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新材料产业头部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汇聚长沙

中部新材料产业重镇未来可期

湖南省新材料产业的前景 中部新材料产业重镇未来可期(1)

朱军涛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易亿 摄

湖南省新材料产业的前景 中部新材料产业重镇未来可期(2)

段志勇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雨滴 摄

湖南省新材料产业的前景 中部新材料产业重镇未来可期(3)

刘国跃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易亿 摄

朱军涛

湖南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长沙市人大代表,长沙市C类高层次人才。带领团队实现湖南联塑生产基地当月投产当月盈利,带领公司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小巨人企业、长沙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

段志勇

长沙岱勒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2020年1月加入公司以来负责公司全面工作,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全面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积极拓展资本市场,公司营收同比增长近3倍,市值增长近2倍。

刘国跃

先后担任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工程师、实验室副主任、研发部部长、锯带车间主任等职,长沙市C类高层次人才。长期从事研发与管理工作,发表论文32篇,申请专利56项、授权38项。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静

今年6月25日,2022中国先进材料产业创新与发展大会暨长沙新材料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进一步扩大了长沙在新材料领域的影响力。一代新材料铸造一代新装备,强大一代新产业,新材料大会已经成为长沙新的城市IP。

作为七大千亿产业之一,长沙市新材料产业总体规模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处于第一方阵。目前,长沙聚集了一批科研院校,5位新材料领域两院院士、100多名专家及学科带头人、3个国家材料重点实验室……越来越多的新材料产业头部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加盟”长沙,汇聚起产业发展新势能。

技术革新,为行业披荆斩棘

近日,工信部在全国范围内公示了140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199款单项冠军产品,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扎根望城经开区近20年来,泰嘉股份一跃成为行业的头部企业,完成了从“锯匠”到“巨匠”的蜕变。

2012年,刚刚博士毕业的刘国跃作为高层次技术研发人才被引进到泰嘉股份。进公司不久,刘国跃就与另外一名博士一同尝试解决精密焊接难题。从攻克电源系统,到开发焊接机头,再到整套系统开发成功,几百个攻坚克难的日日夜夜,换来的是国际领先水平的大电流全自动精密电阻焊系统,一举打破国外企业设置的技术壁垒。

“截至目前,该项技术已经通过持续自主研发实现了3次迭代升级,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为国产硬质合金带锯条产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刘国跃介绍,近几年泰嘉研发团队相继解决了超高强度X32弹簧钢国产化难题,上下游联动解决了行业材料“卡脖子”问题。2017年,泰嘉股份成功上市。如今,泰嘉股份已登上锯切市场份额国内第一、全球前三的龙头地位,成为行业“隐形冠军”。

新材料产业,关键在“新”,关键在创新。作为老牌企业中国联塑全资子公司,湖南联塑也在新材料领域不断推动技术革新,致力于让材料更安全、更稳定。

“随着锂电行业快速发展,电解液分解处理排放时传统管道极易结晶堵塞的问题成为行业痛点。”朱军涛说,当前湖南联塑正在与高校合作研发针对锂电前驱领域的专用管道,放缓管道更换频率,降低锂电行业生产成本。

在朱军涛看来,只有不断技术革新才能持续开拓新的市场需求。近期,湖南联塑尝试在光伏发电领域开辟新赛道。在公司生产厂房的屋顶,覆盖着超过十万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板,可以满足工厂白天用电负荷,每年为公司节约电费约1000万元,真正做到零碳排放,实现低碳减排的目标。

优化管理,让企业乘风破浪

新材料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但让朱军涛和段志勇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能够作为经营管理层优秀代表申报长沙市高层次人才。

湖南联塑是中国联塑旗下第23家子公司,2016年在宁乡经开区启动建厂。“当时市场需求火热,早一天建成投产就能早一天盈利。”朱军涛2002年进入中国联塑,先后负责山东、河北、湖北市场的销售工作,2017年调任建设中的湖南联塑,仍然负责销售,但本着对市场的前瞻性研判,他决定主动出击,加速工厂建设进度。

