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不识文中意,再读已为文中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鲁迅为什么要写祥林嫂?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鲁迅为什么要写祥林嫂(我最大的悲哀就是读懂了鲁迅笔下的祥林嫂)

鲁迅为什么要写祥林嫂

初读不识文中意,再读已为文中人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

祥林嫂,是鲁迅作品《祝福》中的人物,她的一生非常坎坷、悲惨,早年嫁给比她小十岁的丈夫,某年春天,丈夫不幸去世,祥林嫂知晓了婆婆想要把她卖掉,为了逃难,祥林嫂孤身一人来到鲁镇,在卫老婆子的介绍下,在鲁四老爷的家中做女工。

祥林嫂手脚粗壮,做重力活也不在话下,有耐性,又不辞劳苦。试工期内她因为干活勤快又麻利,很快就成为了鲁四老爷家中正式的女工。

然而好景不长,新年刚过不久,祥林嫂的婆婆突然来到了鲁镇,并强行带走了祥林嫂。婆婆为了给小叔子筹到彩礼钱,竟然把祥林嫂卖到了山里,祥林嫂终是嫁给了第二个丈夫贺老六。

祥林嫂的儿子出世了后,一家人过得也算平静,可不久,悲剧再一次发生在祥林嫂身上,丈夫死于风寒,接着她的儿子被狼吃掉。

图片来自网络

为维持生计,祥林嫂又孤身来到了鲁镇,重新在鲁四老爷家做工。她逢人便讲起儿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惨遭遇,不少乡亲们起初都过来听听祥林嫂的故事,并对她表示同情。

随着祥林嫂反复地讲起她那悲惨的故事,大家也就不觉得新鲜了,并且开始嫌弃祥林嫂。讲了几遍,就是重复,重复的东西也就没人喜欢听了。在那样的旧时代,人们光是照看生活都花光了力气,所以同情心也是有限的。

当祥林嫂三番五次喋喋不休地讲自己的故事时,连“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了

文中形容祥林嫂“死尸似的脸上整日没有笑容”。鲁四老爷嫌弃她是两次失去丈夫的寡妇,认为她不吉祥。准备“福礼”,不让她沾手。四婶执行四老叔的告诫,她对祥林嫂说:“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拿。”这一切的嫌弃对祥林嫂的精神都是巨大的打击。

祥林嫂的身体每况愈下,年纪大了,手脚也不灵活,记性不好经常做错事,最终被逐出了鲁家,成了乞丐。某年冬,就在家家户户都忙着“祝福”的时候,祥林嫂终被穷苦夺去了生命。

图片来自网络

祥林嫂没有反抗吗?她反抗过

祥林嫂的形象,在人们的眼中,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爱抱怨的人,但祥林嫂没有进行反抗吗?在旧社会中,她只会被安排吗?并不是,祥林嫂也曾奋力反抗过。

祥林嫂逃到鲁家后,为了留住工作,像个男人一样卖力工作,打工时极其勤奋,一个女人比得上一个粗汉:

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丝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

被婆婆卖到山里,出嫁时奋力抵抗,并没有哭喊,而是嚎、怒骂,那试图挣脱的劲抵得上三个男人:

太太,我们见得多了:回头人出嫁,哭喊的也有,但祥林嫂可是异乎寻常,他们说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坳,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捺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直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

图片来自网络

多少人活成了祥林嫂的看客

祥林嫂最后还是死了,死于旧社会封建文化的束缚、死于身边人的残暴、死于看客的冷漠。

看客知道了祥林嫂的悲惨经历,竟然还拿痛处刺激她,说她被卖到山里是自愿的:

“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

大家知道祥林嫂看到孩子的时候,总会说起被狼吃掉的亲生孩子阿毛,后来,只要有孩子在,他们会嘲笑着问到:

“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

这些看客不仅冷漠,而且残忍,一次又一次地揭开祥林嫂的伤疤,每次说起阿毛,祥林嫂就会想起孩子五脏六腑被掏空,出现在狼窝。但周遭的人却以此为乐,使她的精神越来越恍惚,加速了她的死亡。

这不禁让我想起江歌的妈妈,从一开始的被人怜悯,到后来大批人在她社交账号下说她借着女儿的死出位、赚钱,说她太作。

多少看客们躲着屏幕后面,用文字来攻击别人,内心阴暗,看客们像看戏一样,只想找点乐子,又怎么懂这种痛苦?只是看客们要是看不惯,就大可不关注,但何必对一个丧女的妈妈下狠语?

图片来自网络

多少人又活成了阿Q和孔乙己

阿Q,在鲁迅笔下是一个一贫如洗,给别人做着短工的男子,正式的工作也没有,每天只要吃饱肚子,有几文钱拿去喝酒就神气得很。

阿Q有一套自我的精神疗法,比如,在被人揪住辫子往墙上撞头的时候,希望别人放了自己时,阿Q就自己说自己是“虫豸”,事后,认为自己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所谓的“第一个”,就是觉得是一种无上的荣耀,阿Q在精神上胜利了。

比如被别人打,他可以想象成自己被“儿子”打了,认为打他的人都是违背了伦理的,连爹也打,不像样了,于是,他这种精神胜利法又再一次让自己心满意足。

阿Q,遇到强者,即使被压迫也不敢反击,用话语来进行自我安慰,自我催眠,却一点用处也没有,最后强者变本加厉,弱者被欺负得更凄惨。

多少人就像阿Q一样,在面对资本、权力时,明明心里愤怒得很,却不敢反抗,不敢说一句真话,总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大家也是被这样压迫的,告诉自己看开点就好了。

正因为带着阿Q这样的精神胜利法,才会让原本处于弱势地位的人更弱,自我安慰却摆脱不了被欺负的事实,坏人正是看中这种心思,更叨叨逼人。

图片来自网络

孔乙己生活在新旧社会的过渡时期,其性格就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孔乙己善良朴实,另一方面他迂腐顽固。

孔乙己是清朝末年的知识分子,在他眼中,他信奉的是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是他却没能在读书上有荣誉,连秀才都没有考上,又没有功名利禄,生活过得非常穷酸。

孔乙己有着封建科举制度影响下的书生清高气质,没有多少收入,也不愿意从事劳动工作去赚钱,一味端着读书人的架子,却穷得要命。

除了贫穷以外,孔乙己还是死要面子的人,觉得自己作为一个读书人,就应该比普遍人高一等,处处卖弄学问,又不愿承认自己的穷困潦倒,摆架子,甚至不知道周围的人常常以此作为笑柄,拿孔乙己所谓的学问开玩笑。

多少人活着活着就成了孔乙己,在自己的世界里固执己见,顽固而不愿意改变,认为自己坚持的东西才是对的,哪怕周围的人持有相反的观点,他不去思考,只管认为别人都是十分可笑,他才是正常的一派,却不知道自己已在暗中被大众所嘲笑。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活成了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甚至是成为了文中的主角。鲁迅先生的作品具有超越时代的思想,是人性的缩影,作品里所反映的都是如今人们所带有却又被自我所忽视的。

他的作品,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大众的内心,却也为人们指明了方向,引导人们走向光明。

今天我把鲁迅先生经典全集推荐给你,9册书活动价只要68元,一本本的书,一个个人物都能让你看到自我,从而反思并过得更好。

如你需要,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618好物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