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野钓还是库钓,总有一定的几率挂到大大小小不同的鱼类,我们钓鱼人称之为“锚鱼”或“车祸”。多数情况下这种行为是无意而为之,但事出总有因有因必有果,如果多次出现锚到鱼的现象则说明我们的作钓出现了问题,应及时找出原因做出调整。

解决锚鱼的现象我们要从挂到鱼身的位置入手分析原因,常规情况下:挂到尾巴、鱼肚多是水底的原因;挂到鱼下巴、鱼鳃通常与线组、浮漂、饵料等方面有关系;挂到身躯的位置则常见于中上层鱼。本文就从以上三种情况,通过实际案例来分析和探讨解决办法。

中鱼后怎么遛鱼不脱钩?锚到鱼身需重视(1)

挂到尾巴、鱼肚多是水底的原因造成的

温差大、气压低、闷热、暴雨前,这些自然现象都会引起鱼类的离底上浮。作为我们惯用的底钓方式,如果出现鱼类蹭线或虚假的吃口,此时起竿多会出现挂屁股或尾巴的现象。另外,有些水域水底暗草或淤泥过多,饵料抛入其中导致鱼类吃食困难,反应到浮漂上只见信号却空竿频繁,此时也会出现锚鱼的现象。

应对上浮的办法:鲫鱼是我们野钓的主要目标鱼,但鲫鱼也是最容易受温度变化影响而产生上浮的鱼类。遇到这种问题时很多钓友会选择钓浮,实际上在因自然环境的趋温、趋氧造成的鱼类上浮是很难钓获的,所以面对温差导致的离底上浮,可以坚持底钓待水体温度均衡后鲫鱼会重返水底,而低气压、缺氧导致的鱼类上浮应谨慎下竿。

中鱼后怎么遛鱼不脱钩?锚到鱼身需重视(2)

水底环境的应对:验证水底是否带有暗草或淤泥,可以从鱼钩上的残留物来验证,如果钩尖上带有水草或黑色的残留物,说明水底是暗草区或腐败物质较多的淤泥区,可以通过改变浮漂的调钓以调高目钓低目的方式作钓,但最好还是更换钓位。

挂到鱼尾的解决办法:挂到鱼尾很容易发生甩尾切线的现象,此时鱼类挣脱发出的力量要大于正口中鱼,所以常会出现较强烈的手感。如果是小个体鱼类还是很好控制的,如果是大个体鱼类在控鱼时应减少鱼类的痛感,不要轻易的将其遛出水面见光,更忌讳左右摆杆增加鱼的刺痛感使其发力逃窜,最佳办法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逐渐消耗其体力遛翻为止。

中鱼后怎么遛鱼不脱钩?锚到鱼身需重视(3)

挂到下巴或鱼鳃多与线组、浮漂、饵料有关系

浮漂的调钓是每个悬坠钓玩家必须掌握的技能,但也要根据钓场和目标鱼来进行运用。比如在水广鱼稀的大水面作钓就适合钓的灵一些来捕捉更多的信号,比如在小杂鱼较多的水域钓的顿一些来合理的规避,如果产生多次挂到鱼下巴或鱼鳃的现象,就要考虑改变浮漂的调钓。而饵料的状态也会出现挂到鱼下巴的问题,这是源于饵料的适口性较差,或者与使用的鱼钩过大产生了挡口等有着密切的关联。

浮漂的调钓:浮漂的调钓无非是灵与顿的转换,如果对钓场不熟悉,可以采用调几目钓几目的方式进行作钓,如调三钓三,这种比较保守的调钓方式适合灵活的改变浮漂调钓。如果初始作钓是采用钓灵的方式,那么可以陆续上推浮漂直到找到正口为止,这也是钓灵向钓顿的转换,如果是钓顿的方式入手则反向运用。

中鱼后怎么遛鱼不脱钩?锚到鱼身需重视(4)

