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是个好东西,流传深远,易于传播,很多难以解释,或是解释起来比较复杂的道理,一个言简意赅的寓意故事,就能瞬间解决问题。

无论是小朋友、大朋友还是老朋友,亦或是有学识没学识的,一听故事就都明白了。

青蛙跳出井来以后看到了什么(寓言背后的真相)(1)

《坐井观天》这个小小的寓言故事,想必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比较熟悉。

说的是一只青蛙坐在井里。

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青蛙跳出井来以后看到了什么(寓言背后的真相)(2)

这个寓言故事通常用来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之人,今天读起这个故事,很多人都会悠悠然,一般只会指别人目光短浅,而不会指自己,尤其成年人,坐井观天而不自知,比比皆是。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量已经远超上下五千年,也许几千年的历史信息还没有互联网上一年的信息量大。

人生有涯,而知无涯,我们有限的时间是不可能获取无限的知识和信息的。我们只能获取我们想要的或是我们认为对的东西。

大数据的精准采集与运算,它比我们更懂我们自己,每天我们打开网络,它总是给我们推荐我们想要看到的东西,而不会推我们意识里不知道的,也不会推荐我们不认同的。

互联网,在大数据的算法里,她总是很懂我们的心,只要打开网络,扑面而来的信息,总能一一满足我们所需。

青蛙跳出井来以后看到了什么(寓言背后的真相)(3)

她直接连接的已经不是我们的大脑,而是连接了我们的潜意识,她每天不断地强化我们的意识,使之成为我们的潜意识,在潜意识推动中,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习惯。

很多时候,这样的影响,防不胜防,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孤立的自我意识形态下,却全然不知。总以为获得了新的信息,其实没有,这些信息也只是自我意识形态的一种累加,在互联网时代的人们,依然活在井底,无法跳出这个意识封锁的怪圈。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坐在井底看天,即使每天看天,还是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除非按小鸟说得跳出深井来看。但互联网时代,要跳出深井,并非易事,大数据已经锁住了人们的心智,圈子文化正在禁锢着人心。更多的人害怕孤单,害怕面对真实的自己,总是偏好于在圈子中寻找内心的慰藉,以获得心灵安全的港湾。即使他们跳出一个圈子,他们还会去寻求另外一个圈子,以此来麻痹自己。

青蛙跳出井来以后看到了什么(寓言背后的真相)(4)

现在,让我们再次回到上面这个寓言故事,思考一下:青蛙为什么不跳出井来,看看天到底有多大呢?我归纳的一下,有几种情况:

第一、青蛙有跳出来的意愿,但没有跳出来的能力,而且祖祖辈辈,都告诉过它,跳出去是不可能的,它的思想被束缚,也就不敢想这比登天还难的事情了。

第二、青蛙没有跳出的意愿,因为它已经习惯了呆在井底,它从小到大都呆在这,它觉得挺好,不用改变,不用到外面乱精神,自己很安逸很幸福。

第三、青蛙根本就不关心天有多大,知道了又如何,与自己又没关系,每天在井里逍遥快活,身为青蛙王子,每天有一堆青蛙公主陪伴,幸福得不要不要的,做王子不香吗,干嘛要去自寻烦恼,很多鸟儿到处飞,居无定所,几辈子奋斗也不可能享受我这样的贵族生活。

第四、青蛙有跳出井的意愿,也有跳出的能力,而且也跳过,只是鸟儿不知道。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青蛙需要有自己的同伴,身为王子的它,跳出去只是为了寻求到更多的青蛙公主,但白富美的公主大多都集中在井里,所以它跳出一个井,还会跳入另外一个井,永无止境的它,已经离不开井了。

青蛙跳出井来以后看到了什么(寓言背后的真相)(5)

《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原来目光短浅的不只是青蛙,还有你我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