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贾宝玉的爱情故事(金玉良缘有多可笑)(1)

宝玉的前世到底是谁,是神瑛侍者还是石头,这个问题你们想过吗?

也许有人以为这问题很无聊,爱谁谁呗,我们只管看才子佳人的故事就好。

这样想大错特错。其实这里大有文章,是理解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关卡。

为什么这么说?

与黛玉有缘的是神瑛,与宝钗有缘的是石头。从世俗表象上看,她俩在争宝玉,可是从上帝之眼看,她们各有各的指向。

宝玉的灵魂,本就有两个版本!黛钗各指向一个灵魂。

这是什么意思?相信没几个人能看懂。容我慢慢解释。

01 神瑛和绛珠

宝玉的前生灵魂到底是谁?神瑛侍者。

黛玉的前生灵魂到底是谁?绛珠仙子。

当幼年的宝黛初次相见时,黛玉的反应是大吃一惊“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的反应则是“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就在此处,脂砚斋批语说【想必在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曾见过。】

灵河岸上三生石畔,那是神瑛绛珠的所在。这是明确认定,宝黛正是神瑛绛珠转世。

与之相似的证据,多如牛毛,不可尽数。脂砚斋批语里常常直接明示,黛玉就是绛珠。

譬如【辰夹:应知此非伤感,来还甘露水也。】

【蒙侧:黛玉泪因宝玉,而宝玉赠曰颦颦,初见时亦定盟矣。】

太虚幻境里的仙子们说 “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警幻仙姑回答说“今日原欲往荣府去接绛珠”——绛珠仙子就在荣府住着!

即便投胎凡间,绛珠仙子神性不失,仍然可以魂游太虚,来去自由。

宝玉初见黛玉便称其为【神仙妹妹】,这称号绝不白来哦!你以为是宝玉顺口一说,不,全书只有黛玉有这称号,这是剧透。

薛宝钗贾宝玉的爱情故事(金玉良缘有多可笑)(2)

02 仙侠大爱

在生命的某个瞬间,我们会忽然出现恍惚,觉得某人某物似曾相识。那种眼前一亮或怦然心动的感觉,都源于过去世的甚深因缘。

宝黛可不仅是似曾相识,她是大吃一惊!这样的感受,只能说是灵魂里的大爆炸!

因为他们有着神奇的前生:黛玉本是一棵绛珠草,她得到神瑛侍者的照顾,又兼天地灵气,修成绛珠仙子。

在古籍名著里,植物修炼成精的故事颇多。但植物精的共同特点是,虽有一定法力,却都没修炼成仙,都停留在凡间,与凡人纠缠不清。

绛珠与众不同,她从植物修炼一步到位,直接成仙女。她一直在仙界生活,与众仙女为闺密,不染凡尘。

她只对神瑛侍者有情。当神瑛要下凡历劫时,她自愿陪他历劫,以报答灌溉之恩。

绛珠能成仙,主要得益于神瑛。现在神瑛需要提升修为,绛珠就自告奋勇来陪伴他、帮助他。代价是一世辛酸,泪尽而亡。

脂砚斋有批语说:【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可见绛珠其名,暗示的就是用血泪筹还一生。

薛宝钗贾宝玉的爱情故事(金玉良缘有多可笑)(3)

有时候我会想,在这个不相信爱情的时代里,我们还有必要看这样的故事吗?

后来我想明白了,有必要!

我们不必口念之乎者也,但我们心中一定要有诗歌。我们不必对这凉薄的世间怀抱幻想,但心中却不应该失去爱的基因。

这种爱,并非局限于男女成对、互相占有的狭义之爱。而是广义的道义、恩情、互相成就,一切真善美的心灵之光。

看中国古代最经典的爱情故事,之所以爱的深沉,爱的决绝,爱的惊天地泣鬼神,因为很多都有报恩的因素。

既然我的生命原本因你而有,那么,现在我用生命偿还。说到本质,这是道义的最大化、互助的最大化。

生命,在这些故事里是互通的。你成就我,我成就你,不分彼此。

薛宝钗贾宝玉的爱情故事(金玉良缘有多可笑)(4)

对比同类故事,你又会发现,没有哪个比宝黛之爱,爱的更高级更宽广!

像白蛇传里白素贞,她的爱里有执念,以至于水漫金山祸及无辜。她和许仙纠缠,更像是虐恋虐缘,彼此都没得到有益于灵魂的东西。所谓报恩,大约就是世俗意义的生孩子续香火吧。

相比于白素贞,黛玉不知高级到哪里去了!黛玉在文化上引领宝玉,在思想上共鸣宝玉,在灵性上启迪宝玉。尤其是,用自己的血泪化作命运的神符,点开宝玉的慧眼,令他最终大彻大悟!

