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壁画文物保护(山西一小庙名不见经传)(1)

稷山青龙寺位于山西稷山县城4公里外的马村西侧。虽然夏日骄阳似火,但青龙寺被一片郁郁葱葱的枣树林包围,显得极为清凉。寺庙前有两个铁狮子,风吹日晒已经锈迹斑斑,它们身后的一排石阶,则直通山门。

青龙寺门票为20元,由于目前游客稀少,门口的工作人员只有两位,她们认真地验过笔者及朋友的行程码和健康码,才让我们买票进入。据景区接待人员介绍,青龙寺建于唐代,后重修于元代,曾经香火鼎盛,只是在经历了千百年来的地震、动乱后,大多数建筑被毁,目前仅存三大殿,是青龙寺有庙以来最小的规模,所以很少有人知道。

山西壁画文物保护(山西一小庙名不见经传)(2)

青龙寺最著名的就是大殿内的壁画,壁画有一部分为元代所作,距今八百多年,比芮城永乐宫壁画的年代还早几十年,每一幅都是国宝级文物。“相传这里的壁画是师傅画的,永乐宫壁画是徒弟画的。整体来说,这两个地方的壁画,绘画手法都极为相似,年代也接近。因为后期被毁,目前留存的多为明朝重绘。”工作人员介绍说,青龙寺壁画之所以没有永乐宫有名,是因为青龙寺一度曾是村子里的学堂,孩子们在壁画上写写画画,毁坏了不少,后又难以修复,造成目前的残缺不全。

山西壁画文物保护(山西一小庙名不见经传)(3)

壁画位于三座大殿四周的墙壁之上。工作人员打开殿门,细心地嘱咐我们,让眼睛适应一会儿黑暗的环境后再看壁画。原来,为了更好地保护壁画,大殿常年关闭大门,殿内也没有人为安装照明灯光。我们靠着微弱的自然光,用逐渐适应黑暗环境的眼睛努力端详,只见一幅幅精美的人物壁画跃然眼前。这些800多年前的壁画,因为画匠采用矿物质颜料作画,使得几百年后,依然线条流畅,色彩鲜艳。

山西壁画文物保护(山西一小庙名不见经传)(4)

一般来说,植物颜料的颜色会更亮丽些,但是不持久,而矿物颜料是从矿石中提取出来的,着色力好,主要色彩有石青、石绿、石黄等。在考古发掘的文物中,矿物质绘制的画作,颜色保存得都非常好。据了解,在古代,矿物颜料制作的工序和周期都比较长,加上原料提炼技术不成熟,历朝历代都很贵重,一度是有钱也买不到的奢侈品。可以说,矿物颜料虽历经千年,但至今仍是现代人常用的颜料之一。

山西壁画文物保护(山西一小庙名不见经传)(5)

使用弥足珍贵的矿物颜料,绘制了三座大殿的壁画,青龙寺堪称“豪”气。在青龙寺壁画中,最著名的就是水陆画,人、释、道三家人物混在一起。一般人物都在最下面一层,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接近地面处,有诸葛亮、张飞等历史人物。顺着工作人员的指引,我们看到了菩萨、元始天尊、历朝历代的皇帝及功臣等。人神出现在同一面墙壁上,看起来热闹又怪异。图为游客在观看寺内的宣传材料。

山西壁画文物保护(山西一小庙名不见经传)(6)

殿内光线昏暗,想要看大门门梁处的壁画,几乎不太可能,为了更好地展示出壁画的特点,工作人员准备了一面镜子,借助镜子的反光,笔者看到一副《西游记》师徒三人的画像。“为什么是师徒三人呢?这里面没有猪八戒。我们知道吴承恩是明朝人,但是这些壁画是元代的,从这里就可以看到西游记是民间故事,而吴承恩只是整理出书。”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图为寺内翻拍的《唐僧取经图》。

山西壁画文物保护(山西一小庙名不见经传)(7)

笔者在墙壁上看到,部分壁画处赫然有着手写的文字和涂鸦,有的地方还有一排钻孔,那是当年孩子们上学时挂书包的钉子孔洞。不知道是福是祸,因为学堂的缘故,壁画被毁掉了部分,也是因为学堂的缘故,青龙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才得以保护。

在大殿壁画的中央部分,还能看到上面有着一块一块的空缺,那是当年侵华日军盗割壁画的罪证。据说被盗割的壁画现在收藏于东京博物馆。虽有追回的部分壁画,但被生硬地拼接在墙壁上后,拼接痕迹非常明显。“追回来后不好拼接,技术不行。为了修复这些壁画,我们请过很多专家,但是专家们来了之后,都纷纷摇头,不敢动。”工作人员说,主要是修复工作太巨大了。

山西壁画文物保护(山西一小庙名不见经传)(8)

工作人员介绍,几年前,专家们尝试着扫描壁画,但工作进行完毕后,壁画部分略有呈现,但不尽人意。由于壁画年代久远,加之技术有限,青龙寺壁画的保护工作只能停滞不前,修复仅限于此。为了做好日常保护,大部分时间,殿门都是关闭状态,每年只有一些美院的学生来临摹。走出青龙寺,笔者和景区工作人员一起感慨,文物修复工作,任重道远啊。大河乡土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