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是最简单且最重要的常规血液检查,故而取名血常规。那么当我们进行了血常规检查,要怎样去解读呢?
要了解血常规就要了解里面最重要的三大细胞: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
白细胞是我们的战斗力
白细胞
白细胞(WBC):也叫白血球。正常范围是4000--10000。
白细胞升高:一般提示急性细菌性感染且和感染程度呈正比. 感染时,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会迅速出现(表现为白细胞数量的增多),吞噬入侵人体的细菌、寄生虫等。
白细胞不升高:往往被看作是病毒入侵导致的感染,白细胞升高呈幅度较小、缓慢的状态。
白细胞是一类细胞统称,组成和功能如下:
(1)中性粒细胞:50-75%
-
0-50%:血液病或免疫性疾病;
-
50-75%:正常;
-
75%以上:急性感染、严重的组织损伤等。
中性粒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约停留6~8小时后进入结缔组织中存活2~3天。
中性粒细胞在骨髓、血液、组织的比例是28:1:25。因此抽查的血液中含量的数值,只有身体全部含量的约2%。是白细胞中比例最多的一种,具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吞噬完成后自身也死亡,成为脓细胞。一般通过咳嗽以痰的形式排出体外。
人的呼吸道是开放系统,尽管有鼻腔纤毛的过滤作用,但进到主气管和支气管的空气还会有细菌,中性粒细胞就是负责气管的消毒,在吞噬细菌后死亡变为脓细胞。
咳嗽,是人体对于感知到气管异物的本能反应,本能的通过气流的急剧变化,希望把气管里面的异物排出来。一般的气管异物就是痰——吞噬细菌死亡后的中性粒细胞的残留物,如果积累到一定程度影响呼吸,人体就通过咳嗽清理呼吸道。如果肿瘤侵蚀气管造成人体异物感,表现为干咳或咳出血。
(2)淋巴细胞:20-30%
-
20%以下:免疫缺陷;
-
20%-40%:正常;
-
40%以上:病毒感染、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由淋巴器官产生,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包括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疫学功能。一般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提示病毒性感冒。
(3)单核细胞3%~8%
-
嗜酸性粒细胞占0.5%~5%,
-
嗜碱性粒细胞占0~1%,
简单应用,按体积大小分:
-
细菌,0.5-5um,单细胞生物体,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可以被10-12um的中性粒细胞吞噬。因此细菌感染一般伴随中性粒细胞增多。青霉素类抗生素可以有效杀灭。
-
支原体衣原体,0.2-0.5um,有细胞壁和细胞膜,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一般体现为嗜酸粒细胞比例增多,超过5%。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效果好一些。
-
病毒0.02-0.4um,DNA或RNA或蛋白质构成,结构简单。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自身不能复制。但是当它接触到宿主细胞时,便脱去蛋白质外套,它的DNA或RNA侵入宿主细胞内,借助后者的复制系统,按照病毒基因的指令复制新的病毒,一般伴随淋巴细胞增多。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它携带氧气到我们身体各处,所以有了红细胞才让我们看上去是红润的有力的,是精神饱满的。红细胞减少的人则会是苍白的无力的虚弱的,无精打采的。而营养均衡的饮食对机体生成红细胞是必须的,所以节食、偏食的美女们就会白的很不漂亮哦!偏食的肿瘤患者更要不得!
