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

他对父母说:

“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

16岁

他以同等学力考入西南联大

35岁

他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享誉全球

他,就是杨振宁

19岁获得诺贝尔奖(他12岁立志要拿诺贝尔奖)(1)

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1929年,父亲杨武之被聘为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杨振宁便随父母北上,搬进了清华园。

19岁获得诺贝尔奖(他12岁立志要拿诺贝尔奖)(2)

在清华园里,杨振宁小有名气,他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尤其是在数学方面展示出了超强的能力。

12岁时,杨振宁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本名为《神秘的宇宙》的书,他被书中所讲的奇妙的宇宙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所吸引,回家竟对父母说:“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父亲听到后也没放在心上,只当作少不知事的儿子年少轻狂的妄语罢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南迁来到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此时,杨武之也带着妻儿迁到了昆明。

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高二时,杨振宁以同等学力考取了西南联合大学,这一年,他只有16岁

19岁获得诺贝尔奖(他12岁立志要拿诺贝尔奖)(3)

上了大学,父亲杨武之便开始给杨振宁介绍比较高层次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让杨振宁接触了近代数学的精神,深刻地影响了杨振宁在科学研究上的风格。

1942年,在中国近代著名物理学家王竹溪的指导下,杨振宁开始统计力学的研究,统计力学成为杨振宁另一个主要研究领域。

1944年,杨振宁以88.28的优秀成绩取得清华大学物理系硕士学位。此时,杨振宁也顺利被清华大学录取为第六届留美公费生。这一年,杨振宁22岁。

19岁获得诺贝尔奖(他12岁立志要拿诺贝尔奖)(4)

图:杨振宁被清华大学录取为第六届留美公费生的珍贵档案

1945年8月28日,他远赴美国求学,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在芝加哥大学,杨振宁一开始想做实验,因为他觉得实验技能对他将来回国后更有用。然而杨振宁逐渐发觉,尽管自己懂得很多物理知识,但似乎在实验方面并不擅长。

而此时,泰勒察觉到了杨振宁的苦恼和不安,就建议他专心做理论物理的研究,并愿意当他的导师。从此,杨振宁便轻装上阵,走上了理论物理学之路。

19岁获得诺贝尔奖(他12岁立志要拿诺贝尔奖)(5)

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后,杨振宁在科学家费米和泰勒的推荐下,去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做博士后,还与仰慕已久的爱因斯坦成为了同事。

来普林斯顿的第一个圣诞节长假,杨振宁在普林斯顿街头邂逅了杜致礼,并且在1950年8月26日与她喜结秦晋之好。

19岁获得诺贝尔奖(他12岁立志要拿诺贝尔奖)(6)

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杨振宁一心扑在了理论物理的研究上。

杨振宁曾经在西南联大做学士论文的时候,在父亲杨武之和吴大猷的引导下,学会应用群论,物理学中对称性问题的研究成为杨振宁最喜欢和最主要的领域。也正因为如此,此时的杨振宁便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把规范不变性推广出去

19岁获得诺贝尔奖(他12岁立志要拿诺贝尔奖)(7)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清华大学教授 杨振宁

来一个两个粒子,就发展出来一个可能的方向,另外来了两个粒子,又发展出另外一个,零零碎碎的。我觉得这样不行,得有一个统一的观念,把所有不同粒子的交换相互作用都包在总的原则里。恰恰我对对称很发生兴趣,我对1929年赫尔曼•外尔所提出的规范场来解释麦克斯韦电磁学,很熟识,所以我就说,也许应该把麦克斯韦的工作通过规范场这个观念把它推广一下。

这种想法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使杨振宁几乎“走火入魔”,但遗憾的是,他每一次的努力都在同一个地方卡了壳。虽然屡次卡壳,但杨振宁并没有放弃,在布鲁克海文实验室,同一办公室的米尔斯对他的这个想法也颇有兴趣。

19岁获得诺贝尔奖(他12岁立志要拿诺贝尔奖)(8)

令杨振宁惊喜的是,在与米尔斯的讨论中,没有再像以前那样,在“同一个地方卡壳”了,而且越讨论,方向越清晰。

一直到1954年,杨振宁和米尔斯终于合作发表了非阿贝尔规范场论,也称作“杨-米尔斯场理论”。这一理论让规范场的研究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19岁获得诺贝尔奖(他12岁立志要拿诺贝尔奖)(9)

图:杨振宁和米尔斯合写的重要论文

1956年6月中旬,杨振宁和李政道向《物理评论》提交了一篇论文,论文的题目是《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守恒的吗?》。他们断定无论对β衰变还是对所有的弱相互作用来说,宇称守恒的问题都没有最终解决。

19岁获得诺贝尔奖(他12岁立志要拿诺贝尔奖)(10)

为了证实他们的想法,杨振宁和李政道还在文章里设计了五个实验,供实验物理学家用实验来检验他们的想法。

然而大部分物理学家对此都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认为违反宇称守恒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哥伦比亚大学任职的吴健雄,却愿意做其中的一个实验。吴健雄的同位素钴60核的实验,成功地证明了宇称在弱相互作用中并不守恒。

1957年1月15日,杨振宁和李政道完成了实验报告论文。从此,宇称不守恒正式被物理学界承认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给了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位年轻的中国物理学家。

19岁获得诺贝尔奖(他12岁立志要拿诺贝尔奖)(11)

消息传到中国以后,国内报纸立即报道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吴有训、周培源和钱三强代表中国物理学会给他们两人发去贺电,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更是兴奋极了。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此后,杨振宁在理论物理学的高速路上,几十年如一日,不断探索、不断突破,获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为世界物理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敬请收看今天(9月22日)

CCTV-4《国家记忆》

《大先生杨振宁》之《不负韶华》

全网独家首发尽在央视频APP,

点击环球标签页,

搜索并关注《国家记忆》!

想【提前】收看最新一期节目

扫描下方二维码抢先看!

19岁获得诺贝尔奖(他12岁立志要拿诺贝尔奖)(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