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金圣华教授撰写的《谈心——与林青霞一起走过的十八年》一书,在北京、香港、台北三地同期上市,简体字版即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金圣华与林青霞,两位都是我敬重的女士。她们俩无疑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全书虽由金圣华执笔,但林青霞也参与了策划、构思、回忆故事、核实细节,以及版式、封面设计等许多过程,所以也可以说,两人同时又是这本书的作者。因为出版前我有幸读过其中的文章,深有感触,值此正式出版,除祝贺之外,也想表达一下我读后的一些感想。

林青霞素描手绘(一本速写林青霞的佳作)(1)

白先勇先生在本书序言中,把她们俩十八年相知相惜的经历,归结在一个“缘”字。我十分欣赏他这种有独到眼光的归结。凭我对她们俩的了解,在这个“缘”字当中,蕴藏着许多动人而有趣的故事。白先勇只说到“善缘”,而我还想补充上“奇缘”“文缘”和“情缘”这三个缘。

先说“奇缘”。茫茫人海,天各一方。说也奇怪,金圣华,是位留美兼留法的饱学学者,在翻译界负有盛名,又是香港中文大学资深的教授。而林青霞,更是名扬海内外、粉丝无数的美女明星。就是这样年龄不同、职业各异、各领风骚的两位美女,却因为翻译《小酒馆的悲歌》一书的机遇,以及香港影剧记者张乐乐的牵线,居然因缘相遇,并由此衍生出两人十八载相知相惜的奇特经历。这个相识的情节太平常了,人生遇到各种朋友多了去了,或偶尔相逢,或就事办事,能保持联系算是好了,能像金、林二人从偶遇到常叙,再从常叙到深交,直到成为知心知己,这种概率不会多,但却被她俩碰上、做到、且坚持至今,难道不是“奇缘”吗?

林青霞素描手绘(一本速写林青霞的佳作)(2)

次说“文缘”。金、林二人仅发生疫情这三年,就通话一千多次,每次交谈长达半小时甚至一小时。人们不禁好奇聊啥聊这么长时间?原来大多聊写作和文学。林青霞息影后,先是练书法,最近又在学画。记得2007年10月,我陪金、林二位去医院拜访季羡林先生,林青霞说是向季老讨“文气”。季老勉励青霞多读点世界文学名著,多写写自己的感悟。这话青霞真听进去了。此后几年间,她就写了几十篇散文随笔,并合集出了三本书。在这个过程中,金圣华常常成了青霞遨游文学天空的引路人。她们聊契诃夫、卡夫卡、米兰·昆德拉、马尔克斯、太宰治,也聊张爱玲。交换读书心得,成为她们俩经常聊的话题。读书之余青霞也热心写作,写完便先传给金圣华看,虚心聆听“良师”的点评,两人的长聊往往是“七分书话加三分闲聊”。正是得益于与金圣华的漫长“闲聊”,使青霞感到仿佛有根“无形的鞭子”,在督促着她向写作和文学的道路上快步地前进,以致她对过气明星李菁演艺生涯的衰变,所写的《高跟鞋与平底鞋》一文,被白先勇赞誉为“一篇电影界的《警世通言》”。

林青霞素描手绘(一本速写林青霞的佳作)(3)

再说情缘。情字向来很浪漫,人们常把“一见钟情”来形容异性间相遇。其实同性之间那种闺蜜之情,同样十分珍贵和令人向往。金、林二位十八年间能够亲密无间,情胜姐妹,这当中少不了难得的“情缘”二字。所谓“情缘”, 依我看,至少包括了思想通、感情通、情操通,另加我生造的“心灵通”。通俗地说,就是彼此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相同,观察判断一致,喜好相近,想到一块。

你看,青霞初次见到金圣华的印象:“见她的第一面,一身酒红色套装,轻盈盈走入我家大厅。她是我结交的第一位有学识,有博士头衔又是大学教授的朋友。之前总以为这样的人比较古板,想不到她对美是特别有追求的。良师益友用在她身上最是恰当不过的了。”

再看金圣华形容青霞:“这十八年来……一般人看林青霞,是从窗外遥遥仰望,欣赏, 甚至崇拜; 我看青霞,则一开始就是从窗里陪着她一起向外望的, 无论是窗前风萧萧,还是帘外雨潺潺,我们都一起经历了, 一起走过了。”“她身穿一袭白衣素裙,走过滚滚红尘,踏足沾满晨露的绿茵,率性忘情,翩翩起舞,头上芝草琼花编织的冠冕,迎着晓阳, 闪闪发亮!”两人不仅互相欣赏,对颜色也会产生敏锐的默契,此前我曾在夜光杯撰文,这大概是“情缘”相通的人才会有的吧。我上述列举的“奇、文、情”三缘,不一定都对,但我可以肯定一点:林青霞众多朋友当中,能兼具这“三缘”者,唯金圣华一人耳。反过来一样,金圣华结交的朋友中,能与她“三缘”皆有者,也唯有林青霞一人也。

林青霞素描手绘(一本速写林青霞的佳作)(4)

最后我还要透露,这本书后还附有林青霞与粉丝团“爱林泉”的一些互动留言。其中有一段,林青霞像小姑娘一样顽皮地告诉粉丝:“不好意思,你姐实在忍不住想偷笑地告诉你,蒋勋、林怀民、白先勇三位大师都说你姐演的贾宝玉最像书里的贾宝玉。”(李景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