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过重,会引起身体的肥胖,浑身乏力,皮肤上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朋友会出现实际过重的情况,今天小编就告诉大家一些去湿的好办法,小妙招祛除体内之湿、室内保持干爽,防外湿,饮食调理,祛内湿。

《中医湿病证治学》一书中指出:湿非一病、百病兼之。比如说风湿性关节炎、湿疹、包括某些头痛、眩晕、失眠、高血脂、冠心病、中暑、带下、痛风、泄泻、中风、高血压等等都与湿邪有关。可见,水液代谢失常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和广泛性。

另外,湿又分为内湿、外湿。外湿就是自然界中的水湿,如云、雨、雾、露,生活中的眼镜上的水汽,包括空气中的湿度。外界的湿度增加了,也是个致病因素。比如说雾露特别大的时候,空气流动的慢了,在空气中悬浮的微颗粒,粉尘就多。呼吸后容易产生疾病。房子里容易长霉,容易引起过敏,特别是夏天大家都能感受的到,闷热。湿度大,出汗后不能很好的蒸发,大家都知道出汗是一种重要的散热方式,从而调节体温,但如果不能很好蒸发,就不能达到这一作用,所以夏天,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温度可能还没有达到那么高,但你都感觉很难受,甚至中暑。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呢?

体内有湿气的13种表现:

1.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

2. 睡觉留口水、口臭、身体有异味

3. 浑身无力,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

4. 睡觉打呼噜,痰多,咳嗽

5. 大便稀黏腥臭,粘稠(不易冲掉)

6. 感到累,连说话都懒得说,没劲儿

7. 眼袋下垂,肥胖,减肥后反弹

8. 脸色苍白,原本红润的脸颊不见了

9. 小肚子大(常有胀气),身体浮肿

10. 耳内湿(耳禅湿)毛发粗糙,易脱落

11. 舌头边缘有锯齿,俗称“裙边舌”

12.女性阴部潮湿(瘙痒异味)菌类腐败,男性阴囊潮湿。

13.机能衰退,对房事不感兴趣质量不高,男性阳痿早泄。

如有以上1~2种症状,要引起注意了,说明体内有湿气。

湿气称得上是“万恶之源”,遇寒成湿寒,预热为湿热,遇风则化为风湿,这三种“湿”入侵人体,易导致消化道、泌尿系统以及皮肤等多个部位的问题。

体内湿气排湿的方法(小妙招祛除体内之湿)(1)

湿气重

7大部位最受伤

消化道:影响食欲,不想吃东西,还会出现口臭,大便不爽,易粘马桶壁。

泌尿系统:体内湿气重,细菌滋生,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

皮肤:湿气过大会刺激皮肤大力散热,负担加重,免疫力随之降低。因此,痤疮、皮炎、湿疹、癣都会不请自来。

关节:湿气入侵关节,则关节酸痛、沉重、活动不利,痛处固定。

头部:湿气入侵头部,则出现头晕、犯困、头重如裹。

胸腹部:湿气滞留胸腹部,则出现胸闷、胃胀。

下肢:湿气往下走,可出现下肢水肿、交期等症状。

小妙招 祛除体内之湿

室内保持干爽,防外湿

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外界湿气诱发内湿,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所以,在阴雨绵绵的天气,尤其是回南天里,应该关窗关门,把湿气拒于外面。

其次,别穿没有干透的衣服,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的水分,吹干头发。还要避免淋雨,别让水分湿气包裹着身体。最好能够买一台烘干机,把家里的毛巾、衣服等都烘干后再穿着。

一旦天气好转,湿气减少时,应该及时开窗通风,让空气流通,带走室内的湿气。如果外界湿气仍然很重,建议使用空调、抽湿机等,使得室内空气干爽,免得湿气滞留室内。

饮食调理,祛内湿

脾虚湿困是春困的基本病因,应健脾去湿,而温补脾胃是解除春困的最好途径。由于春季肝气旺、脾气弱,而脾胃主四肢,脾气不旺,四肢酸软无力,所以要补脾。对于内湿不重的人,在饮食上,健脾祛湿,多吃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等,能慢慢缓解。

脾虚:可用瘦肉、猪骨,任选北芪、党参、白芍、茯苓等药材一起煲汤饮用。

祛湿:昏昏欲睡、困倦身重,可以用藿香、豆蔻、薏米、芡实、扁豆、赤小豆等煲汤饮用。

肝火旺:可食用冬瓜、大白菜、白萝卜、凉瓜等清肝泻火。

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适量运动

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方法,特使是长期呆在空调房中的白领,通过运动流汗祛除体内多余的湿气,对于健康十分有益。

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