楼高,三米多宽。堤内是郁郁葱葱的庄稼,堤外是长满芦苇和青草的沙滩,风景很是不错。

李焕英6个催泪细节(李焕英值得注意的细节)(10)

除了这些满载情感的细节,影片中还有一些透露出时代背景的细节。

贾晓玲极力促成李焕英参加的排球比赛,是在篮球场上举行的,但影片中的篮球场上没有三分线。

因为贾晓玲穿越回去的那一年,是1981年,我国直到1984年才引入三分线。

李焕英6个催泪细节(李焕英值得注意的细节)(11)

影片中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角色们说的语言,几乎都是东北方言,就连家是湖北襄阳的李焕英,说起话来也是一股子东北味。

而且,贾晓玲和沈光林在台上表演的节目,也是东北的二人转。

有网友以此为由,给《你好,李焕英》打了两分,认为导演是在恶意消费东北文化。实则不然。

李焕英6个催泪细节(李焕英值得注意的细节)(12)

其实,这个明显的特征,并不是导演的疏忽,也不是影片的漏洞,反而能说明,贾玲确实经历了那个年代,也确实在细节之处下足了功夫。

这要从1964年至1980年的“三线建设”说起,当时全国分为一二三线,三线包括13个省区,国家为了军事需要,将沿海、沿边的重要军工生产,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企业,搬迁到三线地区。

说是工厂搬迁,其实就是让工人带上技术和设备,去三线地区落地生根。

李焕英6个催泪细节(李焕英值得注意的细节)(13)

三线建设包括大三线、小三线和军队三线建设,但无论大小三线,都是深山老林里的机密单位,生产生活环境极其艰苦。

贾玲也在访谈节目中说过,她父母工作的地方,是在大山里。

影片中的胜利化工厂,原型是东方化工厂,属于三线军工厂,由辽宁庆阳化工厂援助建设。所以,厂址虽然在湖北宜城,但大多数工人,都是东北人。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发生在湖北的故事,却有着丰富的东北元素。

李焕英6个催泪细节(李焕英值得注意的细节)(14)

影片中还有一个温馨之处,也透露出时代因素。

还是小女孩的贾晓玲说,要吃烤串。李焕英说,吃什么烤串,我们抓龙虾去。于是两人就到河边,抓起了小龙虾。

很明显,不是李焕英不想带贾晓玲吃烤串,而是她们根本吃不起。

李焕英6个催泪细节(李焕英值得注意的细节)(15)

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春风迎面吹起,灵活的民营小厂给国有大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湖北宜城东方化工厂、鄂西化工厂,基本处于停产或者半停产状态。

不少工人的收入,因为产业的停滞,而直线下降。再加上当时的厂址,离市区较远,所以他们根本无法找零工补贴家用。

因此,日子困难掀不开锅的时候,他们就只能靠抓鱼捕虾来改善生活。

这个细节,没有亲身经历的人,很难想到。

李焕英6个催泪细节(李焕英值得注意的细节)(16)

其实,在《你好,李焕英》中,贾玲不仅纪念了去世的母亲,也纪念了她离世的狗狗。

她在影片中穿的白色卫衣,右上角有一个图案,是心形里面圈了一只可爱的狗狗。那是她曾经的宠物,名字叫贾小倩。

李焕英6个催泪细节(李焕英值得注意的细节)(17)

李焕英6个催泪细节(李焕英值得注意的细节)(18)

贾玲养了它一年多,但是由于托运操作不当,被闷死了。

贾玲在《王牌对王牌》的中场休息时得知了这个消息,当时就崩溃了。自此之后,她再也没有养过狗。

李焕英6个催泪细节(李焕英值得注意的细节)(19)

现在,《你好,李焕英》的票房已经超过了30亿,不少人都说,贾玲走上了人生巅峰。

但贾玲的魅力,绝不在于,她是一个成功的演员或导演。

而在于,她在纷繁杂乱的娱乐圈里,保住了自己至真至善的那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