这种宗教性的利益,虽然离凡人生活很远,但你必须承认,在仙侠剧里修为的提升,远胜于世俗意义的富贵荣华。

宝黛的爱情就建立在一个仙侠剧上。你可以称之为爱情,也可以视为最纯净无暇的友情、亲情、恩情。

薛宝钗贾宝玉的爱情故事(金玉良缘有多可笑)(5)

03 石头归谁

绛珠心中只有神瑛,也只与他有缘,跟石头完全不认识。

所以那个让黛玉爱了一生、泪洒一生的人是神瑛投胎,也只能是神瑛。

那么,石头怎么挤进来的呢?他的存在意义是什么?

1、首先我们需要搞明白,石头因何下凡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

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

石头听说红尘中的荣华富贵,羡慕到无法自制,直流口水的节奏,甚至苦求再四。

它的愿望是【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

当此之时,僧道就送了他八个字【美中不足,好事多魔】。

后来它入尘世,被癞僧变成一块玉石,上面就带有八个字;再后来薛家打造的金锁上,也有八个字。

前前后后都是八个字,这不是玄机吗?

薛宝钗贾宝玉的爱情故事(金玉良缘有多可笑)(6)

2、金玉良缘的信物

所谓金玉良缘,薛家说的是: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请注意啊,薛家从来没说过嫁宝玉,是要嫁给有玉的。

天下有玉的人或许多着呢,管他哪个,有玉就行。按薛姨妈表述的就是这样。

简而言之,上天之意是让宝钗这辈子栓在一块玉上。

好吧,既然【玉】乃薛家所求婚姻对象,那不就是大荒山的石头吗?

当然,我们知道薛家真正要谋求是宝玉,是荣国府的地位和财富。从真实层面,黛钗的冲突点,的确是叫“宝玉”的那个男生。

但万事讲究师出有名,古人的婚姻更讲究信物。宝钗既然执持一块石头,那只能说明,她才是跟石头有故事的人。

换句话说,即便我们不去深究金玉良缘的真假,即便金锁真有其事,也真是癞僧所赠,宝钗仍然跟宝玉(神瑛)扯不上关系。

能拉上关系的,只有石头。

薛宝钗贾宝玉的爱情故事(金玉良缘有多可笑)(7)

04 石之质蠢

宝钗以为造了金锁,就能配宝玉。她却不知道,宝玉是宝玉,石头是石头,那是两个灵魂!

他们都来历劫,但各自的资质不同。在同一时空里,历劫的内容并不相同,各自感受和感悟也不相同。

宝钗以为那玉晶莹剔透,以为它又美又贵、人间宝货。可惜是假的,是癞僧变出来的!

书上详细描写了僧人神奇的施法过程,石头全程懵懂,连上面刻了什么字,它都不知道。这些描写便是告诉读者:石头不是玉,它还不具备玉的资质。

它本是女娲锻炼的补天之石,剩了一块。虽然有灵性,但终究是块顽石,不堪入选,它的人设是【无才】

关于它的粗蠢、质蠢,仅开篇那一段里就反复提及多次。神僧直接给出鉴定,说它质蠢,说它不堪入世。

后来脂砚斋很多批语,更对石头极尽调侃嘲笑。虽然是善意的,却足以证明其角色担当。

薛宝钗贾宝玉的爱情故事(金玉良缘有多可笑)(8)

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

不如意时,就日夜悲号;听到富贵荣华,就垂涎欲滴;听说有好处,喜不能禁;被刻了字,却不知所以,懵懂痴憨的。

从这些表现来看,的确是七窍不全、五眼不通、心智幼弱的样子。说它质蠢,没错的!

很像一只初生的猴子,对一切都跃跃欲试。孙行者从石头中蹦出来,大约也是这种意象。

因为质蠢,才羡慕凡间富贵;因为质蠢,必定被尘世五欲六尘所迷惑、所俘虏、所绑缚。

因为质蠢,没见过世面,所以会被宝钗那胖墩墩的肉体吸引,被她那些似是而非的学问唬住,被她的pua套路给骗住。

薛宝钗贾宝玉的爱情故事(金玉良缘有多可笑)(9)

那僧道:“长官你那里知道那物的妙用。只因他如今被声色货利所迷,【甲夹:石皆能迷,可知其害不小。观者着眼,方可读《石头记》。】故不灵验了。你今且取他出来,待我们持颂持颂,只怕就好了。“【庚侧:“只怕”二字,是不知此石肯听持诵否?】贾政听说,便向宝玉项上取下那玉来递与他二人。那和尚接了过来,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庚侧:正点题,大荒山手捧时语。】人世光阴,如此迅速,尘缘满日,若似弹指!【甲夹:见此一句,令人可叹可惊,不忍往后再看矣!】可羡你当时的那段好处: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25回宝玉被厌咒快死了,癞僧前来解救。有意思的是,解救中他没对宝玉说一个字,只对着石头念念叨叨。

请看上面这段,癞僧苦口婆心,句句都指向石头,并非神瑛侍者。脂批更是要命,句句都点名高喊石头。

明明救宝玉(神瑛),却从头到尾教育石头,说它被声色货利所迷。

薛宝钗贾宝玉的爱情故事(金玉良缘有多可笑)(10)

当此之时,读者都把石头当做一件救助器物,察觉不到故事的蹊跷。其实,没这个器物,癞僧就没办法救人了?

