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大家好!我是一个小咖,欢迎大家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我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有趣的小故事!
位于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
有一个中国最神秘的村庄-达里雅布依村。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时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维吾尔语意思是传说中的被诅咒的、淹没在沙漠之下的城市。
达里雅布依村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里面的人被称为克里雅人。
达里雅布依村最神秘的地方在于,这个村庄在世人面前隐藏了近千年。
直到19世纪初,人们才知道了这个地方的存在。
今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神秘民族的面纱。
十九世纪达里雅布依村被发现
十九世纪初期,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来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意外地发现了一块绿洲,斯文赫定随即向绿洲的深处进发,突然看到远处有几个隐隐约约的人影,就这样,斯文·赫定成为第一个发现这里的人。
但他当时并未把这个发现公之于众,而是默默地写进了自己的探险笔记里面。
到了十九世纪初期,著名探险考古学家斯坦因分别于1900-1901年、1906-1908年、1913-1916年、1930-1931年进行了他著名的四次中亚考察。
其中的第二次中亚考察更为中国学者熟悉,此次考察的主要目标是发掘古楼兰遗址。
同时,在看过斯文·赫定的探险日记之后,斯坦因也对这个位于沙漠腹地的神秘绿洲十分向往,多次来到这里,并为克里雅人做过人种学测量,他最终证实这些村民只是一支印欧民族的后裔。
1956年,随着我国对全国各种无人区域的探索,这个在沙海中隐藏了千年的神秘部落,逐渐出现在了世人的眼前。
1982年,一支石油地质勘探队奉命进入塔卡拉玛干沙漠开展石油勘查,行进的过程中由于越野车辆陷入沙里,发出的巨大声响,吓得远处的克里雅人转身就跑。勘探队员不知道沙漠里还有生活着人类,当即也吓傻了,于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发现野人”的消息不胫而走。
1989年这里被纳入了管辖,并设置了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人民政府。
克里雅人如何生存延续至今克里雅人为数不多的居民(据统计一千多人)以游牧为生,原始的克里雅人依靠着黄沙、克里雅河、胡杨等生活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克里雅人的“母亲河”克里雅河。
克里雅河发源于喀拉昆仑中段,顺流而下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克里雅河即将消逝于沙漠的地方,孕育了一块神秘的绿洲,养育了民风古朴的克里雅人,克里雅人给自己的村落起名“达里雅布依”,意思就是“大河沿岸”,克里雅人世代生活在一百多万亩的原始胡杨林中。
原始的克里雅人的生活简单而幸福,心灵手巧的的克里雅人建造房屋利用的建材就是大片的胡杨木,因为没有水泥固定,他们用克里雅河河底的淤泥代替,房屋里面会有用沙子堆砌的床以及克里雅人独创的火塘“”,就是在地上挖个坑,当做他们的灶台,简单但是实用。
饿了,克里雅人会制作他们的特色美食“沙饼”,“沙饼”维吾尔语叫“库麦琪”,分为带肉的和不带肉的两种,是一种一尺多直径的圆形面饼。事先克里雅人会点燃柴火,然后在柴火下面铺上一层沙,等到沙加热之后,先把沙子扒开,把饼平铺在热沙子上,上面再盖上一层沙子、再盖上热木炭(这个过程有点像我们的烤红薯)。重要的节日,克里雅人会宰羊庆祝,做红柳烤肉。
游牧作为古时候重要的一种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放羊是古时克里雅人的主要工作,日出放羊,日落而息,羊的食物就是成片的胡杨木林,放羊的时候,他们砍伐胡杨树枝上的树叶给羊吃,绿洲中在夏季也会有成片的芦苇,克里雅人会储存起来,给羊在冬天食用。
由于气候变化和绿洲的进一步退化,资源的枯竭,2016年,沙河县政府决定将达里雅布依居民搬迁到自然条件更好的地方。在距离于田县城91公里的地方,建设了一片新村。
克里雅人是从哪里来
关于克里雅人的由来由于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所以至今一直争论不休。
主流的主要存在三种说法。
第一种是克里雅人为西藏阿里古格王朝后裔,古格王朝的建立大概从9世纪开始,到17世纪结束,相传17世纪中期古格王朝发生内乱,国王之弟请拉达克军队攻打王宫,王朝被推翻。其中的一支小分队突围逃离后翻越昆仑山,来到了克里雅河,选择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并延续至今。
第二种是克里雅人是当年于阗国居民的后裔。现在的于田县,古名“于阗”,是古代西域佛教王国,是塔里木盆地南缘一个古老的塞人城邦,为西域南道中,国势最强的国家之一。公元960年,喀喇汗王朝的木萨汗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信奉佛教的于阗国和信奉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之间,爆发了持续近40年的宗教战争,最终于阗国战败,一部分人害怕宗教迫害于是远离家乡至这里。
第三种最具传奇色彩,克里雅人是古楼兰的后裔,楼兰国是西域古国名,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楼兰王国在4世纪突然消失,后便毫无踪迹可循。于是有人猜测古楼兰王国的子民散布到了沙漠的各个腹地,其中的一部分人就来到了这里。
无论克里雅人的祖先是谁,毕竟在沙漠腹地,历经几千年的沧桑变化,他们都记录下了中华几千年来的璀璨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