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六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新教科版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1)

卷面分:3分。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一、填空题。(每个词只能用一次,选错或者使用别的词不能得分,每空2分,共20分)

1.地球表面有_____________平原、山地、_____________和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2.长白山天池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_____,敦煌的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黄河第一湾——乾坤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_____________、地核三个圈层。而组成_____________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_____________三大类。

4.流水对土地的_____________作用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了改变。

5.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地形图上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海拔高度。 ( )

2.我国地势西低东高,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 ( )

3.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少、海洋多。 ( )

4.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 ( )

5.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雨水越大,对土地的侵蚀就越严重。( )

6.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但不会断裂或错动。( )

7.地震发生时,应尽可能迅速地撤离到空旷地带。 ( )

8.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侵蚀。 ( )

9.地表不是一成不变的,陆地面积因河流不断把泥沙冲向海洋,所以正在迅速变大。 ( )

10.在做“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时,砂纸打磨岩石的方向是垂直方向。 (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属于平原的特点。

A.四周高中间低 B.低又宽广 C.高又宽广

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三大类,其中大理岩属于(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3.( )不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

六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新教科版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2)

4.在沙漠地区出现的“石蘑菇”,它的形成主要是( )的作用。

A.水 B.风 C.火山喷发

5.下面关于火山喷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出来的是地底下的岩浆

B.火山喷发过一次后就再也不会喷发了

C.火山喷发给地球表面带来的改变是缓慢的

6.在做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时,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橡皮泥的用量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

B.我们应该从外到里逐层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C.我们可以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橡皮泥

7.( )给地球表面带来的改变是缓慢的。

A.水的作用 B.地震 C.火山喷发

8.在做地震模拟实验时,铺在小盒中的泥代表( )。

A.岩层受到的作用力 B.岩层 C.两个板块

9.下列地表形态中,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是( )。

A.坡度很大的 B.地表有杂草的 C.地面有树木的

10.大河大江的下游和入海口处,往往形成( )。

A.丘陵 B.盆地 C.平原

四、综合题。(共40分)

1.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把提前准备好的土豆泥在铁盘中堆成一小堆,用小勺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洞,把番茄酱倒进小洞,再用土豆泥把小洞封住,最后用酒精灯加热铁盘底部并观察现象。(16分)

六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新教科版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3)

(1)实验中,土豆泥模拟_____________,番茄酱模拟_____________,用酒精灯加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2)在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中,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火山即将喷发的是( )。

A.封住洞口的土豆泥被慢慢顶了起来

B.土豆泥纹丝不动

C.土豆泥出现裂缝

D.土豆泥冒热气

(3)把观察到的火山喷发实验现象,按先后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封住洞口的土豆泥被慢慢顶了起来、出现裂缝

②土豆泥纹丝不动 ③番茄酱在洞口处冒出泡泡

④土豆泥冒热气 ⑤番茄酱溢了出来

(4)此实验可得出结论:火山喷发现象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浆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沿着_____________(填“地壳”“地核”或“地幔”)的薄弱地带喷发形成的自然现象。

(5)火山喷发会给环境带来哪些影响?(写出2点即可)(4分)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地震使山体滑坡,引发泥石流,阻塞河道。此次地震主要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20千米,距离地表近,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影响强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之一,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1)下列说法不属于汶川地震破坏性巨大的原因的是( )。

A.震源深度仅为10~20 千米,属于内陆浅源地震

B.地震引发了严重的次生灾害,如地裂缝、泥石流、山体滑坡

C.地震发生在白天

(2)地震给地球表面带来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填“迅速”或“缓慢”)的。

(3)下面地形地貌最有可能是地震造成的是( )。

六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新教科版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4)

六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新教科版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5)

六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新教科版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6)

A.唐家山的堰塞湖 B.敦煌的雅丹地貌 C.长白山天池

3.状状想探究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决定做对比实验。他将矿泉水瓶盖打了几个小洞,灌了200毫升的水;再在塑料盆底一侧挖几个洞,铺上石子,再倒入土壤,做成4种土壤样本,如图所示。(12分)

六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新教科版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7)

(1)要达到实验目的,状状可以选择( )做对比实验。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乙和丁

(2)在这个实验中,矿泉水瓶喷水是模拟_____________。

(3)(多选)在这个实验中,需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有( )。

A.地形 B.“降雨”量 C.“降雨”高度

(4)实验过程中,分别拿两个量杯放在土壤样本的下面接雨水。状状可以观察到没有植物覆盖的样本下流出来的水很_____________,有植物覆盖的样本下流出来的水_____________一些。(均填“混浊”或“清澈”)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4.如图为一条河流某河段的简图,观察图片,回答问题。(6分)

六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新教科版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8)

(1)河流的甲、乙两岸中,_____________岸主要受河流的侵蚀作用影响。

(2)经过更长时间之后,这条河流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猜测一下。(写出2点)(4分)

六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新教科版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9)

六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新教科版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10)

,