这器物显然是多余的,石头从头到尾都貌似多余,对故事发展毫无意义。那么,为什么要有它?

【便向人间觅是非】这句更令人费解。如果石头仅仅是石头,是死物,那就是被动的,是跟随神瑛的,如何“觅是非”呢?

难道对着石头劝说不要觅是非,神瑛就不去觅是非了吗?

正确答案是:石头并非器物、死物。它的灵魂独立存在,跟宝玉各渡各的劫。

【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不用多解释了吧,这当然是袭人干的好事。与此同时,还有宝钗的性诱惑。

表面上看,被诱惑的是宝玉(神瑛),性冲动的也是宝玉(神瑛),但事实上,所有的声色犬马都是石头想经历的,所有困鸳鸯的故事都拜石头所赐,所以癞僧要教育石头。

一身两体,石头总想坏事,神瑛被他绑着腿,只好陪它干坏事。

薛宝钗贾宝玉的爱情故事(金玉良缘有多可笑)(11)

05 神瑛和石头

这个结论,你可能觉得太神奇,但书中有很多证据。

每当宝玉跟袭人、宝钗发生纠葛时,或者干出熬糟事,又或者不懂黛玉心意时,脂砚斋批语调侃,必称宝玉为【石兄】

每当宝玉跟黛玉发生精神共鸣,又或者灵光闪现、悟得禅机时,脂砚斋就提【灵河岸边】

比如21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那是袭人跟宝玉闹别扭最严重的一次,是袭宝的重头戏。

翻身看时,只见袭人和衣睡在衾上。【庚夹:神极之笔!......好袭人!真好!石头记得真,真好!述者述得不错,真好!】

你从来没质疑过,脂砚斋批的奇怪吗?书是曹雪芹写的,故事是神瑛经历的,与石头何干,怎么成了石头记得真?

如果说石头充当了记书人,那为什么宝黛相爱的情节里,脂砚斋从不提石头?

这种奇奇怪怪的章节,多到不可胜数。一旦你明白,石头是来搞事情的,一切都合理了。

也就是说,充分理解神瑛、石头各自的角色担当,是理解本书的一大关卡。

薛宝钗贾宝玉的爱情故事(金玉良缘有多可笑)(12)

瑛,乃美玉也。神瑛这名号是何等的尊贵,集一切美好于一身,天上人间最完美的结合。

他来自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赤瑕宫。灵河,是心灵之河,蓄灵性之水。三生石,是至情至性的象征,是精神高标、坚韧、忠贞的最高信物,也是灵魂不灭的地方。

赤,是封建社会的正统色,代表正大光明。赤瑕宫,连瑕疵都是美好的、光芒四射的,如霞光一般。

我的妈耶,这一连串条件意味着什么?你们自己去想吧。他投胎尘世,用貌比潘安、才胜子建来形容,恐怕都远远不足。

其实,宝玉就是这样的男生,四海八荒第一美男,第一优质男。

可是为什么成了世人口中的渣男呢?因为石头啊。

石头来自大荒山无稽崖,脂砚斋此处批语说【荒唐也;无稽也】

青埂峰。青通情,但为青涩之情,不成熟的爱。梗,是田间泥土堤防,代表障碍、阻隔、考验。脂砚斋批曰【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

根由荒唐,道路阻滞,这就是石头的灵魂。跟神瑛能比吗?

SO,现在你们明白了吧,今世的宝玉身上有神魔两性,因为他有两个投胎体。神瑛负责神性的那一部分,好事都是神瑛发挥作用;石头是魔性,你们眼中的渣事,都是石兄干的。

呵呵,是不是感觉曹雪芹在甩锅?

这就是古人的思想体系,善恶对立,黑白分明。貌似不脸谱化的红楼梦,其实依旧贯彻了这样的三观,并没有穿越。

卓语曾论证过黛钗代表神魔两性,结合本文看,一定令你更通透。详见《吵了两百年的“黛钗合一”是真的吗?是并蒂双花还是神魔殊途》

薛宝钗贾宝玉的爱情故事(金玉良缘有多可笑)(13)

06 神魔对抗

神瑛对石头是什么态度?