朱军涛建了一个微信工作群,每天倒排工期统筹调度,逐项落实项目进展。最终工厂提前建成投产,并实现了当月建成当月投产当月盈利的联塑速度。

年底,朱军涛又主动向总公司申请,用这笔“没想到”的收入在宁乡购房,免费给公司管理人员拎包入住。“公司管理层大多是外地人,解决住房是最大的实惠。”在他看来,长沙房价洼地的优势也让这笔投资更加值得。一系列决策和举措证明,朱军涛不仅是销售领域专家,也是一名管理型人才。

“高效管理的秘诀就是八个字:恪尽职守、各尽其职。”朱军涛在公司建立积分制管理机制,正向激励员工更好完成工作职责。而管理层和员工队伍稳定带来的利好,最终体现在公司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截至目前,湖南联塑从未发生过一起批量产品质量事故,良好的质量口碑也赢得了用户信任。

长沙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加大创新力度,从企业家评价等方面大胆突破,使人才政策更好服务长沙产业发展。“管理人才也是人才,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民营企业家在长沙把企业做好的信心。”段志勇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深圳华为等企业的管理岗位上工作,2020年在岱勒新材跨越式发展前夕,受邀加入公司担任总经理。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光伏太阳能、LED、半导体、精密光学仪器等行业,客户覆盖全球100多家知名光伏、蓝宝石加工企业。”段志勇说,搭上新技术“快车”,岱勒新材实现快速发展,在建立市场生态联盟上也应跟上脚步。

段志勇一改公司传统的被动等待式营销方式,转而与上下游客户建立紧密联系,通过协同技术研发解决客户痛点问题、固定车间定制服务提供供应保障等,不断提升客户依赖性,降低客户的供应端风险,实现双赢式稳定发展。

在公司内部,段志勇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推动改变“只看过程不看结果”的传统考核模式。“我们建立了完善的中高层期权分配机制,将现有中高层人员活力激发起来,同时引进一大批管理、研发、生产方面的优秀人才,注入源头活水。”段志勇认为,价值的获取来自价值贡献,当前公司运营机制顺畅,成本持续下降、产能不断提升,产品盈利能力也将越来越强。

岱勒新材研发生产的金刚石线最细直径只有38微米,公司满负荷一个月可以生产金刚石线30亿米,相当于绕地球70多圈。

聚焦产业,为未来培育人才

当前,光伏行业形势向好。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晶体硅材料制备、晶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组件及系统封装与应用四个环节,其中光伏晶体硅片切割领域是金刚石线最大的应用领域,而金刚石线的质量则是影响切割工艺的核心因素。

“新材料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更离不开人。”段志勇坦言,公司人才需求对专业度和行业经验要求都很高,既需要理论型的专家团队,也需要业务扎实的实干型专业人才,而长沙的人才政策对各类人才都量身定制了评价标准,覆盖全面,给企业人才引进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加入岱勒新材三年多来,段志勇深切感受到长沙对人才和人才所在企业的关怀。“服务贴得很近,‘联系人才服务企业促进发展’机制是其他很多城市比不了的。”段志勇说,“长沙的政策有力度,服务有温度。”

在泰嘉股份,人才同样是企业的“宝贝”。作为泰嘉股份与湖南大学“博士后协作研发中心”首位联合培养博士后,刘国跃告诉记者,公司构建了一支由博士、硕士、高级工程师、国外专家等组成的高学历、强执行力的研发团队。2019年至今,团队累计发布了10个新产品系列,实现新产品销售额超5000万元。部分创新型产品,如“波形底边带锯条”等,在全球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行业龙头,泰嘉股份还积极广泛与高校展开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累计培养硕士14人、博士2人、博士后1人,以及联培博士1人、在站博士后4人,有力提升公司研发能力,也为行业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我是长沙首批认定的C类高层次人才,是长沙人才政策的受益者,所以我也积极推荐公司优秀人才申报相关政策。”刘国跃主持成立的“泰嘉锯切技术学院”,累计开展锯切行业相关培训85期,培训人员超2000人,他们都将成为推动长沙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来源:长沙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