红细胞生成于骨髓之内,开始在白细胞内生长。红细胞老化后,易导致毛细血管堵塞,一部分会自动返回骨髓深处,由白细胞负责销毁;大部分衰老的红细胞在经过肝脏时,被肝巨噬细胞分解成为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在肝脏经过葡萄糖醛酸化转化为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经胆总管存储于胆囊,最终流入十二指肠用于消化分解油脂。
红细胞溶血症是红细胞大量死亡,代谢能力不足可以导致间胆升高,肝脏醛酸化不好可以导致间胆升高,肝脏肿瘤压迫胆管,胆结石,胆道障碍,胰腺病灶,都可能导致直胆升高。
红细胞生长周期100天左右,就是说:补血的见效需要至少三个月的时间才可以看得到。为什么化疗第五个周期一般开始贫血,就是因为化疗第五周期一般进入100天的时间窗口,因为从第一次化疗开始产生的造血抑制,到第五周期存量消耗殆尽,增量产生有限。
贫血有三种可能性:缺铁性,缺叶酸, 缺vb12。平均红细胞体积过大,提示缺乏vb12和叶酸的贫血、巨红细胞症。红细胞携带的血红蛋白,具有运送氧气的能力。血红蛋白:110~160g/L,是人体血液中运送氧气的“车”。
-
30g/L:极度贫血;
-
30g/L-60g/L:重度贫血;
-
60g/L-90g/L:中度贫血;
-
90g/L-110g/L:轻度贫血;
-
110g/L以上:正常。
红细胞无细胞核,有细胞膜和细胞质(血红蛋白)构成,细胞质中的血红蛋白是晶体,且为液晶,因此红细胞的变形主要取决于细胞膜的力学性质。红细胞的尺寸约5-8μm,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2-3μm,但红细胞能够通过毛细血管,就是因为红细胞易变形。但老化的红细胞易堵塞毛细血管。
成熟的红细胞是无核的。这意味着没有DNA也没有线粒体,它们通过糖酵解途径合成能量。德国科学家瓦.伯格认为癌细胞也是线粒体失控,通过糖酵解摄取营养。
血小板是我们的修护师它保持着我们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同时在我们受伤流血的时候还迅速聚集到伤口,协同机体的凝血因子一起形成凝块堵住伤口,减少血液的流失,促进伤口的修护和愈合。所以血小板减少的人就会有出血不止的风险,而血小板异常增多的人可能血栓的风险就会增加哦。
血小板:100--300,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作用,修补破损的血管。
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体积小,无细胞核,呈双面微凸的圆盘状,直径为2-3um。平均寿命7~14天,衰老的血小板在脾脏中被清除。
当人体受伤流血时,血小板就会成群结队地在数秒钟内奋不顾身扑上去封闭伤口以止血。血小板和血液中的其他凝血物质——钙离子和凝血酶等,在破损的血管壁上聚集成团,形成血栓,堵塞破损的伤口和血管,血小板还能释放肾上腺素,引起血管收缩,促进止血。
-
高于300,易形成血栓,在脑部就是脑血栓,在肺部就是肺栓塞,抗凝可以用低分子肝素钠或华法林钠;
-
低于100,易造成出血。
值得一提的是,输血小板会造成抗体,人一生只有一次机会可以输血小板。如果化疗造成血小板低可以肌注白介素11升血小板。
这就是我们人体的三大细胞,他们齐心合力维护着我们的健康,而血常规检查就是对这三大细胞的检测,以便早期发现机体的异常。
这些细胞增多代表骨髓造血比正常要活跃。活跃,不一定是好事。
-
白细胞增多并不一定代表战斗力增强,因为只有年轻力壮的白细胞才具有战斗力。那些幼年的白细胞不但缺乏战斗力,还像社会毒瘤一样无限制的增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白血病。
-
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增多,虽然不会像肿瘤一样造成严重混乱,但是它们大量聚集在一起,就会形成血栓,这类疾病就是骨髓增殖性疾病。
-
骨髓在造血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都会减少,这就是造血功能异常,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
如果提供的造血原料不足,也会造成血细胞的减少,如缺铁性贫血、营养性贫血。
-
骨髓造血过程没有问题,并不是就能放心了,还会有坏蛋把我们的果实偷走,最常见的就是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等免疫系统疾病。这类疾病造成体内混乱,自己对抗自己的细胞。
-
还有一类就是外源性的抗体,比如病毒、细菌、药物,也会使细胞减少。由于红细胞的生存期长达120天,更新速度较慢,所以外源性抗体导致的细胞减少,多数见于生存期只有大约一周的白细胞和血小板。
-
大出血也会造成红细胞减少,所以,血液丢失是造成红细胞减少的另一个原因。
编者:笨笨猪
点击阅读相关热门文章:
-
找到相似病友,抗癌不再孤单!
-
论抗癌的持久战:癌度船长集结令
-
白血病真的是不治之症吗?
-
换位思考,给癌症患者应有的尊重
-
肿瘤患者厌食、不想吃饭咋办?
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公众号“癌度”,了解更多关于肿瘤和基因的资讯。
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公众号及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