早期珍视,后期厌恶,最后和解。

宝玉初见黛玉,爱意已生,没说几句话,就问有玉没有。这说明,幼年的宝玉以为石头是好东西,以为人人皆有。

但听说黛玉无玉,马上就火了,开启第一次砸玉之旅。从此之后,砸玉成了他的拿手好戏。

这不就是神瑛厌恶石头的明证吗!这厌恶全因黛玉而起,所以说黛玉是启发宝玉的人,是唤醒神瑛灵性的人。

随着宝玉的逐渐生长,【玉】成了他的心病,成了他最大的牢笼。这烦恼便是神魔两性间的对抗。

在对抗中,神瑛喊出了【木石前盟】。并非黛玉真跟石头有盟,而是神瑛要强行左右石头的意志。

神瑛可以随意砸石头,但偏偏砸不烂,又被一大堆人拦着。他虽然是主导方,却始终对石头无可奈何。

这说明:神性想砸烂魔性、消灭魔性、左右魔性,不可能的。

只有像癞僧那样加持它、教育它,才好使。

所以当宝玉大彻大悟时,他一定是悟到了神魔两性的和解之道。

不要误会,绝不是说像宝钗那种假惺惺的金兰契,而是像癞僧那样,将魔性教育成神性的本领。

薛宝钗贾宝玉的爱情故事(金玉良缘有多可笑)(14)

07 宝钗和石头

石头和宝钗都迷醉于荣华富贵,他们都专门障碍神性,所以都是魔。

当石头急哄哄要投胎时,癞僧就说【好事多魔】。你看,魔出来了吧,石头必然跟魔纠缠一世。

宝钗初进荣府,并不敢对宝玉(神瑛)表达什么,却把金玉良缘吵的震天响。仿佛灵魂里知道,石头是她的。

在贾府住了很久了,作者一字未写。等到俩人首次打交道,没啥内容,全程就是看【玉】。两人交换物件,心中都暗自琢磨着什么。

宝黛一见如故,彼此欣喜,眼中闪光。在经典的问答中,落落大方的交流。

二宝却像地下组织接头联络一样,偷摸摸地对暗号。无论所处环境还是交流方式,都格外鬼鬼祟祟。认到最后,竟以冷香丸的香气诱惑作结。

第八回识金锁认通灵,是她俩唯一一次像模像样的谈恋爱。谈的什么呢?竟然与人无关,全是器物。

当宝钗把玉托于掌上时,脂砚斋批语【甲夹:试问石兄:此一托,比在青埂峰下猿啼虎啸之声何如?甲眉:余代答曰:“遂心如意。”】

哈哈哈,遂心如意,你们看懂啥意思了吗!

薛宝钗贾宝玉的爱情故事(金玉良缘有多可笑)(15)

只见大如雀卵.....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甲侧:注明。】后人曾有诗嘲云: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作者为什么再次点名石头,还郑重标明出处?又为什么写诗讽刺?

并非卖弄文采,而是血泪苦心!

在这部书里,到处充斥着作者的自嘲和反思。绝不是反思自己不学仕途经济,而是反思内心的魔性。石头就是个象征,它是每个人内心蠢蠢欲动、不明世事、认假为真的野猴子。

所有的自嘲,都跟宝玉无关,跟神瑛无关。

08 小结

开篇青埂峰处,脂砚斋批【甲侧:剩了这一块便生出这许多故事。使当日虽不以此补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而不得有此一部鬼话。】

宝黛因金玉良缘生气时,脂砚斋批语【以及宝玉砸玉,颦儿之泪枯,种种孽障,种种忧忿,皆情之所陷,更何辩哉?】 

请结合起来看,你才能懂得作者的苦心孤诣:原来宝黛之间从来都没有情障。所谓的情障,全是石头搞的,是青埂峰的障!孽障!

货利所迷,欲望驱使,那便是孽障,与情何干?世人却偏偏假借情之名号行事。

而真正的情,却被歼灭在假情之中,可悲否?

反观那些假情之人,费尽心机,谋算到的只是块破石头而已。一块根本不通人情、不懂人事的石头。荣华呢,富贵呢,男神呢,都在哪儿?

世间多少浮沉影像,都如宝钗托石于掌,自以为遂心如意,殊不知正在编织天大的笑话!

薛宝钗贾宝玉的爱情故事(金玉良缘有多可笑)(16)

相关阅读:

深度反思薛宝钗:贾雨村式少女,在历史没落进程中的作用

黛玉:我是古典文学的女神高峰,不好意思,你真的理解不了

文学史的千古奇葩:插足男主,逼死女主,却成淑女典范梦中女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