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昨晚带女儿在小区里玩,刚巧遇到几个玩水枪的小朋友,其中一位4岁左右的小男孩因为脚踩到地面上的水滑了一跤,跳着脚正哭闹着。

“摔疼了吗?”男孩的妈妈蹲下身问道。男孩哭着不说话,恼怒地用双手拍打起妈妈。

妈妈显然有点生气了,“是我让你滑倒的吗,你打我干嘛?”男孩不依不挠,双手继续拍打着妈妈。

妈妈一把把孩子推开,男孩索性一屁股坐在地上,更大声地哭了起来。妈妈见状更是生气,转头走了。

男孩一见,急忙爬起来哭喊着去追赶妈妈……

2岁孩子无理取闹哭闹(4岁男孩自己跌倒)(1)

理解孩子

在了解了这个阶段孩子的特征,我们把视线回到场景中的这个小男孩身上。这下我们就不难知道孩子为什么是因为滑了一跤哭闹并拍打妈妈了。

男孩认为有能力控制自己不摔跤,但却发生了“意外”,他无法接受自己的“无能”,感到很是挫败,也可以说他是在跟自己生气,但不知道如何表达,于是他用与生俱来的哭闹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当我们知道了孩子让人生气的行为背后,竟然是成长给他带来的痛苦的时候,代替生气的或许会是心疼了吧。

怎么做?

1、接纳孩子的情绪。

当我们察觉到孩子是因为上述原因而哭闹时,要做的是全情的接纳,具体说来有三个步骤:

1)认同感受。认同感受是说父母要帮助孩子把他的感受描述出来,并表示认同。如:宝宝认为自己本来是可以不滑倒的,但却滑了一跤,因此而感到难过是吗?很多时候,当父母正确地解读了哭闹,孩子的情绪就已经消退了一大半。

2)共情。向孩子讲述自己小时候发生的类似的事,如:妈妈小时候有一次在洗车厂玩,不小心踩到青苔摔了一大跤,我当时又疼又生气……

3)陪伴。如果进行了前面两步,孩子还是哭闹,就在一旁陪伴孩子就好。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现在有些难过,我会一直在这里陪着你。如果孩子拍打,就抓住他的手告诉他:如果生气你可以(大声地哭、可以踩树叶、可以捏纸团……),但是不可以伤害别人。

2、给孩子恰当的帮助。

孩子是需要成人帮助的,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和耐心,特别是在他学习技能的时候,比如穿衣、使用筷子、系鞋带等等。

不要说教及过多的干涉孩子,而是示范给孩子如何做;在孩子自己练习的时候,父母需要在一旁进行观察,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帮助和引导,如:孩子穿套头体恤往往后背拉不下来,成人可以在后面轻轻地帮助;孩子用筷子时,你也在旁边拿着筷子放慢速度使用。

这样的做法,不但会让孩子看到一小步一小步的进步,同时也让孩子逐渐明白通过持续学习就能掌握更多的技能。

3、做偶尔犯错的父母。

在养育中,我们常常展现自己的无所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的尽善尽美。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会在不经意间降低孩子的自信。父母的完美无缺让孩子认为无论自已怎么努力还是无法像爸妈做的一样好。

举个例子,我的女儿从小就喜欢画画,但慢慢地她发现无论怎么画都不如爸爸画得好,于是很长一段时间就总是要求爸爸画,而自己不画;后来爸爸开始故意画得粗劣一些,看上去跟女儿画的相差无几,仅仅这一个改变就让女儿又神奇地爱上了自己画画。

孩子不需要完美父母,他们需要真实的、能站在孩子角度考虑问题的父母。这样的父母能让孩子从学习技能中培养出自信,并有助于孩子建立牢固的安全感。

2岁孩子无理取闹哭闹(4岁男孩自己跌倒)(2)

上述就是我对孩子无理取闹的几点解读。

说来,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往往缺乏的不是爱,而是不知道如何去理解和感受孩子,这也是为什么道理和方法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又很难的原因。

理解孩子的每一个行为,做一个有感受力的父母。当你能够察觉自己感受的时候,你就能更理解和感受孩子。而作为父母的你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只要用心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养育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