饵料的状态:饵料的适口性状态是关键。通常我们在开制饵料时会添加雪花粉、麸类状态饵来改变饵料的比重和雾化,但开制手法对饵料状态会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对饵料进行多次打揉,或者闲来无事对饵料反复揉搓,这些都会使饵料变为死饵。所以拉饵应该少打揉或不打揉,搓饵应该少揉搓并以软粘的小饵为佳。

饵料的味型:味型不对路也会产生锚鱼的现象,当小杂鱼在底层抢食会激发大个体鱼类的好奇心而进窝,如果味型不适口,大鱼只会在窝里转悠却不吃饵或快速的吞吐,反馈到浮漂反应也会有虚假吃口的现象,所以根据季节、天气、钓场环境去开饵才是渔获的保障。

线组的搭配:粗线大钩是新手钓友最爱使用的线组,认为其拉力强不易切线跑鱼却忽略了挡口的存在。以库钓伊势尼鱼钩为例,钩门宽钩条粗可以搓大饵同时能够抗击大鱼的冲击,但针对野钓中的小个体鱼类显然存在吃不进饵的状况,此时或发生锚鱼的现象或频频空枪,所以以目标鱼来选择相应的线组、鱼钩搭配才是作钓的正确思路。

中鱼后怎么遛鱼不脱钩?锚到鱼身需重视(5)

挂到身体多是中上层鱼类密度较大造成的

在库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锚到鲢鱼的现象。鲢鱼是中上层鱼类极易被雾化的饵料吸引,进窝后会驱散窝中其他鱼类且不会好好的进食,浮漂忽上忽下的阴漂,没有标准的抓口很容易被锚到。此类现象常常出现在鲢鱼密度较大的养殖水库或养殖池塘。

应对鲢鱼进窝的方法:在已知存在大量鲢鱼的钓场,我们在作窝就要使用纯颗粒的方式避免添加粉质的辅料,如使用商品颗粒、蒸煮后的老玉米或甜玉米直接打窝。作钓的用饵也要考虑减少雪花粉类饵料的添加量来减缓雾化,或者添加麸类状态饵使其仅具底部溶散等,具体办法可以参考文末的延伸阅读链接。

挂到鲢鱼的解决办法:鲢鱼个体较大爆发力十足,中钩吃疼后往往会有二次或三次发力的行为,除前文挂到尾巴的解决方式之外,可以采用跟随遛鱼的方式进行控鱼,但仍需要保持钓竿的绷力,必要时应采用下蹲的方式将其领回。

中鱼后怎么遛鱼不脱钩?锚到鱼身需重视(6)

杂鱼闹窝时的挂鱼现象:在野钓中小杂鱼密度较大时也很容易被锚到。虽然锚到杂鱼对作钓的影响很低,但综合考虑,小杂鱼聚集后经常会发生截杀抢食的现象影响底钓,所以锚到杂鱼也应该得到重视。

提前规避、有效放口:规避小杂鱼的办法有很多,比如浮漂调的顿一点,调平水钓一目或钓跑铅,拉饵可以改成搓饵等,这是在杂鱼聚集后的调整。最好的办法是作钓前就有目的进行规避,包括作窝的方法、饵料的开制、浮漂信号的调钓等,在作钓中还要注意有效的放口,控制水层坚持钓底。

中鱼后怎么遛鱼不脱钩?锚到鱼身需重视(7)

最后的全文总结

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生锚鱼的现象轻则会跑鱼炸窝重则会切线断竿,尤其是锚到鲢鱼这种具有超强冲击力的大个体鱼类,而常规情况下,如果不进行及时调整渔获量则难以保证。所以依据锚鱼时的中钩位置来判断问题所在才是靠谱的解决办法。以上内容是个人实际作钓经验的总结,有不对之处欢迎钓友们指正。

我是乐园之失,一个钓鱼领域创作者。如果文章对您有所帮助,请加个关注。本文为原创头条首发,站外转载需授权,感谢阅读!

延伸阅读

养殖型水库,台钓如何规避鲢鱼闹窝,从作钓方式上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