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麒麟 、宋轶领衔主演,蒋依依、高曙光、海一天、尚语贤、岳旸、刘冠麟、冯晖、钱波、王成思、黄澄澄、李彧、赵柯、崔鹏主演,朱珠特别出演,张若昀、田雨友情出演的商战题材古装剧《赘婿》开播,网络上讨论之声不绝于耳,微博热搜、豆瓣评论两极化严重,而主要的讨论内容也是关于原著与电视剧改编。
自从网络小说进入到人们视线开始,资本就已经盯上了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这块肥肉。
纵观中国影视剧行业,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电影电视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剧本。而近些年流量明星的崛起,各种粗制滥造的改编,观众对于胡乱改编的流量影视剧深恶痛绝。一方面,是因为流量明星的演技完全不过关,另一方面就是对于剧本的选择和把控。而网络小说则是重灾区。
为什么影视剧改编这么难?
1、小说和影视二者作为不同的载体,呈现内容的效率不在一个水平上。
小说的信息量如果百分之百呈现,一部电影会变成每集两个小时的几十集电视剧。
近两年火爆全球的《冰与火之歌》,读过原著的朋友会发现,影视剧的改编只呈现出了原著中很小的一部分,特别是各种人物表现的细节和对话,这还是在HBO巨大投入的情况下。托尔金的《指环王》,总字数不多,电影化居然有20多个小时,这还是原著中的一小部分。读过金庸小说的观众知道,小说中的细节50集的连续剧根本表现不出来。
2、影视剧要有选择地表现情节的连贯性。
《冰与火之歌》是按照POV去写的,而POV就是冰与火之歌系列中出现的视点角色。POV即Point-of-View的缩写,是一种故事叙事的写作手法,决定着将从哪个人物的角度来讲述故事。 马丁在写作中一直严格地坚持着第三人称叙事,每个不同的章节读者们都可以随着一个特定人物的想法和动机去感受他身上发生的故事,品味着他在这个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忆,然而却不会看到其他角色的想法或是发生在这个人物视野之外的事情。故事的进行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由各个不同角色的多种角度相互拼成的一幅幅画面,从而更深切地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整个故事。
很多网络小说都是这种写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雪中悍刀行》,可能前一章在说着徐凤年在北凉,翻到下一章就变成了温华在练剑,这种情况贯穿了整部小说。一个完整流畅的故事,需要完整的主线,辅助的暗线,影视剧中也会把这些线索表现出来,可小说中的会出现十几条甚至几十条情节线索,影视剧想表现出来根本不可能。
没有接触过《冰与火》的观众可能第一遍连人名和家族都记不清。
3、小说的镜头感与影视剧的镜头感
小说文字描写一个场景、一个对白可能几行字就铺垫得很完善,而影视剧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搭景,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后期才能完成。
小说描写一个人的内心不需要很有表现力,几个形容词足矣。而影视剧表现一个人的内心,需要情节前后的搭配,演员演技足够在线,后期音乐,背景等等很多的因素。
4、网络小说题材和内容的宽松程度与影视剧不同
网络小说的题材多种多样,各种妖魔鬼怪、盗墓抓鬼、茅山算命,多得数不胜数。只要不涉及敏感内容,平台不会禁止这些内容的生产。
而影视剧这边,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近些年的恐怖惊悚片,谁看过真正出现鬼神的东西,估计大家印象深刻的还是八九十年代的港片盛行的僵尸鬼片。
现在影视剧内容限制之严格,就连反派结局都已经规定好,更不要说这些怪力乱神的内容。
现在回过来再看《赘婿》,就知道改编的高明之处了。
读过原著的知道,原著前期的节奏之慢,令人发指。电视剧直接进入前期的商战。
而原著本来的调性就跟搞笑不搭边,而电视剧也把基调放在了轻松搞笑和甜宠上,也是符合现在观众的爱好,特别是对于没看过原著只看电视剧的观众来说。
估计后期情节也是多往这方面靠拢,其他会加入一些朝堂阴谋、保家卫国之类的内容,热血一下。至于书中大篇幅描写的梁山、宋江、杀皇帝、后宫的内容,还是不要想了。
其实从演员的选择就不难看出整部电视剧就是奔着合家欢乐剧去的。剧版中的男德和各种现实中的梗,你以为是为了什么?
资本逐利,而不是为了原著粉服务,大笔资金的投入就需要相应的回报。是为了原著粉拍一部不可能上映的电视剧,还是在借用小说主要框架生产一部大多数人喜欢的轻喜剧,结果不言而喻。
说来说去,都是生意,影视资本不是慈善,赚钱就是唯一目的。那些想要看还原原著的吃瓜群众,还是多看两遍原著过过瘾更能解决问题。
看到这篇文章的你,觉得《赘婿》是否符合原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