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头条搞创作#庐山游记原以为庐山是一座独立于长江之畔的高山,错了----庐山不高,也不特别的险峻,而是一个四周陡峭,丘壑纵横、峰峦起伏,山顶较为平整的“大山”,被长江、鄱阳湖等四面环绕对于泰山,杜甫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巍峨感,而登庐山眺望,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水多”的开阔状,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庐山真面目怎么来的?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庐山真面目怎么来的(探识庐山真面目)

庐山真面目怎么来的

#我在头条搞创作#庐山游记

原以为庐山是一座独立于长江之畔的高山,错了----庐山不高,也不特别的险峻,而是一个四周陡峭,丘壑纵横、峰峦起伏,山顶较为平整的“大山”,被长江、鄱阳湖等四面环绕。对于泰山,杜甫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巍峨感,而登庐山眺望,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水多。”的开阔状。

庐山宏厚博大、移步换形、千姿万态----难怪有“山中不知山”地感叹。如果说黄山是一枝独秀于群岭,像是一个锋芒毕露、个性张扬的少年,那么,庐山犹如一个优雅深邃,胸怀若谷的慈祥老者,所以,庐山是蕴含于厚重的群峦之中的经典。也正因为如此,才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北宋苏轼)”的佳句。

原以为庐山是历代文人附风趋雅的游玩之所和近现代文化、政治之名地!也对,又不完全对——庐山的真正意义在于她独到的风景和独一无二的宜人与清凉;山下是江南普遍的酷暑,而庐山却独具清爽-----唯庐山方有如此美妙宜人的南国夏日!天成的佳境也成就了诗人脍炙人口的妙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林寺桃花》唐代白居易)”。庐山瀑布少了些壮观,就现在所能看到的情形,唐朝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太过夸张了些,但庐山瀑布绝对不失秀美;庐山泉潭也不壮阔,但绝对有其独到的神韵;三叠泉不如黄果树瀑布的咆哮,但优雅温柔的拾级而下之从容,犹如款款而至的少女!静坐于山间林荫处是特有的享受:蝉虽嘈,而更衬托出山泉和树荫之幽静;径艰难,却凸显着险峰幽洞与辽阔壮观。

山的壮阔和幽深以及独特的气候,以庐山为最,无以复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